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懷生
(天水市秦州區皂郊鎮中心小學 甘肅 天水 741002)
2022 年版物理課程標準頒布實施標志著物理教學進入到課程核心素養時代,解決如何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做好“培養什么人、怎么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因此,實施2022 年版新課程標準,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是教學工作者的核心任務。為更好的實施新課標,探索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質量,提出了初中物理教學基本策略。
1.1 深入研讀新課標。物理課程目標是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化表述,面向全體學生,代表物理課程應該具有的育人價值和預期的終極性目標,也是過程性的學習目標,是從核心素養的高度體現具體內容的育人價值,是教師實施教學的方向標。以提升全體學生核心素養為宗旨,教師應從課程理念、性質、內容、設計思路、實施目標及建議方面認真領會研讀,以2022 年版課程標準指導自己的教學,規范教學行為,做到“心中有標、依標執教”。
1.2 透徹理解課程結構:以主題為線索構建課程結構。依據物理學科內涵,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明確物理學習各級主題。主題內分級呈現,層層遞進;主題間相互關聯,各有側重。注重“知行合一、學以致用”,強調基礎性、實踐性和拓展性。
1.3 制定可行教學計劃。根據教學目標、學生學情、教學內容及課時安排結合教學實際。對本學期教學活動進行整體規劃,把節假日、紀念日、學業測評及學校活動等考慮在內按照每周授課節數,根據周次編寫出教學計劃和進度。
1.4 明確闡述教學目標。課程標準是實施教學的方向標,要依據課程標準明確闡述教學目標,要站在立德樹人的高度,培養學生必備品格、關鍵能力和正確的價值觀,著眼于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學活動應是為了實現明確的教學目標而實施的教學過程,達到“即教即得”。
1.5 精細分析課程教材。教材是開展教學最基本的課程資源。教師要依據課標、教材基礎知識呈現順序和方式研讀教材內容,透徹理解教材中的素材、文本描述、物理實驗、例題習題等編排意圖,確定教學重、難點和一般知識,梳理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并能做到擴展延伸和應用,創造性的開展跨學科實踐活動。創造性的開展教學工作,促進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學生學情的深度融合。
1.6 全面合理分析學情。教師要有人本意識,立德樹人,啟智增慧,因材施教,注重全體,關注個體,尤其是特殊學生,做好差異化教學和個別化輔導,分層分類施教。了解學生已有知識,關注學生學習態度和興趣,分析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困難,制定有效的教學目標、教學預案和輔導策略,實現物理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凝練物理課程要培育的核心素養。
1.7 精心備好課時教案。教案的設計應在課程標準的透徹理解上,圍繞物理課程核心素養制訂教學目標,并以教學目標為引領,以教材知識內容為載體、以探究的問題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創設情境,設計教學活動,以教師活動引領學生活動實現設計意圖,做到腦中有“綱”,目中有“人”,胸中有“本”,心中有“數”,手中有“法”,精心備好課時教案,實現物理學科的育人目標。
1.8 熟練應用信息技術。以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 為契機,主動學習現代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模式,構建以校為本,基于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的互聯網+教育。根據教材內容及教學設計,制作教具、教學課件與教學軟件,教學課件的設計應依據學情結合學校實際,無論是創設情景還是實現教學目標,都要切實可行,不能搬來就用,更不能以講實驗、畫實驗、看視頻等方式代替學生動手操作實驗。課件設計要把信息技術優勢與課堂教學活動實效性深度融合,體現抽象思維可視化,學習評價智能化,互動答疑興趣化。
2.1 創設教學情境。依托情境進行學科課程學習,將教學內容放在和學生自身相關的背景下,拉近學生與物理知識間的距離,賦予了物理課程學習新的意義,也鍛煉了學生在錯綜復雜的環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浮力》一課,引入海軍招兵宣傳片視頻,提出10 萬噸級的遼寧號航母為什么能在海上遨游的問題,創設教學情境,更能涵養廣大青少年的家國情懷、強化其使命擔當,切實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到具體的教育教學活動中。
2.2 營造教學氛圍。核心素養背景下物理課程的教學,應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體現學科育人功能,師生間應民主、平等、和諧,教學氛圍濃厚,有利與培養學生創造力和思維能力。授課過程應關注整體,注重個體,教學及實驗探究活動師生、生生間互動答疑與交流研討及時引導,評價應恰當,多用鼓勵性語言增加學生自信心,引導學生反復思考得出答案或耐心完成實驗探究收獲成功的獲得感。倡導學生提出質疑,張揚個性,激發思維,以智慧啟迪智慧,以心靈培育心靈。
2.3 突出問題教學。疑問心理越能激發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物理來源于生活,走向社會,在物理教學中,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問題是最有價值的,應根據教學內容選取貼近生產、生活中的問題,引導學生把實際情境中的問題抽象概括成物理問題,通過提出猜想、設計實驗、進行論證、交流討論、分享成果,提升物理知識認知水平,逐步引導學生思維進階,理解掌握物理知識、獲取知識的能力與方法,養成樂于科學探究的物理觀。
