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海江 牟蘭娟
摘要:教育應該從生活出發,同時也應該作用于生活。開展豐富有趣的生活實踐活動,能讓幼兒園課程思政建設靈動而有效。文章立足幼兒園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則,從環境課程、實踐課程、傳統課程、成長課程等方面,對基于生活教育的幼兒園課程思政建設進行探究,以提高幼兒園課程思政建設質量,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關鍵詞:生活教育;幼兒園;課程思政建設;環境課程;實踐課程;成長課程
中圖分類號:G6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27-0105-04
基金項目:本文系銅仁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校級重大項目“高職院校構建‘四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為例”(編號:yz618)的過程性研究成果
基于生活教育的幼兒園課程思政建設,有利于促進幼兒的成長,有利于提高幼兒教育質量。基于生活教育的幼兒園課程思政建設應從兒童觀出發,從大局觀出發,以促進幼兒健康快樂成長為目的。如果將幼兒的成長過程比作一次遠行,那么基于生活教育的幼兒園課程思政建設便是這次遠行的保障,少了它,遠行便難以到達目的地。因此,幼兒園應將基于生活教育的課程思政建設充分納入到園區活動之中,從幼兒的角度出發,積極走進生活,將生活教育理念融入課程思政建設中。本文在總結幼兒教育的實踐經驗基礎上,從以下幾方面對基于生活教育的幼兒園課程思政建設進行探究。
幼兒園課程思政建設要走進生活,讓幼兒在生活環境中逐漸獲得成長經驗,養成良好習慣。因此,基于生活教育的幼兒園課程思政建設尤為必要。
其一,這是幼兒發展的需要。幼兒階段是一個人成長的初級階段,教師對幼兒的引導需要遵循其發展規律,所呈現的事物要盡可能具象化,這樣才有助于幼兒理解。基于生活教育的幼兒園課程思政建設要將幼兒在成長中所需要的素養具象化,這樣才能促使幼兒對知識、技能和規律的探索更為有效。因此,基于生活教育的幼兒園課程思政建設是幼兒發展的需要[1]。
其二,這是幼兒教育的需要。幼兒教育能否有效開展,基于生活教育的幼兒園課程思政建設比較關鍵。為此,教師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開展幼兒園課程思政建設,讓幼兒在多元化的載體中進行知識、技能以及情感要素的探究,促進幼兒教育的發展[2]。
其三,這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幼兒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在時代發展過程中,幼兒教育需要及時進行更新與提升,這樣才能使其符合時代發展需要。展望當今時代,教育教學需要使受教育者走進生活,增加社會經驗,提升實踐能力。這樣才能提升其綜合素養,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因此,基于生活教育的幼兒園課程思政建設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基于生活教育的幼兒園課程思政建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其一,應遵循以幼兒為本的原則。幼兒是教育教學的中心,基于生活教育的幼兒園課程思政建設應開發那些適合幼兒成長的課程,這樣才能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3]。
其二,應遵循與時俱進的原則。幼兒的成長過程需要與時代接軌,基于生活教育的幼兒園課程思政建設應將符合時代發展的相關元素融入其中,這樣才能讓幼兒在成長之路上迎接挑戰,學習更多知識與技能,實現全面發展[4]。
其三,應遵循多樣化的原則。在現代教育理念中,幼兒的成長需要從多方面來進行培養。幼兒年齡尚小,人生剛起步,在成長的過程中擁有無數種可能。因此,基于生活教育的幼兒園課程思政建設應遵循多樣化的原則,將勞動教育、愛國主義教育、自然探究等內容融入其中,使幼兒的天賦得到有效展現,為幼兒發展提供更多平臺[5]。
1.關注生活,開發環境資源
教育的本質是生活,教師在引導幼兒成長過程中需要融入生活元素,在全面開發生活環境的情況下開展與之相適應的教育。例如,教師可開發小廚房資源,引導幼兒在小廚房中感受生活環境。為了讓幼兒獲得關于生活的知識,教師要讓幼兒在廚房環境中認識各種廚具,掌握廚具的使用方法,并對廚具進行操作。比如,為了讓幼兒認識搟面杖的作用,教師可組織幼兒包餃子,讓幼兒在搟面皮的過程中了解搟面杖的作用,學習搟面杖的使用方法。同時,教師還可在小廚房資源的延伸中開發種植生活資源,組織幼兒開展種植活動,讓他們獲得更多的生活體驗。具體案例如下(選自“種植園地”課程)。
