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 雷璟思
現代化是人類社會由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乃至知識文明轉變的歷史過程。實現國家現代化是中國人民的夢寐以求,更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孜孜所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上的報告中明確指出: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創立了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進一步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理論,深化了我們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根本遵循。
馬克思主義與現代化運動的關系是一個根本的理論與實踐問題。明確馬克思主義與現代化運動的關系,從根本上說是關系到在新時代如何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理論的根本問題,關系到對西方現代化理論的批判和揚棄的關鍵問題,關系到科學現代化理論的發展問題,關系到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問題。
以工業化為核心的現代化是人類現代化運動的第一個歷史階段,資本主義是資本和現代化相結合的第一個經濟形態。在人類現代化運動的第一歷史階段,也就是在資本主義的自由競爭階段,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8年2月21日在倫敦發表的《共產黨宣言》,既是對資本主義經濟形態的科學分析,也是對資本主義現代化的科學分析,充分肯定了工業化興起和資本主義經濟創造的巨大物質生產成果,深刻洞察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深刻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和基本矛盾,深刻揭示了資本主義現代化的歷史趨勢,科學分析了資本主義現代化社會形態的結構,是對人類現代化運動作出的最早科學分析?!豆伯a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也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理論的誕生,也就是科學現代化理論的誕生。
《資本論》不僅是馬克思研究資本主義經濟形態偉大著作,也是馬克思系統、深刻和全面研究人類現代化運動興起階段的第一部偉大的科學著作,《資本論》的出版標志著形成了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理論的完整體系,也標志著科學現代化理論形成完整理論體系。因此,以工業化為核心的現代化運動和資本主義現代化的興起,是《資本論》的歷史基礎和時代前提,可以說,沒有現代化的興起和發展、沒有資本主義現代化的興起和發展,就不會有《資本論》這部歷史性偉大科學著作的問世,就不會形成完整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就不會形成完整的科學現代化理論,即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理論。
我們進一步分析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和《資本論》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聯系。
1.從歷史邏輯來看,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和《資本論》具有必然的歷史邏輯聯系?!顿Y本論》是在19世紀下半葉人類現代化運動在歐洲興起時期,馬克思對西方現代化運動作出的第一次科學、全面、系統和徹底分析論述,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則是在21世紀上半葉人類現代化運動在中國發展時期,對中國現代化運動作出的科學、全面、系統和徹底分析論述。雖然二者的時間相差一個半世紀,但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資本論》卻有共同的研究對象,這就是二者都是以現代化運動及其發展道路為對象,在現代化運動的不同階段,共同揭示了現代化運動的發展規律,二者都是站在歷史進步和正確的一邊,都是為了人類解放和人民解放的偉大事業。因此,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資本論》具有必然的歷史邏輯聯系。
2.從理論邏輯來看,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資本論》具有必然的理論邏輯聯系。以《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為主要標志,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了馬克思主義,揭示了資本主義現代化的發展規律和發展趨勢,形成了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理論,為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革命指明了正確的前進方向。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率領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奪取了中國新民主主義的偉大勝利,建立了新中國,領導中國人民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開啟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道路,開創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事業。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同志提出了“現代化”、“四個現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概念,提出了中國實現現代化兩步走戰略構想,創立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理論,初步形成了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理論,為黨制定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戰略指明了方向,提供基本遵循。在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同志繼承和發展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理論,要適合中國情況,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在新時代,以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標志,習近平總書記系統地、完整地創立了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繼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理論,繼承和發展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理論。因此,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理論、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理論是一脈相承的,《資本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理論來源。所以,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資本論》具有必然的理論邏輯聯系。
3.從實踐邏輯來看,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資本論》具有必然的實踐邏輯聯系??v觀500年人類現代化運動的發展史,最早出現的資本主義現代化形態?!顿Y本論》科學、全面、系統和徹底地分析資本主義現代化,為人類現代化運動指明了前進方向。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在列寧和布爾什維克的領導下,奪取了“十月革命”的偉大勝利,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飛躍,開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推動國際共產主義進入新階段。人類現代化運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偉大覺醒的進程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進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取得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消滅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封建剝削壓迫制度,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我們戰勝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顛覆破壞和武裝挑釁,興起和推進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四個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制度基礎和重要物質基礎。
