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微智能是可重構計算領域的領導企業,也是全球首家出貨量最大的可重構計算芯片商用企業。公司起源于2006年成立的清華可重構實驗室,作為創新芯片架構技術——可重構計算的提出者和引領者,他們在可重構計算領域取得了驕人的業績,先后在SCI期刊及頂會發表論文 240 篇,出版兩部系統性專著,系國內可重構技術奠基石,擁有發明專利170余項、國際發明20 項,從而在該領域擁有全面、自主的知識產權。
可重構計算芯片就是以可重構計算架構為基礎的一類全新芯片類型。可重構計算可以用“軟件定義硬件”來概括,具體說來就是當這種芯片在處理不同的應用和算法時,它的硬件資源可以發生改變,靈活重構為不同的電路,能夠適應各種新的算法,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和通用性。同時,具備通用計算芯片靈活性和專用集成電路高效性的優點。
可重構運算從20世紀60年代由Gerald Estrin提出,到現在已經經歷了半個世紀。目前,可重構計算被國際學術界和《國際半導體技術路線圖》公認為最具前景的未來計算架構。
如何在這一領域走出一條中國人自己的道路,實現真正的技術跨越,成了清微智能人主動承擔的使命與責任。
2018年,清微智能作為清華大學科技成果代表性項目正式成立,基于團隊十多年的技術積累和創始人豐富的團隊建設、企業管理經驗,公司目前已量產多款面向邊緣端的高能效智能計算芯片,廣泛應用至智能安防、智慧辦公、智能穿戴、智能機器人、航空航天等領域。
面向云端市場的TX8高算力芯片,基于可重構數據流架構,通過Mesh網絡和獨有的TSM-Link方式在芯片以及服務器之間實現互聯,以近似算力線性擴展的效果有效解決了大算力芯片的算力擴展問題,同時有效解決訪存墻、編程墻等痛點問題,克服制造工藝代差,實現算力飛躍。
清微智能可重構芯片已在多家企業實際落地應用,可重構工具鏈棧和軟件平臺,已完成了從初步搭建到積累成熟落地經驗的過程,而隨著可重構芯片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工具鏈經過不斷打磨迭代,未來可進一步被復用。
目前,清微客戶已涵蓋數百家知名企業,與阿里、華為等企業深入合作,共享開放生態;與國家電網、天銀星際等在民生、航空領域展開合作,助力關鍵領域自主可控;與騰訊、商湯、??低暋⒕W易等合作,為民用市場帶來多樣化的智能產品,是全球首家也是規模最大的可重構芯片商用企業。
一方面,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下,中美貿易戰不斷持續,美國對中國芯片產業的制裁日益嚴峻,且持續加碼,精準打擊高性能芯片和先進計算機。清微智能只有通過創新自主芯片架構,才能基于國內自主可控供應鏈打造高算力智能芯片,從而保證中國在這場以算力為基礎的新時代競爭中不被動挨打。
另一方面,當前,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算力需求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態勢,進入了算力時代,這對于承載算法、算力芯片的計算性能提出了全新挑戰。而國際產業界和學術界已形成共識,可重構架構芯片具備廣泛的通用計算能力,可以應用在非常多的場景,面對日益增長的算力需求,兼顧靈活性和高算力特點,可重構計算技術是解決通用高算力需求的必由之路。

創新科技需要技術創新的超級團隊才能全面推動企業數字化變革。清微智能一開始就具備技術裂變的基因,其核心團隊來自清華大學以及海思、英偉達、蘋果、AMD等知名企業。清微智能現有員工370余人,博碩人數比例占據70%以上,其余全部為本科學歷。人才分布于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杭州、西安、成都等分公司,此外,公司與中科院,清華大學、東南大學、喬治亞理工大學等一流科研機構或院校設立聯合實驗室或建立深度合作關系。
清微智能CEO 王博畢業于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通信專業碩士,擁有20年的通信和人工智能行業的從業經驗,具備豐富的技術開發、市場開拓、管理團隊、資本運作的經驗。2018年,他帶領清華大學可重構計算團隊創辦清微智能,致力于以中國原創技術打造自主可控的可重構通用計算生態。在其帶領下,公司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實現了多款高性能智能芯片量產,廣泛應用于智能安防、金融支付、航空航天等領域,先后獲得兩屆“中國芯”集成電路優秀技術產品獎、2019年世界互聯網大會“領先科技成果”、中關村論壇創新大獎第一名、2020年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一等獎、兩年全球“silicon 100”,MIT全球聰明公司50等諸多榮譽,并擁有個人發明專利十余項,曾入選2019年度“芯人物”。
另一位創始人尹首一教授是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副院長、可重構技術帶頭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擁有專利200余項,出版《可重構計算》《人工智能芯片設計》專著2部,發表國際高水平論文200余篇,包括多篇ISSCC/JSSC/ISCA等集成電路領域頂級論文,是多個權威國際會議&期刊主編及審稿人。
技術理念的創新性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