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琪 (江蘇省宜興市太華小學)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采用新的教學方式,已經成為當前的一種主流思想。考慮到傳統的教學都是以課時為單位,這不利于學生從整體的角度建構英語學科知識并形成語用能力,于是在新課標背景下,在英語教學中采用單元教學的思路被提了出來。相對于傳統的課時教學而言,單元教學強調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從單元的角度對所學內容進行理解,這也就意味著小學英語課堂上,每一課時所學的內容都要高度重視與同一單元內其他內容的關聯。這樣的整體教學視角,有助于提高學生來自教師對教學的認知。當然這一思路要想得到落實,關鍵的一點還在于單元教學的策略建構。
從教材編寫的角度來看,譯林版英語教材是以單元為基本組織單位的,這樣的一種編排方式,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力,發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但觀照當下的英語課堂,很多教師在實施教學時往往存在著課時目標各自為政、課時教學內容分散零碎、課時劃分比較固化、單元重點內容缺乏貫穿等問題。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種離散式的教學方式,在開始推廣英語教學時,起到過一定的作用;但是時至今日,面臨著新的英語教學需要,面對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需要,離散式教學必將退出歷史舞臺,以單元整體教學形式的小學英語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夯實英語學習基礎,可以更好地實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地。明確了這一認識之后,在具體實施英語單元整體化教學時,還會有一些具體的要求。作為教師,要整體性地解讀單元、整體性地實踐單元、整體性地反思單元。
實施單元整體教學,首先就是要整體性地解讀教材。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思路,因為從理論的角度來看,實施單元整體教學必然要進行整體性解讀。但是大量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認識是一回事,能否做到是另外一回事。從當前的現實情況來看,當下很多教師在解讀英語教材時,往往缺乏一種整體性、系統性、結構性的思維力。對單元聯系等因素缺乏統籌、思考。大量的實際情況表明,這樣的一種教材解讀,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英語單元整體性學習,影響了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效果的提升。整體性實施單元教學,要求教師能夠超越單元的機械、呆板的劃分,將相關內容進行整合。
內容整合的關鍵,一方面在于教師要有這樣的意識,在分析教材時,要能夠主動將重點分析對象與其他內容關聯在一起,乃至于與學生的一些生活經驗或者認知基礎關聯在一起;另一方面在于教師要有這樣的能力,要知道通過怎樣的關聯性解讀,才能保證教學內容的整體特征,要知道通過怎樣的教學,才能讓學生體會到這種關聯性、整體性。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單元教材解讀的過程中,教師要以單元為基本單位,將單元的相關內容統整謀劃,進行整合設計。只有通過整體性解讀教材,教師的英語教學才能整體性推進。在整體性教材解讀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總分總”的思路,從整體出發,然后分析課時局部、板塊局部,最后再回歸到整體。在教材分析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區分單元板塊不同功能,認識到板塊主要讓學生掌握什么、怎樣掌握,等等。同時,要讓自己的設計富有梯度性,如教學譯林版《英語》四上Unit 5 Our new home,筆者就根據板塊與板塊之間的關聯將板塊重組。這樣的重組打破了教材的固有格局,讓教學更具有一種整體性。鑒于Fun time 和Checkout time 板塊內容關聯比較緊密,因此,我們就將其進行整合,從而展開整體性的教學。同時,筆者在教學前通過學情調查發現,很多學生已經掌握了本課中出現的一些重點詞匯,因此在教學中,筆者就果斷調整教學重點、難點,將教學聚焦于重點句型——“Where is/are...?It’s/They’re...”。同時,筆者適度拓展、延伸一些常用的句型,如 “Where is he/she? He’s/She’s...Where are you? I’m/We’re...”由此,通過結合學生具體學情的單元整體性解讀,將原先教材中單一的“找物”話題,豐富拓展延伸為“找物與找人”的話題。這樣的一種整體性單元教學,讓單元主題得到了深化。
單元整體教材解讀是實施單元整體教學的根基。作為教師,必須秉持一種學本意識、生本觀念,對相關的英語單元教學內容進行整體謀劃。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把握學生的具體學情。可以通過訪談、問卷調查、課前檢測反饋等諸多方面,去了解、把握學生的具體學情。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教師可以對單元教學內容做適度的調整。強調這一點,也就意味著在實施整體性單元教學時,教師既要重視自己的理解,更要重視學生的實際,只有學生體會到整體性,才是真正的整體性;只有通過學生的主動建構實現的知識關聯、語法關聯、學習方法關聯,才是真正的整體性。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將教材的整體性解讀,轉化為學生的學習行為。在這一努力的過程中,既需要遵循小學英語教學的一些優秀傳統,同時也要進行策略上的創新。具體來說就是在整體性解讀教材的基礎上,教師要制定單元教學計劃,將相關的內容集結、整合到一起,使之成為一個整體性、系統性和結構性內容。在整體性設計、研發的基礎上,教師要整體性推進。要在總體性話題的前提條件下,設計研發子話題。整體性實施單元教學,要注意循序漸進、有條不紊。要相機改變單元教學設計任務,緊扣單元整體性教學內容、目標、要求等展開。要有效把握單元教學的重點、難點,有效把握學生英語學習的疑點、盲點。
實施單元整體性教學,要求教師制定單元整體性教學目標,規劃好單元整體性教學內容,優化單元整體性教學方法等。這里涉及具體的教學策略,根據筆者在教學中所總結出來的經驗,可以得出的一個基本認識就是,在實施單元整體性教學時,要充分將學生已有經驗調動起來,要分析學生在學習新的內容時會有著怎樣的心理活動過程,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預設,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思路拓展與思維遷移進行預設,是實施好單元整體教學的重要前提。由于單元整體性教學,相對于傳統的教學來說是一個新生事物,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能力還不是很強,學習過程中的無意識行為較多,因此面向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單元整體性教學,還會面臨著一些生成問題。對于這些問題的分析與解決,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師去積累經驗,因此實施單元整體性教學,需要經驗累積與教學智慧兩個支點。只要尋找好這兩個支點,那么單元整體教學的理論成果就會轉化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真正生產力。
