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君
(康樂縣麻池小學 甘肅 康樂 731500)
隨著教育事業的迅猛發展,素質教育的深入人心,在新課改的推動下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縱觀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來說,仍然影響到學生的快樂學習與高效學習阻礙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展開與進步,通過加強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的重視,進行深入研究,分析,探討,從問題的源頭上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此來達到提高小學語文閱讀高質量教學水平的教育目的,推動學生的學習進步與發展。
在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當中,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課堂主體不夠明確,而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源于過去教育觀念的影響,認為學生年紀過小,缺乏自主分辨能力,而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知識的教授者,很容易在教學過程當中受到過去教育觀念影響,導致課堂主體不夠明確。而另一方面,則是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當中,通常采用常規型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以聽為主,結合筆記記錄學習。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很難實現自主思考。而這同時也是課堂主體不夠明確的主要體現之一。例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過于依賴教師,當存在教學問題學生的第一習慣也并不是去自主解決,而是通過向教師求助在教書的幫助引導下才能得到問題答案。學生缺乏思考的過程,所以教師在解決學生這一問題時,可以從這一觀念入手,加強學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養。
當前小學生還具備兒童的基礎特點,愛玩,好奇心強,模仿能力強,求知欲望強,而由于教師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導致學生對接下來的語文閱讀教學方法了如指掌,失去了本能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望,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激情下降,課堂氛圍低沉,學生的學習參與情況也每況愈下。在新課改持續深入地推動當中,明確要求教師要打造高質量的教學課堂,使學生能夠充分的融入其中,并積極展開學習,體驗學習的樂趣,雖然教學方法過于單一的教學問題在一時間并不能造成多么惡劣的教學后果,但是長久以往就會打擊學生的學習激情,當前的教育重視學生的長久學習,而閱讀又是一門值得終身養成的優良學習習慣,所以需要教師能夠對這一問題加以重視,在原有的基礎上對教學方法進行積極創新,積極嘗試新的教學方法,打造高質量的教學課堂。
語文閱讀教學是一門靈活性較強的學科,我國的歷史的長河當中保留了無數先人行者的文學巨作,也積極學習了國外西方經典文學作品,閱讀是不分國籍的,而適合當前小學高年級學生閱讀的書籍更是數不勝數,但是針對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說,所教授的閱讀內容卻存有一定的局限性,限制了學生的學習思維,也限制了學生的成長。對于閱讀內容具有局限性的這一問題來說,其主要體現在基礎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上,教師的教學眼光過于注重教材,集中教材內容來展開閱讀教學,而在這當中反映出兩個教學問題,第一,教師的教學觀念存有偏差,重視學生的學習成果,而并非學生的閱讀過程。第二,教學資源不夠充足,學生能閱讀到的書籍以及文章過少,這導致學生看待事物的角度也就過于單一。
大多數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都會按照一次一次的進行閱讀,這極大影響了學生的閱讀速度。如果在考試當中,學生遇到長篇幅的文章就會出現,閱讀時間不夠的場面,很難對文章進行有效的理解。學生在這樣的閱讀習慣影響下,很難實現對文章通讀大意及快速瀏覽。根據對學生閱讀速度快慢的原因開展分析,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的閱讀習慣不好,還有一部分學生在閱讀書籍的內容方面,閱讀量過少。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其心里已及年齡特點,對語言組織能力有所欠缺,更是與教師之間缺乏有效的互動交流,大部分與教師進行交流的過程當中,都是以課堂問題實現的。于學生而言,教師在課堂當中提出的問題都是來自于教材當中的內容,問題比較簡單,而問題的答案沒有拓展性,這也導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語言應用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轉變教育觀念,突出學生主體是解決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當中課堂主體不夠明確的主要方法。