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黨的自我革命,戰勝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在革命性的錘煉中中國共產黨變得更加堅強團結。堅持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基礎上,明確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對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安排,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拓展和發展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因此,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承接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實踐邏輯,繼承和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資本論》具有必然的實踐邏輯聯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全面系統深入地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創立了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對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理論的繼承和發展,是對黨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理論的重大豐富和發展,是對科學現代化理論的重大發展。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現代化具有多種形態。人類現代化運動的發展史證明,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資本主義現代化是一種現代化形態,社會主義現代化是另一種現代化形態。當今世界,雖然許多國家都在努力建設現代化,但真正全面建成現代化國家并不多。一些發展中國家不顧自身國情和歷史方位,全盤照搬西方模式,結果發展過程極為艱難。人類歷史上沒有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可以通過依賴外部力量、照搬外國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趨實現現代化的。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所以能夠取得今天這樣的好局面,根本在于我國的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不同于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模式,也不同于蘇聯社會主義現代化模式,是立足中國大地、實現民族復興、既具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具有適合自己國情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形態,是人類文明的新形態。
2.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特征。中國式現代化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超越了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局限性,符合中國實際,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上的報告中的科學論述,中國式現代化具有以下五個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二是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三是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四是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五是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3.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論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九個方面的本質要求,這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明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力量,這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一條,對現代化的性質和方面起根本性的政治保證作用,堅持共產黨領導能夠確保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正確方向,確保擁有團結奮斗的強大政治凝聚力。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對中國式現代化社會制度的本質要求,既保障了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基礎和方向,又發揮了國內國際各方面力量參與中國現代化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彰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制度優勢和巨大影響力。
實現高質量發展是對中國式現代化經濟建設的本質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要求“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把堅實的物質技術作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基礎。
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對中國式現代化政治建設的本質要求。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豐富人民精神世界是對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建設的本質要求。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增強文化自信,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對中國式現代化社會建設的本質要求。實現共同富裕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而且是關系黨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到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到本世紀中葉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對中國式現代化生態文明建設的本質要求。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式現代化對外交往的本質要求。中國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致力于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深化拓展平等、開放、合作的全球伙伴關系,擴大同各國利益的匯合點,堅持經濟全球化正確方向,堅定支持和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為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
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式現代化對文明形態的本質要求。我們要堅持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類發展進步潮流,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海納百川的寬闊胸襟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這一文明新形態賡續中華文明的優秀基因,彰顯社會主義文明的本質屬性,凝結著現代文明的時代精華,具有集成性、融合性和創新性、創造性,展現了人類文明向上向前發展的光明前景。
4.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目標。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黨的十九大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了戰略部署,總的戰略安排是分兩步走: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黨的二十大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戰略安排進行宏觀展望,重點部署未來5年的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未來五年,要緊緊抓住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著力在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勢上下功夫。
黨的二十大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是: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科技自立自強能力顯著提升,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取得重大進展;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入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水平進一步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更加完善;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中華民族凝聚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不斷增強;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成效顯著;國家安全更為鞏固,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如期實現,平安中國建設扎實推進;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進一步提高,在全球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
5.新時代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的重大原則。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需要應對的風險和挑戰、需要解決的矛盾和問題比以往更加錯綜復雜。在前進的道路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我們必須牢牢把握五個重大原則:一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二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三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四是堅持深化改革開放;五是堅持發揚斗爭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的報告,深刻論述人類現代化的發展形態,全面論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特證、本質要求、發展目標和基本原則,創立了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繼承、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理論,深化了我們黨對現代化發展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打破了籠罩在人們頭上的西方現代化理論的迷霧,繼承和發展科學現代化理論,為人類現代化運動指明了前進方面,是指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偉大事業的強大思想武器,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了根本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