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燕
地理課堂教學是落實《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中提出的課程理念、目標、內容、評價的關鍵環節。2023年5月,筆者有幸參加了第六屆江蘇省“五四杯”初中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展評及研討活動,觀摩了來自蘇北、蘇中和蘇南地區七名地理教師的新授課和復習課。新授課的課題是七年級地理“美國”,復習課的課題是八年級地理“地球與地圖”。從幾名教師的課堂中,我們看到了初中地理教學在守正創新中不斷向前發展,深刻體會到新時代中學地理教學所肩負的立德樹人、為國育人的神圣使命。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在教學生成中“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總體而言,七節地理課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守正創新,著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核心素養導向下的教學目標設計
核心素養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幾名教師的教學目標設計基于地理核心素養,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例如七年級地理新授課“美國”的教學,每名教師都非常重視引導學生認識美國的地理位置特點,包括美國的半球位置、海陸位置、緯度位置和相鄰位置等。從地理位置入手學習某一區域或者國家,這一教學目標設計體現了初中地理對學生區域認知核心素養的培養,指導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及人地關系。八年級地理復習課“地球與地圖”的教學,幾名教師引導學生關注地理知識的“用”,用所學的知識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當然,地理復習課也要關注人的發展,讓學生學習對未來有用的地理知識。地理實踐力是地理核心素養之一,地圖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那么在教學“地球與地圖”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要思考的是對學生未來生活和工作有什么幫助,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如何使用地圖,發展地理實踐力。由此可見,學科核心素養讓初中地理課堂有了靈魂和改革的方向。
二、核心素養導向下的教學內容選擇
教學內容在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是達成教學目標的重要載體。新課標強調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突出重點教學內容、精選教學素材、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圍繞教學內容創設貫穿始終的真實而富有意義的學習大情境,在情境中設計問題鏈引導學生進入思考。例如七年級地理新授課“美國”的教學,幾名教師能夠創設不同的學習情境。有一名教師創設了生活化的情境——吃美式快餐“肯德基”,沿著“尋味之旅”的線索一“境”到底。八年級地理復習課“地球與地圖”的教學,幾名教師能夠注意到復習課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回顧,而是要將知識融入情境。如有一名教師以學生家鄉南京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認知南京的地理位置、南京地圖以及南京等高線地形圖,學生能夠從情境中抽絲剝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從而掌握分析一類問題的方法。由此可見,同課異構活動在內容上體現了整合之美,在過程中注重了優化之美,在素材里彰顯了選擇之美,在設計上凸顯了靈動之美。
三、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學生活動實施
學習活動是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于特定情境中所開展的探究活動。新課程改革強調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活動,且關注的不僅僅是活動時間的長短、活動表現形式和活動參與人數的多少,更重要的是關注活動中學生的學習狀態、高階思維發展、關鍵能力培養、核心素養發展與團隊的合作意識等。例如七年級地理新授課“美國”的教學,幾名教師設計了學生指圖、識圖活動,小組討論活動,角色扮演活動,辯論活動,等等,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八年級地理復習課“地球與地圖”的教學,幾名教師則多通過問題鏈,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問題,或自主思考,或小組合作,或展開辯論,展示了學生學習地理兩年后的地理素養。由此可見,課堂上引導學生像專家一樣思考,能用符合學科特點的方法開展學科學習是教師的努力方向。
四、核心素養導向下的教學評一體化
新課標對教學評價的建議之一,是要充分發揮評價對地理教學的引導作用。評價在診斷和激勵學生的地理學習的同時,也幫助教師反思教學設計和教學生成,進而改進教學方式。指向地理核心素養的教學評一體化強調重視從學生“學”的方面評估學生的核心素養習得,關注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例如七年級地理新授課“美國”的教學,有教師關注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小組計分的方式來反映學生在課堂中的各種表現,評價不僅體現了對學生學習的激勵作用,也可以引導教師診斷教學。八年級地理復習課“地球與地圖”的教學,教師更加注重通過試題測試學生的認知狀況,通過觀察與詮釋、反饋與反思,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時空情境中分析問題,達成核心素養培養的目標。所以,指向地理核心素養的教學評一體化,是提升學生自主參與度的有效手段。
本次同課異構平臺讓我們的思想有了碰撞。通過交流,我們達成了共識:初中地理新授課應關注培養學生的“區域視角”,注重學生的區域認知(描述區域地理位置、歸納區域地理特征)、綜合思維能力培養,并積極開展主題式教學、問題式教學;初中地理復習課需要“重新洗牌”,課堂上應摒棄填空式問題,增加開放式問題。且無論是新授課還是復習課,我們都應該重視將新技術引入地理課堂,例如利用AI技術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地理原理,利用GIS技術讓學生擁有更廣闊的地理視野。教師應通過地理課點燃學生對世界探究的欲望,指導學生進行地理實踐活動,從而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人地協調觀。
綜上所述,新課程標準的落地、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雙減”目標的實現是初中地理教學努力的方向。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始終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從新課標中挖掘核心素養的豐富內涵,通過地理課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