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霞
(靖遠縣石門鄉(xiāng)石門中學 甘肅 白銀 730608)
作為一個法制國家,我們主張用“法”來治理社會,并將“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努力實現(xiàn)“法”和“德”的統(tǒng)一,從而促進一個民族的繁榮和繁榮。德育與法制教育是我國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思想政治、思想品德命名的“道德與法治”,從一個更為綜合的角度對其進行了闡釋,并試圖將“法”與“德”相結合,使青年學生的法治意識、道德素養(yǎng)得到提升,形成良好的社會價值觀念。
我們常常在網上看到關于青少年不法行為的報導。青少年之所以會發(fā)生一些不法的事情,主要是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法制觀念,法治意識不強,行事不計后果。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對學生的法治觀念進行培育,能夠對他們的法制觀念進行切實的提升,讓他們能夠對自己的一些可能會導致嚴重結果的行為進行自我防范,進而防止悲劇的出現(xiàn)。
與高中、大學相比,初中生的心理和認識還不夠完善和成熟,在這個時期,老師對他們的影響很大。所以,中學德育老師應該在自己的工作職責和責任上做好引導工作。第一,中學德育老師要跟上形勢,積極地研究有關教育界的各種政策,不斷地進行思想上的創(chuàng)新,使自己的思想能夠適應時代的發(fā)展需求。目前,一些德育與法治老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時候,還在使用一些陳舊的教育觀念,比如說,他們依然把自己當成了課堂的主宰,忽略了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作用。他們在教育過程中,還會習慣性地進行長時間的講授,讓學生們進行一些機械式的筆記,時間一長,教育的成效就會大大降低。第二,部分老師還在使用一些不正確的教育方式,不利于提高教育水平。在進行學科關鍵內容的授課時,會讓同學們死記,并給同學們安排許多的課外作業(yè),以使同學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老師們沒有充分地去關注學生的真實的學習需求,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也沒有把他們的課程和他們的日常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沒有注意到他們的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在某種意義上,也與教育發(fā)展觀的要求相矛盾。
在老師的課堂上,同學們學習到了關于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相關的內容,所以,老師們要對自己的上課時間進行科學的調控,對自己的教學過程和進度進行科學的合理的規(guī)劃和安排,讓自己的教學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目前,盡管已經有部分中學的思政老師在自己的教育過程中,試圖將新的教育概念和教學方法應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當中,但是因為他們并沒有對這些概念的內涵進行深入的探究,所以在運用新理念進行教育的時候,效果并不是很好。與此同時,盡管也有一部分老師對學生的教育主體身份進行了確認,并且從學生的角度來制定了一套教學計劃,為學生們解釋新的知識。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們依然是一種被動的狀態(tài)。老師們已經養(yǎng)成了一種習慣,他們會根據所制定的教案內容,來進行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來進行教學,但是卻沒有注意到他們對特定的知識的了解。時間一長,課堂上的教學變得沒有什么吸引力,在這種單調的學習氛圍中,很容易讓他們產生一種抗拒的情緒,從而對課堂教學行為產生不良的影響。所以,老師要注重和同學之間的交流,用師生之間的交流來充實自己的課堂,創(chuàng)造出一個積極的、主動的、和諧的、美好的、生動的、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激發(fā)出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為了達到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的目的,大多數老師都會對他們的課堂做一些評估,以便讓他們能夠不斷地反思自己,不斷地提高他們的教育教學能力。而從老師的觀點看,在對學生進行教學評價的時候,也能把握到他們的知識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從而科學地引導他們,讓他們得到良好的學科的整合,促進了初中學生的自我認知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德育與法治課程的老師要將課本的知識與情感有機地融合起來,引導他們如何運用好自己的情感,從而提高他們對復雜事情的判斷。此外,老師還可以根據課本,開展具有一定教育性和實用性的教育教學活動,并激勵他們主動參與,讓他們在自己的親身實踐中,了解到這個領域的基本原則,領悟到一個領域的理論知識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實的聯(lián)系。