3月26日,帶領幼兒圍繞“種植園地”種什么進行討論,確定將土豆和玉米作為種植對象。3月29日,幼兒利用帶來的工具和廢舊的牛奶罐子對菜地進行翻土和裝飾。在此過程中,一部分幼兒翻土,一部分幼兒對菜地進行裝飾。4月1日,邀請家長指導幼兒種植。幼兒帶來土豆和玉米,在家長的幫助下,種下土豆和玉米。接下來,教師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和呵護。4月15日,在幼兒的盼望下,土豆和玉米終于發芽了。幼兒格外高興,對發芽的土豆和玉米進行詳細觀察,并對其成長過程進行分析和記錄。4月19日,幼兒第一次來菜地寫生,他們非常興奮,具有濃厚的興趣。教師讓幼兒先觀察,并引導幼兒從形狀到顏色,一步一步仔細觀察。在活動中,每個幼兒都能通過自己的觀察,畫出土豆和玉米發芽的樣子。幼兒一天天在成長,種植的土豆和玉米也在一天天成長。6月21日,土豆成熟了,幼兒帶著畫本來到菜地,一邊挖土豆,一邊寫生。幼兒通過挖土豆、畫土豆,體驗勞動和豐收的喜悅。6月23日,用收獲的土豆制作美食。幼兒思索、討論一番后,決定制作土豆餅。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積極參與,品嘗勞動果實。7月5日,玉米成熟了,幼兒都來收玉米,有的用手掰,有的拿袋子裝,忙得不亦樂乎。7月7日,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制作玉米烙。幼兒在剝玉米、洗玉米、煮玉米、制作玉米烙的過程中體會到勞動的樂趣。7月8日,幼兒將菜地收拾干凈,準備下學期繼續種菜。
通過這一案例可知,基于生活教育的幼兒園課程思政建設需要充分利用身邊的環境資源,帶領幼兒走進生活,讓他們感知生活之樂、勞動之樂,培養他們熱愛勞動的品質。
幼兒教育與生活聯系密切,基于生活教育的幼兒園課程思政建設需要全面關注幼兒的生活,以幼兒的生活為切入點進行知識、技能以及情感的輸入。只有這樣,才能使幼兒園的課程思政建設符合幼兒的認知規律,促進幼兒的進步與成長。
2.關注體驗,獲得實踐能力
建構主義認為,誰在成長的過程中獲得知識,誰就是成長過程中的主角。因此,在幼兒教育實施過程中,幼兒才是教育教學的主角。鑒于這一情況,教師在基于生活教育的幼兒園課程思政建設中要充分關注幼兒的生活體驗,引導幼兒感知知識,探究技能,提升幼兒實踐能力[6]。
例如,為了使基于生活的科學資源得到有效運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針對趣味科學實驗課進行了有效的融合,讓課堂走進生活,讓幼兒在生活中高效學習,促使幼兒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主動發現這些生活資源的作用,并主動尋找相應的方案進行親自體驗,讓幼兒在具體的環境中獲得成長與提升。再如,在戶外建構游戲“搭建我們的家”的過程中,幼兒園為幼兒提供了搭建房子的各種材料,如大型的積木(圓柱、正方體、長方體)、經過粉飾的輪胎等。但這些材料不能營造家的氛圍,缺乏家的溫暖。為此,教師可引導幼兒在生活中搜集一些與家相關的材料,并有效運用于戶外建構游戲活動中。在實踐過程中,為使戶外建構游戲更豐富多彩,教師可提前讓幼兒搜集生活中關于家的材料,并讓幼兒將材料帶到學習區域進行展示。為避免材料的重復,教師可將幼兒分成若干小組,輪流進行展示。任務布置下來,幼兒的積極性非常高。第一天,五個幼兒分別帶來了金黃的樹葉、紅綠色的辣椒、黃澄澄的鴨梨、金黃的桔子。第二天,另外五個幼兒分別帶來了金黃的稻子、碧綠的松針、蔥綠的小白菜、褐色的核桃、白白的花生。幼兒每天帶來的材料都不一樣,這樣教師在每天添加材料的過程中可引導幼兒進行回顧。積極進行實踐,以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這是幼兒園課程思政建設的主要內容。教師通過引導幼兒體驗不同的活動,能促進幼兒實踐能力的提升。
提升幼兒實踐能力,將幼兒園課程思政建設融入生活,不僅能豐富課程資源,還能提升幼兒綜合素質,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3.關注文化,繼承傳統經典
我國是一個文化古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悠久而燦爛,幼兒作為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應對我國的歷史文化有更為全面的認識,應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因此,在基于生活教育的幼兒園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教師可設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板塊,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經典內容滲透到幼兒園的日?;顒又?、區域游戲中以及親子活動中,讓幼兒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民族自豪感打下基礎[7]。例如,在滲透中秋節文化的過程中,教師可開展中秋節手工制作、中秋節習俗體驗、中秋節詩歌誦讀活動,讓幼兒更好地了解中秋節文化。
