溫顧南潯
“當你掰著手指頭數起1、2、3時,你就被人類文明賦予了使命。”
數學的偉大之處在于,它是一門抽象的科學,它是人類千萬年進化賦予我們的特權,“人類能學抽象的數學”這一事實證明了人類思維的先進性與優越性。數學又是極為實際的,從數學建模解決生活問題(如雨中行,跑步還是走路)到對波的探索(三角函數),數學的進步構建起了我們的現代生活方式。
那么,中學生如何學好數學?下面是我總結出的一些經驗。
聽課是必須,筆記是必須。他們告訴你去刷題,自有道理——題目是越做越少的。當你的熟練程度與解題直覺在題海中養成時,恭喜!你學會了做數學題。但是,高考的要求也在提升,各類新定義、新考法層出不窮,這時,對知識點原始概念的理解就顯得格外重要。“多讀書,看看人家是怎么理解這個概念的,讀滬教版,讀人教版,讀蘇教版,讀俄羅斯的,讀美國的……”追根溯源,深處見真,抓住原始概念與定義,遇到創新的題型,就不會在傳統解法中迷路。
數學是一門理性而抽象的學科,需要一種感性而形象的認知。往往難題的解法不會是死算硬算,而是一拍腦袋、豁然開朗。“最后一道填空題,最后一道選擇題,你要學會去猜。”“你去感受這個方程,好好感受一下。”如何培養這種數感呢?可以多欣賞一些難題,縱使你不是競賽生,也可以讀一讀某些數競妙題及詳解;縱使你是高一同學,也可以鑒賞一下高考卷上的難題,在自己思考的基礎上猜一些難題的答案。
還要學會“靈活應對”。上海高考數學是可以攜帶計算器(就是那款卡西歐991)的,就要充分發揮計算器的作用。還有誰不知道它能解三角方程?還有誰不知道數列求最值、函數求周期可以打表?那些“小機靈”會用計算器,那些“小機靈”分數就比你高。
在學習中,要多寫、多講。開卷有益,開寫有益,開講有益,教學相長。多給身邊的同學講題,甚至自己命一套卷子“折磨”一下老師、同學,都是不錯的選擇。有輸入,還要有輸出,這才叫“學會了”。
“數學是性感的”,就像對待情人,你要真心愛她。那不妨多好奇一點兒,多學一點兒,多提一些問題……我喜歡的數學up主有“3blue1brown”“一數”“真理元素”。學了“術”,更要學“道”,這需要同學們自己為自己引路了。
拾一位數學老師的牙慧——數學的傳播與普及,不僅僅是具體數學知識的傳播與普及,更實質性的是數學思想的傳播與普及;并不奢望“貝殼”和“花束”能夠扭轉功利的時潮,但我相信愛因斯坦在紀念牛頓時所說的話:“理解力的產品要比喧嚷紛擾的世代經久,它能經歷好多個世紀而繼續發出光和熱。”
“數學同所有科學一樣,意在突破”,數學從古埃及、古希臘、古巴比倫、古中國一路走來,就是在一次次質疑、“數學危機”與突破中成長的。數學家們前赴后繼研究最抽象的科學,是為了突破人類知識的邊界,向蒼茫宇宙展示人類文明的倔強。
學習數學,要有人類文明的使命感——為往圣繼絕學,志存高遠,傳遞文明的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