教育一直是我國社會發展的核心,而在當前教育當中,由于傳統教育觀念的過多影響,大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都是以教師為教學主體,教師應當積極轉變教育觀念,在課堂當中,逐步引導學生為課堂主體,讓學生能夠進行積極的學習,并使之能夠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當中有所落實,重視學生的自主思考,重視學生的自主閱讀,使學生能夠充分地在閱讀當中提高的閱讀教學的學習興趣,以此來達到實現學生主動學習的教育目的。例如在人教版語文教材《少年閏土》一課展開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采用角色互換的形式來展開語文閱讀教學課堂。通過根據當節課的教學內容,創設導學案或者思維導圖的形式,讓學生圍繞導學案以及思維導圖的指引實現自主學習。教師要在這過程當中引導學生能夠自主學習探究方法,或者利用小組學習法進行問題內容的探究活動。并最終以匯報總結的形式展開教學評價。而思維導圖以及導學案的內容則需要教師根據當節課的教學內容以及教育經驗進行制定,以多媒體教學技術進行展示,以達到當節課的教育目標為教育目的,充分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其次,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當中還要,給學生留足充分的探究時間,讓學生能夠在這過程當中進行自主思考,讓學生在思考問題時能夠深入理解課堂當中的重點內容。學生的學習存在差異,這是學生學習成長存在著必然現實,避無可避,只有尊重學生的這種差異化現象給予學生充足的探究時間,才能更好地保證學生能夠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當中得以學習,成長。在《少年閏土》的這節課程當中,教師要應用少年閏土的形象,讓學生能夠感受到閏土的機智勇敢、聰明能干、見多識廣等良好品質,讓學生能夠通過文章感受到“我”與閏土之間真摯的友誼,以及對閏土的懷念之情,讓學生能夠正確理解如何應用人物的外貌動作神態,描寫人物形象,使學生能夠感受到閏土的形象變得更真實且生動,仿佛栩栩如生地站在我們面前,而且通過文中的插畫可以看到閏土的形象結合文中描述將學生帶入閏土向作者講述新鮮故事的情境當中。學生通過自主閱讀當節課的教學內容,并根據課后習題進行自主探究或者合作探究的形式可以實現進一步地加深學生的學習層次,使學生能夠對學習閱讀教學充滿學習興趣,激活課堂,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并養成終身閱讀的良好學習意識[1]。
就教學方法過于單一的問題而言可以通過積極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打造多元化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的方式來加以解決。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促進了教育資源的共享,使得教學方法數量也在有所增多,而并不意味著所有的教學方法都適用于當前小學高年階段的學生,所以需要教師能夠充分地發揮自身的教育職責,根據當前學生實際的學習特點對教學方法進行積極創新,設計更加貼合目前學生實際學習的教學方法,以此來打造高質量的教學課堂,并重視當結構的教學反思與總結,結合學生的力量共同對教學方式方法進行優化創新,強化學生的教學參與感,加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就在于培養學生終身閱讀意識以及良好的語文閱讀核心素養,使學生能夠在閱讀教學的影響下,拓展學習視野,陶冶情操,提升鑒賞能力,優化語文核心素養。就以人教版語文教材《十六年前的回憶》這一節課為例,教師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情境創設法,根據文章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融入到教學情境當中展開學習,認識人物事跡,了解人物神態。比如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導出關于李大釗同志相關的視頻影片或者記錄電影,將文中抽象的人物表述以具體的方式學生進行展示,使學生能夠更加貼近李大釗同志,并以此為基礎激發學生愛國心理。
(2)問題導入法,通過根據當節課的教學內容,創設教學問題,引導學生帶著教學問題展開學習,并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對教學問題加以解決。使學生能夠更加明確地了解當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從而實現快速的達到當節課的教育目標。如李大釗是一個怎樣的人?文中如何描寫李大釗同志對革命事業的信心?等等,諸如此類。
(3)任務驅動法,在教學展開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當節課的教學內容展開預習,并根據文中所說的內容搜集學習資料,以此來作為任務驅動學生實現主動學習,使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李大釗的事跡以及人物品格,理解當節課的教學內容。而且通過布置任務的方式驅動學生實現提前預習可以有效地提高當節課的教學效率,使學生能夠在教學當中獲取更多的教學知識。
(4)角色扮演法,通過展開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朗讀讓學生能夠輕松地融入到教學內容當中。幫助學生能夠進行文章朗誦,讓學生從中體會李大釗同志的偉大精神。并從中對比“我”與“父親的態度”來進一步感受李大釗同志對革命事業的信心[2]。
