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音域較窄,傳統葫蘆絲樂曲鮮見通過音域的大起大落來演奏表現的情形,因此,葫蘆絲的音域也限制了作品創作的類型與手法,同時也確定了其基本演奏特色——重細節,輕整體,更加注重每一個音符的表現。
對于葫蘆絲樂曲音樂性的表現而言,氣息的控制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巧之一。舉一個典型的例子:氣助滑音。在很多教材上并沒有“氣助滑音”一說,但在演奏實踐中經常會運用到——例如由中音do到低音la,這個音程在葫蘆絲演奏中是極其常見的,如果平吹的話容易出現演奏雜音(咕音)或者因氣息不均導致中斷,經驗豐富的演奏者一般會通過適當增加氣量來解決此問題。
還有一個經常會用到的技巧就是虛指顫音,也叫隔孔打音。虛指顫音的演奏一般是在本音位置的下二孔平穩扇動,根據不同的葫蘆絲,手法是扇動還是打顫,半孔還是懸空,一指還是多指,而有所不同。以常用虛指顫音的中音mi為例,一般采用三四孔虛顫為妥,兩孔按孔不超過二分之一,同時適當增加氣量;而在演奏中音do時,更偏向下三孔扇動,三指中后部分在音孔上方一厘米左右位置。
(摘自《新晚報》羅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