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群
撲面而來的否定和質(zhì)疑
小雨聽到很多對他的否定和質(zhì)疑后,很煩惱。難過的小雨回家后忍不住向媽媽吐槽,結(jié)果媽媽說:“不要管別人怎么說,你做好自己不就行了?”得不到理解的小雨既委屈又氣憤:“我又不是聾子,我能聽到,怎么能聽而不聞呢?”
小雨生氣地回到房間后,變得沮喪起來。因為他發(fā)現(xiàn)自己不僅在意聽到的評價,很多時候還會腦補對自己的懷疑。
“過于在意他人評價”對生活學習的影響
第二天回到學校,小雨再次感受到了這種狀態(tài)對自己的影響。
上課時想舉手回答問題,害怕同學異樣的眼光,陷入猶豫,錯過了回答機會。
午休時想去圖書館學習,想到同學們的評價,懷疑自己的學習是否有價值和意義,沒去圖書館,既沒有看書,又沒有休息好。
自習時班里有些同學鬧哄哄,想提醒這些同學,怕大家說自己太多事兒;不提醒又覺得沒有履行紀律委員的職責。聽著喧鬧聲,猶豫不決的小雨越來越煩躁。
……
這一天,小雨都陷在了“被他人評價影響”的內(nèi)耗里。放學時,苦悶的小雨向同學吐槽自己的煩惱,沒想到朋友們也都紛紛吐槽腦補對自己的影響。
小輝:語文課被抽到背誦,沒背出來,老師當時說讓我課后加油過關(guān),雖然放學前我過關(guān)了,但我覺得她對我印象肯定不好了。
小軒:今天我好想去問一道數(shù)學題,這個題目很基礎(chǔ)很簡單,我怕老師會覺得我太蠢了,就沒有去問了,現(xiàn)在還沒懂。
小明:今天我遲到了半節(jié)課。其實我到教室門口才上課五分鐘,但是我怕中途進去會“社死”,就一直在門口站著,直到班主任讓我進教室,我才進去。
聚光燈效應(yīng)
看了小雨和他朋友們的故事,我們發(fā)現(xiàn)在意他人評價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xiàn)象。這個現(xiàn)象到底有多普遍?我們一起來看一個經(jīng)典心理學實驗??的螤柎髮W的心理學教授托馬斯·吉洛維奇進行了一個有趣的實驗:首先準備一些非常扎眼的T恤,上面印有大家熟悉的歌手頭像;然后請一些學生穿上這些扎眼、令人尷尬的T恤后,進入一間已有一些人在填寫問卷的教室;事后詢問填寫問卷的學生是否觀察到后來進教室的人衣服上的圖案。結(jié)果只有四分之一填寫問卷的人看到了T恤圖案,但穿T恤的人猜測至少有一半人觀察到了他們的古怪T恤。
這個實驗生動有趣地說明了“聚光燈效應(yīng)”:我們會假想自己處在聚光燈下,以為自己是全場焦點,他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高估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存在感。
如何避開“過于在意他人評價”的坑
傾聽他人的評價可以讓我們從更多的角度了解自己,但過于在意他人的評價,甚至腦補他人的評價,會讓我們降低自信心、陷入自我懷疑。如何避免陷入“過于在意他人評價”的坑?
自我定位調(diào)整:并沒有那么多人關(guān)注我們
在經(jīng)典的心理學實驗中我們看到了實驗參與者的認知偏差,接下來邀請你來參加一個趣味小體驗。請完成下面的表格。
[今年你在學校最自豪的一件事 能說出你最自豪事件的三位同學 采訪上述三位同學是否記得你提到的事件 三年前你最糗的一件事 能說出你最糗事件的三位同學 采訪上述三位同學是否記得你提到的事件 最新一屆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
填寫這個表格的時候,你有什么感受?
我們總是覺得有很多人盯著自己,其實并沒有那么多人在意。即使是貢獻巨大的諾貝爾獎得主,我們可能連名字都不知道。再轟動的事情,過幾天也就忘了。
當意識到?jīng)]有那么多人關(guān)注我們,我們自然也就不會那么擔心別人對我們的看法。
尋找例外:重新定義“在意他人評價”
如果你收到來自他人的以下評價,請你給自己的介意程度打分。
[跑步很爛? ? ? ? ? ? ?☆ ☆ ☆ ☆ ☆ 愛表現(xiàn)? ? ? ? ? ? ? ?☆ ☆ ☆ ☆ ☆ 虛偽,不真誠? ? ? ?☆ ☆ ☆ ☆ ☆ 智商一般? ? ? ? ? ?☆ ☆ ☆ ☆ ☆ 不講衛(wèi)生? ? ? ? ? ? ?☆ ☆ ☆ ☆ ☆ 不努力,懶? ? ? ? ?☆ ☆ ☆ ☆ ☆ 長相一般? ? ? ? ? ? ?☆ ☆ ☆ ☆ ☆ 吃得多,肥? ? ? ? ?☆ ☆ ☆ ☆ ☆ ]
這些評價,你的介意程度一樣嗎?有沒有發(fā)現(xiàn)其實我們并不是在意所有的評價。所以,給自己撕掉“在意他人評價”這個標簽吧!
再認真看看那些我們在意的評價,問問自己為什么會在意?有沒有在其中發(fā)現(xiàn)自己想要改變和提升的地方?所以,與其說我們在意他人的評價,不如說我們想要改變目前的某個現(xiàn)狀。
例如,小軒害怕因問簡單問題而被老師認為蠢,其實是想維護在老師心目中的形象。在老師心中,“不懂裝懂”和“有疑就問”,哪一個更智慧呢?
情緒調(diào)整:接納聽到不喜歡評價時的心情低落
當聽到他人的質(zhì)疑、否定,感到失落或者自我懷疑很正常,我們不必否認和壓制。當察覺到這種感覺后,首先可以通過深呼吸讓自己平復(fù)情緒,然后問自己兩個問題:
1.我為什么會在意他的這個評價?里面有我想要改變的方面嗎?
2.他的評價是客觀真實的嗎?如果不真實,無需在意;如果真實,自己可以如何改進?
應(yīng)對“腦補”:用字面意思結(jié)束猜測
想要腦補的時候,告訴自己:我不是別人,我不能代表他人的想法,他的意思就是文字本身表達的意思。比如“老師讓我注意管理方法”就是“注意管理方法”,僅此而已。
最后,推薦一本有趣的書給大家,日本作家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合著的《被討厭的勇氣》,正如書名一樣,會讓我們不再害怕被討厭。如果連被討厭都不害怕,就更不會害怕被評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