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晨陽
黨校作為黨的理論武裝以及干部教育培訓的主陣地和主渠道,黨校黨建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媒體環境下,黨校黨建教育工作,離不開新媒體平臺、技術的加持。黨校借助“黨建+新媒體”的總體工作思路,推動黨建工作傳統優勢同新媒體在平臺、技術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是黨校黨建教育工作面臨的新課題。基于此,本文從黨校推進“黨建+新媒體”建設的意義出發,結合黨校黨建教育工作和新媒體融合的實際情況,分析推進二者深度融合的難點,并進一步探討解決之策,以期為深化黨校工作與新媒體的融合提供參考。
推動黨校工作模式的創新。新媒體具有傳播快、覆蓋面廣、互動性強等特點,黨校可以借助新媒體平臺和技術,快速向黨員干部傳達黨的最新政策、最新部署,同時加強流動黨員管理、密切黨群關系。如,由黑龍江省委黨校統籌設計、各級黨校協作共建的全省黨建宣傳矩陣式多媒體宣傳總陣地,以傳統的文字、圖片、視頻等傳播內容為基礎,創新開發系統的3D 展示、專家解讀、英雄模范人物和龍江主題精神宣傳板塊,并將其與“兩微一端”等平臺深度融合,通過多維立體的方式從龍江視角觸碰感知黨的創新理論的思維偉力,實現黨建工作和新媒體有機融合。該創新平臺傳播內容豐富、思想更新活躍,不斷激發黨校黨建教育活力,切實推動黨校工作的高質量發展。
促進黨校工作質量的提升。黨校工作和新媒體的融合,不僅是平臺、技術的創新和應用,也能有效擴大基層黨校黨建覆蓋面,為廣大學生黨員提供大容量的信息、最新的時事資料和最前沿的政策理論,多樣化的素材和實時的熱點新聞,為黨員干部不斷補充新鮮的知識。“黨建+新媒體”的工作模式有利于推進黨校信息化建設,實現“掌上黨校”“學習強國”等平臺的更新推送,新媒體的圖文處理技術使得學習的形式更加多樣化,沉浸式學習方式更加吸引黨員注意力,進而增加內容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如,湖北省成立互聯網企業黨建工作現場觀摩會暨斗魚網絡主播黨支部,堅持直播到哪里,黨建工作就推進到哪里。基于新媒體平臺的黨建云平臺更是可以整合區域化黨建資源,通過“互聯網+黨課服務”,推進黨員教育工作協同管理,通過大數據實現對黨員干部的精準管理和對基層黨員的精準發展,不斷提升黨校黨建教育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頂層設計缺乏。當前黨校推進“黨建+新媒體”的組織管理體系尚不健全,相關工作缺乏統一部署和統籌協調,缺少相關黨內法規、專項政策和標準規范。許多黨校還沒有把將黨建教育工作與新媒體融合作為日常工作開展的重要方式,全國各級黨校絕大多數沒有專門設立新媒體運營的相關機構,沒有編制相應的“黨建+新媒體”工作規劃。“黨建+新媒體”工作標準規范體系不完善,黨建數據格式五花八門,系統之間缺少接口,導致黨建信息系統難以互聯互通。各級黨校對“黨建+新媒體”工作開展缺乏系統性實踐指導設計,導致黨建工作與新媒體融合出現阻礙。
專業人才匱乏。目前,黨校領導干部缺乏信息化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對“黨建+新媒體”的個人認知和工作理念滯后,把“黨建+新媒體”當作一種技術手段,而不是一種思維方式。許多黨校缺少既懂技術又懂業務的復合型人才,導致傳統黨建工作和新媒體運用“兩張皮”,“黨建+新媒體”專業人才培養嚴重滯后。雖然許多黨校人才對黨的理論研究造詣頗深,開設了很多經典黨建課程,但很少通過新媒體傳播其優質課程,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黨校開展黨建教育工作的人才優勢。
平臺建設不足。目前,全國還有許多黨校尚未開通黨建類網站、“兩微一端”、抖音號、今日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許多黨建類網站和“兩微一端”還停留在信息發布階段,缺乏在線交互、在線教學等功能。一些黨校重建設、輕運維,黨建類網站和“兩微一端”內容更新不及時、缺乏吸引力,黨建教育工作影響力難以提升。一部分“黨建+新媒體”平臺設計復雜、檢索窗口隱蔽、缺乏群眾元素、操作流程繁瑣,導致黨員群眾產生使用障礙,影響平臺效用的真正發揮。
信息共享不足。實際工作中,許多地方黨校內設機構缺乏信息共享,加上“黨建+新媒體”開發建設各自為政,重復投資、重復建設現象比較普遍,形成許多“數據壁壘”和“信息孤島”,影響整個平臺價值的發揮和規模效益的形成。同時,不同地區之間、同區域不同的黨校之間的黨建信息資源缺乏共享,嚴重影響區域黨建一體化進程。此外,許多行業之間的黨校也缺乏黨建信息的共享,共享機制和共享渠道不暢通,不利于基層黨校之間的良性互動。
加強頂層設計
一是強化組織管理。把“黨建+新媒體”建設納入各級黨校的重要議事日程,從資金投入、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強化基礎保障;把“黨建+新媒體”工作納入黨建工作考評體系,組織“黨建+新媒體”發展效果評估工作。
二是健全制度規范。從制度上明確“黨建+新媒體”融合發展的原則、目標、任務等內容,嚴格劃分“黨建+新媒體”具體責任,形成一套標準化的流程規范。
三是完善標準規范。及時制定和完善“黨建+新媒體”相關數據標準、接口標準、模塊標準,并做好標準的宣傳、貫徹、監督等工作。
強化數據開發共享
一是促進黨建數據開發利用。鼓勵地方黨校將黨建數據資源定向開放給符合條件的專業機構,讓這些機構對黨建數據資源進行開發利用,為地方黨校提供大數據分析服務。
二是推進黨校數據共享。制定黨校數據共享清單和黨校數據交換平臺,實現各級黨校跨系統信息共享。
三是構建黨建信息共享體系。依托政務內網,加快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黨建信息共享體系,努力實現黨建信息跨層級、跨部門、跨地區、跨行業共享。
深化技術應用
一是綜合應用。建立一批應用場景,推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5G、區塊鏈、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在黨建領域的綜合集成和融合創新應用。
二是單項應用。發展黨建物聯網,推廣“智慧黨校”,鼓勵省級黨校依托“政務云”建設“黨校云”,促進黨建集約化建設;發展黨建大數據,實現黨建教育工作“用數據說話,用數據管理,用數據教育,用數據創新”;運用“兩微一端”和抖音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開展黨的教育工作,促進各級黨校黨建教育工作與新媒體發展互成互就,共建黨建知識庫、共享黨建信息庫,從容應對各種黨建工作環境。
營造融合發展氛圍
一是大力宣傳“黨建+新媒體”相關政策法規和典型案例,提高黨員干部對“黨建+新媒體”的認識,提高黨員干部主動借助新媒體平臺、內容等參與教育學習的熱情。
二是形成黨建工作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良好局面,以適度可用的新媒體平臺、載體或技術推進黨建工作順利發展,擴大借助新媒體開展黨建教育工作的思想在各級黨校正面傳播,突出數字科技時代中國共產黨與時俱進的黨建精神。
三是以黨校黨建教育和新媒體融合發展的成功案例為抓手,總結成功經驗、推廣成熟技術,推動黨校“黨建+新媒體”工作理念、工作模式持續走深走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