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喜悟
如果讓你說出一個名字中帶“福”字的城市,你第一時間會想到什么?“福州”,想必是大多數人會脫口而出的答案。放眼全國各地,名字中含“福”字的城市寥寥無幾,其中作為省會城市的,僅福州一座。所以,可能有些先入為主,我一開始就覺得福州是一座喜氣洋洋的城市。
還記得那年金秋時節,我乘坐的飛機緩緩降落在福州長樂國際機場。“長樂”,乍一聽,我還以為是“知足常樂”的“常樂”。不過,不管是“長”還是“常”,這個名字都很喜慶,跟“福州”這個名字相得益彰。這是我踏入這個城市時留下的第一印象。
待我置身其中,探訪了這個城市的許多角落,才發現福州美得端莊典雅,可以用“腹有詩書氣自華”來形容。光是三坊七巷,就猶如一本厚重的書,讓人沉浸其中,回味無窮。三坊七巷坐落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南后街,是南后街兩旁從北至南依次排列的坊巷的總稱。踱步其中,我跟老福州打了一個又一個照面,這座城市的歷史畫卷徐徐在我眼前展開。在周圍一眾高樓大廈中,這里矮得有點鮮明,獨具特色,不容忽視。我是個歷史迷,自然對它饒有興趣,時常去走走,樂在其中。
因為自身感興趣常去逛,加上親朋好友來訪時也會帶他們去,我探訪三坊七巷不下十次。它們姓甚名誰,我都一清二楚——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它們的名字聽起來就帶著古色古香的韻味,與這里朱漆高門、白墻黛瓦、水榭樓臺、青石板路相呼應。從白晝到黑夜,每一個時辰都能撞見它別具一格的美。“人杰地靈”,用來形容三坊七巷再合適不過。林則徐、嚴復、林覺民、郁達夫、冰心、林徽因……上學的時候,這些出現在教科書上的名人,都曾在這片風水寶地駐足。歷史典故和文人佳話,賦予這里的街巷別樣的意義,每天都有無數游客慕名而來。
倘若參觀時流連忘返,花的時間太長了,肚子便會餓得叫個不停,這時,來上一份福州當地美食——魚丸,那真是再美也不過了。作家汪曾祺嘗過之后,稱贊不已,他在《一食一味》里寫道:“福建人食不厭精,福州尤甚。魚丸、肉丸、牛肉丸皆如小桂圓大,不是用刀斬剁,而是用棒捶之如泥制成的。入口不覺有纖維,極細,而有彈性。”在福州,魚丸也被叫作“魚圓”,畢竟這份美食外形圓乎乎的,十分討喜,寓意著團團圓圓、平平安安。吃了魚丸,還可以來一碗肉燕。肉燕又稱“太平燕”,福州有句話叫“無燕不成宴,無燕不成年”,這肉燕和魚丸一樣,都是逢年過節時福州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最初了解到這些時,我忍不住在心里感嘆:“不愧是有福之州,連特色美食都這么喜慶,讓人感覺喜氣洋洋的。”
還有佛跳墻,來福州一定不能錯過這名聲在外的美味佳肴,就像到北京必須嘗一嘗豆汁焦圈,去蘇州一定要吃一吃松鼠鱖魚,在長沙必得來幾塊臭豆腐一樣。做這道菜,要先將鮑魚、海參、魚唇、牦牛皮膠、杏鮑菇、蹄筋、花菇、墨魚、瑤柱、鵪鶉蛋等多種食材匯聚到一起,可以說是集精華于一身,再澆上福建特色老酒,淋上高湯,用文火煨制。吃的時候香氣四溢,讓你大快朵頤之后,還唇齒留香,畢生難忘。
福州人“無海味不歡”,鮑魚、鰻魚、小參鯊、蛤蜊、扇貝……原汁原味,鮮美可口,來了就要吃個夠。飯后,飲一杯福州茉莉花茶,那真是馥郁清香,品之不盡。福州是茉莉花茶的發源地,距今已有近千年歷史,如今茉莉花還是福州市的市花。說完花,還有樹。福州市的市樹榕樹也十分有名,它的氣根多如牛毛,密密麻麻,遠看像瀑布,近看似垂簾。走在福州街頭,一棵棵枝繁葉茂、大如巨傘的榕樹,讓福州的“榕”顏又美了幾分,福州也因此得了個“榕城”的美譽。
寫到這里,我緊閉雙眼,關于福州的獨家記憶,爭先恐后地鉆入我的腦海。在我心中,這座城市不但經濟發達,高樓大廈林立,都市商圈遍布,而且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特色美食數不勝數,頗合我這個“吃貨”的口味。我相信,來福州讀大學是個不錯的選擇,你來了也一定不會后悔。接下來,就讓我帶你們一起去看看福州的部分高校吧。
福州大學
與知名旅游城市廈門相比,福建省省會福州的名氣可能要稍遜一籌。同樣的,和廈門大學比起來,福州大學在外的知名度似乎也沒有那么高。但實際上,福州大學也是非常好的,它是福建省唯二的“211工程”大學之一,其實力在福建省內僅次于廈門大學。
福州大學的校名在我看來霸氣十足,簡稱“福大”,讓人想起“天大地大,福大命大”之說。光在福州市,福州大學就有旗山、怡山、銅盤三個校區,其中旗山校區是主校區。另外,學校在廈門還有集美、鼓浪嶼兩個校區,在泉州也有晉江、泉港兩個校區。一校七區,跨市辦學,讓它在福建省內存在感十足,很難被忽視。福州大學學風很好,置身于校園,能看到無數學子步伐矯健地行走在校道上,他們的一言一行中都充滿了積極向上的力量。福州大學2023年招生宣傳片以《力量》命名,頗為打動人,如果你有意報考福州大學,推薦你去網上搜來看一看。