語文教材雖然具有一定的基礎性與實用性,但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師可以通過立足于教材本身,積極拓展教育資源,以此來達到增加學生閱讀數量,拓展學生閱讀視野的教育目的,解決教學內容就有局限性的教學問題。例如在人教版語文教材《魯濱遜漂流記》這一節課當中,教師就可以通過設置懸念的方式引導學生針對《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展開全本閱讀。當節課是選自《魯濱遜漂流記》的部分內容,通過引導學生對此進行閱讀學習,可以讓學生進一步體會魯濱遜不怕困難,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通過全本閱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培養出學生的抗壓能力,感受到頑強拼搏的積極態度。或者,教師還可以從作者入手,例如在人教版語文教材《少年閏土》這一節課當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學習閱讀魯迅先生的其他文學作品。《狂人日記》《朝花夕拾》等等。同時,教師還可以積極聯系家長,結合家庭教育滿足學生良好的閱讀條件,使學生能夠在充滿良好閱讀氛圍的環境下,積極的展開閱讀,并從中體會閱讀的魅力,從而養成終身閱讀學習意識,第一次來促進學生的學習成長。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資源共享的特點在課堂上根據當節課的教學內容,從文章內容,文章題材等方面入手實現群文閱讀,同樣也可以達到拓展閱讀資源的教學效果[3]。
學生只有對閱讀產生興趣,才能夠幫助學生充分集中注意力,能夠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維持良好的閱讀狀態。當前階段的閱讀教學當中,教師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還不夠重視,當學生對閱讀失去興趣時,很難再次進入狀態,這也導致了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在這一過程中,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科學有效地融入到課堂教學活動當中,就會為學生營造出科學有趣的課堂氛圍。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多媒體工具為學生展現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素材課件,進一步為學生豐富教學內容,以及為學生開拓知識視野,利用多媒體技術音視頻、動畫集于一體的優勢,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各個感官,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閱讀不僅可以讓學生迅速掌握相關的知識內容,還可以讓學生能夠提升自身的表達能力,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為此,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要引導學生能夠模仿文章當中的表達方式,幫助學生能夠正確的運用這種方式表達出自身的思想情感,以此來強化閱讀教學效果,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例如在教學過程當中,只可以組織學生在班級內開展故事會以及答辯賽等活動,通過這樣的學習活動,增強學生的知識累計量。教師在這一活動當中對學生的閱讀過程進行科學指導,幫助學生能夠運用正確的方法進行閱讀,強化學生的閱讀表達能力。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事物的辨別能力尚有缺失,學習閱歷并不豐富,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不良影響,形成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以及思想觀念。因此,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工作時,教師要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能夠選取適合學生的閱讀材料,將一些基礎有效的閱讀技巧教授給學生,通過語文閱讀學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在開始進行語文閱讀教學工作時,教師要為學生選取合適的閱讀內容,讓學生能夠根據閱讀內容完成一些閱讀感悟記錄,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檢驗學生的閱讀效果,這對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以及閱讀技巧具有積極的意義。例如,學生在閱讀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文章主旨,讓學生找文章中心思想的過程中,找到其中的一些重點內容,利用這樣的方法開展教學工作,可以有效強化學生的閱讀效果,讓學生能夠深入理解文章當中所表達的情感內容以及文章重點,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閱讀技巧。
總而言之,教育事業的迅猛發展和長久進步與教學反思脫離不開關系,通過反思自身在教育當中的不足,了解當前教育當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進行解決,社會在發展,科學在進步,教育事業也在持續不斷地發展,為學生帶來更加優質的教育,但這并不意味著教育當中不會存在問題,就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例,同樣也存在著一定的教學問題,通過對教學問題進行總結反思,了解問題原因,實現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并且避免教育問題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當中二次發生,以此來作為助力,不斷的推動教育事業的進步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