在中秋節手工制作活動中,教師可為幼兒準備彩紙,藍藍的紙用來做蔚藍的天空,圓圓的黃紙用來做月亮,白色的紙用來做云朵、兔子、嫦娥,還有雙面膠。然后引導幼兒在美麗的星空下粘貼中秋節的月亮、白色的云朵、美麗的嫦娥、可愛的小白兔。在粘貼過程中,教師可為幼兒講述中秋節的故事。這樣,幼兒能感受到傳統節日帶給他們的快樂,對中秋節有一定的了解。
在中秋節習俗體驗活動中,教師可給幼兒分月餅、蘋果、堅果,為幼兒講故事。通過這一環節,幼兒對中秋節會有更為深刻的認知。師:孩子們,今天是什么節日呀?幼:中秋佳節。師:真聰明,那么中秋節可以做什么呢?幼:吃月餅、吃蘋果、吃花生、聽故事……師:接下來,就讓我們一邊吃月餅、蘋果、堅果,一邊聽故事好嗎?幼:好。師:下面,有請佳佳和麗麗給小朋友分月餅,豆豆和果果給小朋友分蘋果,明明和君君給小朋友分堅果,老師給大家講故事好不好?幼兒與教師一起圍繞中秋習俗進行互動,對中秋節的民俗文化加深了印象。
中國是一個充滿詩意的國度,中華民族是一個多情的民族。在中秋節詩歌朗誦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幼兒進行體會,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例如,教師可引導小班幼兒朗誦《古朗月行》,引導中班幼兒朗誦《中秋月》,引導大班幼兒朗誦《望月懷遠》等。通過詩歌朗誦活動,幼兒能更好地感知中華傳統文化,了解、喜歡傳統經典,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下逐漸形成文化自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幼兒園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內容,在基于生活教育的幼兒園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教師要全面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幼兒在參與課程建設的過程中對思政內容有一定的認知和理解。
4.關注精神,開發成長資源
成長的過程中有成功,也會遇到坎坷,因此,在引導幼兒成長的過程中,引導者更應將堅忍不拔的精神注入到幼兒成長的過程之中,使他們在面對人生坎坷時不放棄,不斷地想辦法獲得全面的提升[8]。
紅色精神是我國人民建立新中國、發展新中國形成的精神,這種精神深深地影響著每一個中國人,讓我們在面臨困難的時候能夠以革命先輩為榜樣,能夠向無數在建立、建設新中國路上奮斗的前輩們學習。紅色精神在時代的發展中,逐漸滲透進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基因之中,成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動力。幼兒是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受到這種精神的浸潤和熏陶。因此,在基于生活教育的幼兒園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教師應采取措施引導幼兒逐漸理解紅色精神、習得紅色精神,并能夠在紅色精神的影響下形成堅強的品質、勇敢的精神?;谏罱逃挠變簣@課程思政建設要積極開發課程資源,引導幼兒認識紅色精神,傳承紅色精神。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對幼兒進行引導。(1)通過繪畫活動彰顯紅色知識。比如,教師可指導幼兒畫國旗,讓幼兒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進行認知。(2)通過閱讀繪本傳授紅色知識。比如,教師可引導幼兒閱讀繪本《閃閃的紅星》,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引導幼兒對紅色精神進行具體感知。(3)通過唱紅歌的方式來促使幼兒感悟紅色精神。比如,教師可引導幼兒演唱紅色歌曲《紅星歌》等,讓幼兒在優美的旋律中感知紅色精神。(4)通過奪紅旗活動來讓幼兒參與到紅色精神的實踐中。比如,教師可組織幼兒進行畫紅旗比賽,勝利者可獲得一面小紅旗。紅色精神是基于生活教育的幼兒園課程思政建設必須要融入的內容。在幼兒園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全面有效的探究與實踐,努力尋找紅色精神展現的形式,積極開展紅色精神的傳承活動,讓幼兒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感悟紅色精神,促進幼兒思想政治素養的全面提升。幼兒抽象思維還沒有得到全面有效的發展,認識事物以具象思維為主。因此,在基于生活教育的幼兒園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教師要關注所選擇內容的形象性,這樣才能讓幼兒更好地理解和認知,并在潛移默化中取得進步[9]。