作為一個以農業(yè)為主的國家,在整個國家的發(fā)展過程中,基礎教育對鄉(xiāng)村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由于受我國經濟發(fā)展的影響,我國的基礎教育發(fā)展相對滯后,應試教育成為我國當前基礎教育發(fā)展中的一個突出問題。情景式教育對鄉(xiāng)村中學德育教育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將情景式教學法運用到鄉(xiāng)村中學德育課堂上,要根據新課程改革“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根據“學情”,創(chuàng)造適宜的情景,使德育的整體效果得到提升。在中學德育課實施情景教學時,要注重課堂引入情景的營造。在本文中,為什么要著重引入“情景”呢?這是因為:在一節(jié)課中,引入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引入情景時,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教學效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效果。比如,在教授《消費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權益》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采用了一個個案的方法,通過對“小明上街買東西”中出現(xiàn)的缺貨現(xiàn)象的分析,讓同學們想一想,怎樣才能使自己的權利得到維護,從而把這個話題帶到課堂上來。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情景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并通過設置問題引入情景來訓練學生的問題意識,從而提升他們的課堂教學水平。
當前,一些中學的德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分強調課本上的“易考點”,而忽視了課本上的相關思想品德方面的內容,從而學生不能積極地去學這些思想品德方面的內容,阻礙了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所以,老師們要轉變這種教育方式,要注重課本中所包含的德育要素,并對課本中的內容進行全面的剖析,將課本中對同學們的心理素質發(fā)展有利的知識,在教室中進行詳細的解釋,從而提升同學們的道德觀念。此外,老師們還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在中學的德育和法制課程的課程中,應該結合當前的時事和政治,為同學們介紹最新的、真實的案例,提高同學們的參與性。比如,在講解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做情緒情感的主人”這一節(jié)課時,老師可以引入實際的校園欺凌案例,向同學們解釋情緒失控的危害,讓同學們認識到自己對自己的情緒有多么重要。最終,老師們還可以經常地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將孩子們從課本中帶到了實際的生活中去,用一些實際的實踐活動來加深對課本中的道德教育的認識,從而建立起更高的教育體系。
中學德育工作是德育工作的核心,德育工作是德育工作的核心。目前,一些評估體制還不夠健全,而且更多地將學生的學科成就以及老師的主觀思想作為衡量的依據,這種評估方式不僅不科學也不合理,還會對學生的發(fā)展產生不利的后果。所以,在建立德育評價體系的時候,中學的道德與法制老師要以學生的實際行為為重點,并與立德樹人的思想相聯(lián)系,把德育的評價條件納入到一個標準體系之中。同時,教師也要對評價的主題進行拓展,引進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生生互評等方法,從多個方面對評價體系的具體內容進行改進。比如,老師可以讓孩子們在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對自己的道德行為進行互相的評估,并在評估別人的時候,可以從別人的身上,吸取別人的長處,對自己的缺點進行反省,然后給別人一些具有激勵作用的意見,這樣就可以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理念。要重視的是,老師要嚴格控制評估的整個流程,確保評估的客觀、真實,并且要重視學生的日常生活,對他們的每次優(yōu)異的成績和進展都要予以認可,使其達到教學的本質。
初中學生的年紀一般都比較年輕,這個時候正是他們的精神狀況非常的敏感,在受到外在的影響之后,他們很可能會做出一些比較魯莽的事情。所以,中學德育與法制的老師應該時刻注意到他們的精神狀況,對他們進行關懷和關懷,對于有精神問題的同學,要進行詳細的情況下的分析,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讓他們能夠走上一條適合自己的發(fā)展之路。在此過程中,要切實履行好自己的職責,保護好學生的身心,避免他們走上錯誤的道路。比如,在進行教育工作的過程中,老師們難免會碰到一些調皮、膽大的學生,這時候,老師們就可以在合適的時候,引入一些關于少年犯罪的案件,用對案件的解釋來讓學生們明白遵守法律的重要意義,從而讓學生們在未來的生活和學習中,能夠積極地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與其它學生一起進步、一起成長。在面對來自單親家長的學生時,老師們要有充足的耐心和關愛,還要積極地跟他們進行交流,了解他們心中最深層的思想,積極地幫助他們克服困難,與他們做好朋友,讓他們健康、樂觀地成長。
總的來說,在教育改革持續(xù)深化的大環(huán)境下,對于鄉(xiāng)村中學的道德與法治的教育,教師應該主動地轉變以往應試化、機械化的教育方式,跟課程的內容密切聯(lián)系起來,靈活地創(chuàng)造出一種教學情景,從而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充分的調動,加深他們對有關知識的了解和認識,讓課堂教育的品質得到全方位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