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薄如粉箋,細如棉紙,魚鱗狀的酥皮能像羽毛一樣飄起來……從紫禁城紅色高墻內流傳出的神秘手藝,這款曾是紫禁城御膳房名點的翻毛月餅,卻是滬上一家97年老字號糕點店“悅來芳”的當家招牌,其繁復的制作技藝被列入普陀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國獨一份的珍貴血脈。
“悅來芳”是由陳善卿于1926年創立于上海滬西勞勃生路(今長壽路)的一家食品經營企業,起初只是一個小小的食品店,自產自銷各類糕點、蘇式糖果、美味熏魚等,這就是悅來芳最早的主營業務。
說起“悅來芳”品牌,在普陀地區的老一輩人中可謂聞名遐邇。過去,上海長壽路附近工廠林立,上下班職工較多,比較適合此類食品的經營,“悅來芳”食品店當時雖店小,食品質量卻高。一是靠著“過期產品、違規產品等一律不能上架”的信譽,二是靠著前店后工廠,邊生產邊銷售的模式,當天制作當天賣完即止,這樣既保證了食品生產過程的透明、安全,又不會因為隔了一日而失去食物的最佳口感。在歷代傳人的精心呵護培育下,“悅來芳”奉行“誠信經營,以質取勝”的理念,嚴把產品質量關,用料講究,精工細作,質量上乘這幾大特色一直保留到了現在。從生產到銷售,把每一位顧客都當作遠方來的朋友,靠著自己誠信并有溫度的經營,一步一步地走到了今天,發展成為一家“中華老字號”。
時至今日,悅來芳在店里依然采用邊生產邊銷售的經營方式,堅持純手工制作,用常規產品站穩腳跟、煥發活力,用應季產品打響品牌、釋放價值,從清明節前后上市青團、端午節前后生產粽子,中秋節期間制作月餅,春節期間提供熏魚的銷售……
鮮肉月餅、翻毛月餅,是“悅來芳”在市場中站穩腳跟的兩塊金字招牌。隨著時代發展,現代工藝水平也迅速提高。不同于多數廠家更青睞于機器生產月餅,采用先進技術生產出的月餅,不僅口感美味不減,在外形圖案上也更精致、更多樣。悅來芳卻固守著老字號的優良傳統,堅持讓消費者品嘗到就像自己家里的廚房到餐廳的那種新鮮,人工制作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從食品生產到售賣的時間。
在各項經營成本持續上漲的今天,悅來芳的鮮肉月餅依然精選供應商,在保證原材料質量穩定的同時,堅持選用成本較高的黑毛豬作為原材料。鮮肉蛋黃月餅中的咸蛋黃也不適用批量的成品蛋黃,堅持人工逐個手工打出,再結合門店的銷售,當天烘烤的月餅都可以售賣完,等第二天營業繼續烘烤新鮮的月餅。在銷售過程中,及時總結判斷市場情況,從產能上做相應調整,以保證每天售賣的都是當天新鮮烘烤的月餅。這樣做出來的月餅才原汁原味,滿足味覺的同時,也拾取了兒時的回憶,更是悅來芳員工對新老顧客滿滿的誠意回饋,悅來芳能這么多年屹立不倒靠的就是消費者的支持和信任。
至于翻毛月餅這門“非遺手藝”,以酥皮表面有著好看的螺紋,輕輕一碰酥皮就落到盤子里而聞名,即便存放幾周,翻毛月餅的酥皮依然細、薄、脆。趙珩的《老饕漫筆》曾對翻毛月餅有最為細致而生動的描述:“薄如粉箋,細如綿紙”。
相傳清朝時候,翻毛月餅第一次擺上慈禧太后的案頭,其貌不揚的外形讓老佛爺很不痛快,甚至拍桌而起。豈料這一拍倒使得月餅上的酥皮翻飛起舞,工藝的精妙也讓見多識廣的慈禧一下子折服了。外皮如此蓬松酥脆,口感自是妙不可言,混雜著鮮香軟糯的餅餡,讓這款實力戰勝顏值的月餅得到了“翻毛月餅”的賜名。

翻毛月餅多數使用素餡,既為保存時間可以長久,也因為素餡的濕度相比肉餡更加可控,而百果翻毛月餅,又是各種口味中制作較復雜,口感最豐富的一款。松仁、核桃仁、瓜子仁、芝麻、金橘、青梅、冬瓜糖、杏仁、糖桂花,百果翻毛月餅使用的餡料每一樣都要經過精挑嚴選,一顆走油的松仁就可能毀了整只翻毛月餅的口感。而制作翻毛月餅更是流程繁瑣,工藝復雜,中間還涉及一些秘不外傳的關鍵心法,因此,悅來芳的傳人從不把這門手藝輕易假以他人之手,最初的手藝就是通過師徒傳承的方式進入了上海,至今“悅來芳”仍然是在以師帶徒的方式進行著傳承。目前的“非遺”傳承人,16歲就進悅來芳學徒,因為聰明好學,得到師傅的認可。2008年,在普陀區舉辦的“名師拜徒”儀式后,正式拜師,學習制作翻毛月餅。
作為一家國有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更要扛起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社區居民文化生活的社會責任,為進一步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奠定基礎?!胺沁z進社區”是悅來芳近年做得比較成功的活動,即悅來芳提供一些原材料和半成品,讓參與者通過DIY的方式現場體驗制作。
此外,隨著智能手機及終端的普及,線上各類平臺發展迅速,悅來芳積極利用各類自媒體平臺及企業公眾號在線宣傳“悅來芳”品牌及產品。另一方面,也借助電商發展平臺,對企業的營銷渠道進行創新與開發,進一步增加消費者購買的便捷性。相信,老字號企業在新型的營銷渠道下一定會實現逐步優化營銷策略,逐步提高品牌價值的目的,逐漸走出一條傳統與潮流相結合的新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