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6 At the snack bar 這部分內容,其主題是“征求別人意見”。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的語法句型,掌握相關的表示食物的詞匯,更要引導學生展開活動,將單元相關內容融入其中。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點餐”展開,引導學生展開角色扮演活動,讓一部分學生作為營業員,另一部分學生作為顧客。通過彼此的對話、交往,將故事板塊、動畫版塊中的相關內容融入其中。這樣的活動,能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激活學生的英語學習創造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補充相關的詞匯,甚至補充拓展、延伸一些相關的語法知識、句型等。這樣的一種整體性的單元教學方式,不再是那種按照教材版塊設計按部就班地實踐,而是用一個整合性的項目化活動,將相關內容統整。單元整體性教學,讓學生真正成為英語學習的主人。知識置身其中,不僅能展開自主性、自能性的英語學習,而且能展開合作性、展示性的學習。
實施單元整體教學,可以采用大任務驅動、大問題驅動等方式,采用長程設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不斷地接受挑戰。實施單元整體教學,要求教師要具有一種把握整體教材、把握英語教學整體性內容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著力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品質,提升學生的英語對話與交往實效,讓學生的英語學習不再停留在“寫”的層面上,而是深入交流、互動等語言本源層次上。
學生是英語學習的主人。單元整體教學不僅要求教師要整體性地解讀單元、整體性地實踐單元,更要求教師要能引導學生整體性地反思單元。整體性反思單元教學,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力,而且能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歸屬感、獲得感、成就感等。同時,通過反思,能拉近學生與英語學科之間的心理距離。盡管小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比較薄弱,但是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小學生的反思意識是比較強的,如果去觀察小學生的生活以及生活中的無意識學習,就會發現在很多時候他們都會主動接受,主動反思。在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性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地將學生的反思意識,遷移到英語學習過程中來。而教學實踐也表明,只要教師做到這一點,就能激活學生整體性單元學習的源頭活水,同時又可以為學生英語學習的可持續發展注入動力與活力。
當然,反思不僅是面向學生的,也是面向教師的。在對傳統的單篇教學與單元整體教學進行比較,實際上就是一種反思;在單元整體性教學中發現學生學習所存在的問題,然后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也是一種反思;在教學之后,發現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尋找改進方法,這更是一種反思。通過多層次的反思疊加,可以為單元整體性教學的推薦,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為了發展學生的這些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當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如在實際教學中可以發現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互動交流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可以讓學生產生課堂歸屬感。而且,通過互動交流,既能增進學生之間的了解,又能拉近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因此總體來看,整體性的英語教學單元反思,不僅注重對學生的學前狀態進行預評,更要對學生的學中狀態、學后狀態等進行評價。在積極評價、反饋、反思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手段,如用一些圖表、導圖等進行統整。如教學譯林新版四年級上冊Unit 6 At the snack bar,筆者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已經學習和未來的諸多內容。比如本單元學習的重點詞匯主要有food and drinks,而這與學生在三年級上學期第七課學習Would you like a pie?中所學習的相關食物類單詞有許多重疊共通。同時這一部分內容,與學生下一單元的相關內容有關聯。不僅如此,這一單元與學生后續相關年級相關單元的內容也有交叉之處。如與譯林版六年級下冊Good habits 屬于同一話題。如果教師著眼于學生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這部分內容就會與五年級下冊Seeing the doctor 相關聯。實施單元整體教學,需要教師秉持一種跨界的眼光和思維。在反思過程中,能讓學生生成一種無界的視域。
通過整體性的單元教學反思,通過對自身的教學與學生學習的反思,教師才能看到教材編者的深刻編寫意圖,不僅之于詞匯、語法上,而且之于學習內容上。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一個單元出發,生成諸多教學主題,而每一個教學主題,都可以與學生已經學習或者將要學習的內容相關聯。從這個意義上說,整體性的單元反思,能讓學生的英語學習走向結構化、系統化、整體化。學生在整合、內化、應用中不僅能掌握相關的英語知識,更提升了自我的綜合化學習力。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發現,單元整體性英語教學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模式,更是一種跨界的教學思想、觀念、主張,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教學策略,能夠推動小學英語教學深入發展。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性教學,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語言技能,更能提升學生的英語內在素養。教學中,通過綜合性、實踐性的英語活動,能助推學生對單元相關內容的深刻理解、內化加工和遷移應用。作為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進一步加強主題的統整性,促進單元整體教學的動態生成,不斷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力,遵循這樣的單元教學策略,不僅能夠讓英語學科知識的積累落到實處,而且也能夠發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也就是說這樣的教學策略在當前的背景之下能夠表現出較強的生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當中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