幼兒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成長資源是確保幼兒獲得成長的關鍵。因此,在基于生活教育的幼兒園課程思政建設中,教師應關注成長資源,將與成長資源有關的各種正面的、積極的精神融入幼兒課程思政建設之中,讓每一位幼兒都能夠在成長的過程中感知和學習,使之成為其成長的動力。
綜上所述,在引導幼兒成長的過程中,基于生活教育的幼兒園課程思政建設尤為必要,有利于促進幼兒的進步和成長。教師要在立足生活教育的基礎上,將文化、精神、體驗等融入課程之中,讓幼兒在不同的生活環境中進行認知和感受,從而獲得更多的知識、技能和經驗,實現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永杰.學前教育學課程思政融合路徑研究[J].哈爾濱學院學報, 2023,44(04):142-144.
[2]高夢璇.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思政模型的建設———以幼兒園課程為例[J].教育觀察,2023,12(03):95-99.
[3]宋五好.“課程思政”融入學前教育學課程的實踐路徑研究[J].陜西教育,2022(12):19-21.
[4]陸琳.課程思政在中職幼兒保育專業教學中的滲透芻論[J].成才之路,2022(28):65-68.
[5]徐飛.談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專業課程思政建設———以《學前兒童游戲指導》課程為例[J].新智慧,2022(30):62-63.
[6]甄淑麗.在幼兒保育專業課中融入思政元素的研究[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22,24(11):95-99.
[7]吳文青.《幼兒園管理》課程思政研究與實踐[J].產業與科技論壇, 2021,20(22):139-140.
[8]吳吉惠,王冠纓.生活教育理論視域下幼兒園課程思政建設初探[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22,37(04):90-95+101.
[9]王志偉,張曉華.課程思政理念下幼兒園課程改革的策略探究[J].教師,2022(20):90-92.
Explor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Based on Life Education
Luo Haijiang, Mou Lanjuan
(Tongren Preschool Teachers College, Guizhou Province, Tongren 554300, China)
Abstract: Education should start from life and also act on it. Conducting rich and interesting life practice activities can mak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flexible and effective. Based on the necessity and basic principl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based on life education from aspects such as environmental courses, practical courses, traditional courses, and growth cours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and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
Key words: life education;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al courses; practical courses;growth cour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