2.4 重視合作探究。物理課以實驗探究為主,重在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和思維能力,教師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學習指導等等,讓學生在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疑問中學,感受、發現和運用新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和探究能力。實驗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觀察現象,讓學生有繼續進行實驗探究的勇氣,以探究活動活化學生的思維,優化學生的認知結構,為最終完成實驗成功而產生成就感。
2.5 解決教學重點、難點。在學生掌握一般知識的基礎上,重視重點知識的講解和探究,根據學生已有知識,采用學生易于理解的方法突破教學難點,發揮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物理思維。可以運用教具、實驗、課件、微課等形式,有針對性地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加以突破。
2.6 加強學法指導。學習方法是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教師應適時運用語言表達、學習任務單、思維導圖、實驗演示或用虛擬仿真實驗等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利用多種途徑、媒介和載體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梳理課堂知識,強化動手操作能力,提升思維品質。
2.7 優化作業設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突出以學情反饋為主,啟發、點撥為輔的教學策略,對學情反饋準確把握,不斷反思教學效果,做到精講精選精練。優化作業設計,根據教學目標設計目標明確、容量適當、形式多樣、分層分類的作業;應加大開放性、探究性和實踐性作業比重,倡導跨學科作業設計,將教與學有機結合,鞏固與提高有機結合,物理課與其他學科有機結合,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1 重視學業評價。為加強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過程性監督,2022 年版課程標準設置了學業評價,強化課程標準對教學過程的指導性,目的在于促進學生學習,幫助教師對學情反饋的精準把握,做好教學反思與改進。學業評價應以學生發展為本,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實現教學目標為目的,客觀全面地了解學生物理課程核心素養的發展狀況,充分發揮評價的診斷和激勵功能,突出物理課程育人功能,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3.2 加強課堂評價。教師實施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面向全體,關注個體,課堂評價要用適當的語言激勵學生不斷進步,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要不斷地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及效果進行積極的、有效的引導與適度評價;課堂評價要有“人本”意識,眼中有學生,心中有關愛,手中有尺度,應以學生發展為主,評價方式要得法,評價語言要得體,評價過程要充滿人文關懷。能夠通過評價讓學生發現不足、明確方向,加強溝通;鼓勵引導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小組互評,家長評價,通過評價督促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改善學習方法,增強學習動力和興趣。
3.3 注重作業反饋。作業評價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診斷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后續教學設計的重要渠道。教師應及時批改并通過評語或課后輔導的方式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作業批改中發現的共性問題應做好記錄,注重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講評做好準備。教師不但要做好對后進生的作業輔導,更應重視對學生作業的二次批閱,以檢測學生鞏固提高的學習效果。教師評價應以正面鼓勵為主,充滿人文關懷,在明確指出學生學習中存在問題的同時,提出進一步發展的期待。
4.1 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結合學生發展需要,推薦、指導、選擇或開發適合學生的各種物理學習材料、課外讀物、資源平臺、科技館等;制作教具,提倡師生利用身邊的物品、器具、材料等進行物理小實驗,讓物理課程的學習生動、活潑、有趣。
4.2 加強課后反思。課后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應在每一節物理課結束后把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記錄,反思教學設計是否合理,善于捕捉每一堂課的閃光點、失誤點、創新點、疑惑點。注重同事間的交流互助,利用集體備課、研討總結、課例研究、作業設計、同課異構、校內外聽課等活動,有把每一節課都打磨成精品課的意愿。
2022 年版課程標準為新時期物理教學指明了方向,我們必須不斷提升自身學科理論水平,提高跨學科研究能力,落實課程標準要求,以研促教、以教促學,構建自主、合作、探究、創新的教育氛圍,全面促進中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