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文化里,孔子被尊為“萬世之師”“大成至圣先師”。那么,孔子的老師是誰呢?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唐代韓愈《師說》中載:“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
郯子是春秋時期郯國君主,學識豐富,厚德有孝行,是二十四孝“鹿乳奉親”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孔子曾向郯子求教用鳥作為百官名號的知識。
相傳孔子在編撰《樂經》時遇到了難題,便向萇弘請教。萇弘,字叔,資州(今四川資中縣)人,為周景王、敬王時的大夫,以博學多才而聞名諸侯,精通音律,擅天文,創造了“歲星紀年法”。
孔子也學鼓琴于師襄,用了十天時間學習一首樂曲。
據記載,孔子還問禮于老聃。老聃就是老子。
孔子除師從郯子、萇弘、師襄、老聃四位外,還曾拜項橐(tuó)為師,宋代《三字經》有“昔仲尼,師項橐。古圣賢,尚勤學”的記載。
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孔子的第一任老師是他母親顏徵在,這位啟蒙老師可能不識字,她的教育卻影響了孔子的一生。
圣人無常師。關于孔子的老師史料記載較少,也不夠清晰準確,孔子到底有多少位老師,恐無定論。但正如《論語·述而》中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可能是這個問題最好的答案。(摘自《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