福州大學的辦學實力不容小覷,有8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化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化學同時還是福州大學唯一的“雙一流”建設學科,自然是學校的金字招牌。若論綜合實力,學校在2022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2023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2023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2023QS亞洲大學排名中,都位居內地高校的前60名。
在福州大學,若你想踏踏實實埋頭苦讀,可以去有著“中國最美的50座圖書館之一”的美譽,與國家體育場“鳥巢”一同獲得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的福州大學圖書館學習;學累了,想找個地方暫時小憩,可以去福友閣看“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如畫風景;若你想全面發展,學習體育兩不誤,不妨去水邊看看,沒準不少與你有同樣想法的學子正活躍于水上,喊著整整齊齊的口號,雙手奮力劃著船槳,爭分奪秒地練習,只為在龍舟賽上一鳴驚人……待到畢業季來臨,可以去日晷前合影留念,這是福州大學的標志性建筑之一。福州大學的畢業生奔赴天南海北,但無論去往哪里,身在何方,“明德至誠,博學遠志”的校訓都將銘刻在他們每個人的心中。
福州大學宛若一顆閃閃發光的明珠,鑲嵌于東南沿海的版圖,正朝著“建成具有若干世界一流學科的國際知名高水平大學,成為世界一流的東南強校”的宏偉目標大步邁進。
福建師范大學
福建師范大學(以下簡稱“福師大”)是一所歷史悠久、聲譽斐然的百年省屬高等學府,學校肇始于1907年清朝帝師陳寶琛先生創辦的“福建優級師范學堂”,葉圣陶、郭紹虞、董作賓、林蘭英、鄭作新、黃維垣、唐仲璋、唐崇惕、姚建年等諸多蜚聲海內外的大師巨匠曾在學校任教。
福師大的學風是有口皆碑的。行走在福師大,你很可能會看到一個個稚氣未脫的大學生脫離眾人,對著空氣繪聲繪色地講解知識點,有模有樣地進行師生互動,仿佛身處課堂上一般。為了更通俗易懂地講解一些深奧晦澀的知識點,有的福師大學子不厭其煩地查閱資料,想盡辦法優化講解方法,一遍又一遍地修改PPT課件。講完一課,他們還會一遍又一遍地回看自己錄制的授課視頻,邊看邊復盤,找出不足加以改進。為了更好地教書育人,他們付出了無數心血。
作為省屬師范院校的排頭兵,福師大每年為福建省乃至全國各地的教育行業輸送了大量優秀的師范類人才。從創校時期的篳路藍縷,到如今的璀璨星河,福師大經歷了一百多年的風雨,所走的每一步路都為如今的成果打下了深深的基礎。截至2023年5月,福師大擁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7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4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22個。學校的化學、工程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農學等6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化學、工程學進入ESI全球排名前5‰。
福師大的校訓“知明行篤,立誠致廣”,在我看來獨具一格,仿佛帶著一種溫柔又堅定的力量,深深地扎根在每一個福師大學子的心中。他們當中有些人帶著這份信念,走出福師大,走進自己教書育人的學校,就這樣從一個校園走到另一個校園,從座位走向講臺,從學生變為老師。角色轉換之間,這個關于象牙塔的夢綿延不絕。雖然校名冠以“師范”二字,但福師大并不是只有師范類專業,而是著力構建一流文科、高水平理科、有特色工科的學科體系,基本形成了綜合性大學的學科布局。深厚的底蘊,賦予福師大學子更足的底氣,讓他們自信滿滿地走向社會,面向未來。
福建理工大學
說起福建理工大學,可能很多人會感到陌生,因為它剛新鮮出爐不久,還是熱氣騰騰的。2023年6月,教育部正式發函,同意福建工程學院更名為福建理工大學。從學院變為大學,這一天,福建理工大學的師生們早已等候多時。新校名將帶給福建理工大學全新的面貌。
回望歷史,福建理工大學發端于1896年清末著名鄉賢名士陳璧、孫葆瑨、力鈞和著名閩紳林紓、末代帝師陳寶琛創辦的“蒼霞精舍”,首開福州近代新式教育之風。學校于1907年開始舉辦工科教育,開設了鐵路、電報兩科,那時候,它是享有盛譽的“福建高工”。1953年后分立為福建機電學校與福建建筑工程專科學校,并隨時代更迭幾易其名,曾于1960年分別更名為福建機電學院和福建建筑工程學院,并被譽為福建省“機電工程師的搖籃”“建筑業的黃埔軍校”。多年來,學校秉承“真、誠、勤、勇”校訓精神,弘揚“大機電、大土木”傳統優勢,面向“大海洋”新興領域,發展成為以工為主,工、管、文、理、經、法、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應用型高校,先后為社會輸送20多萬各級各類人才。
福建理工大學人才輩出,原國家水利電力部副部長鄭代雨、中國“飛豹”戰機的總設計師陳一堅、隨機結構動力學領域的泰斗林幼堃,都是從福建理工大學走出來的。在我看來,福建理工大學的校訓“真、誠、勤、勇”,也可說得上是獨具一格的。別的大學的校訓一般都是八個字,前后各四個字,中間用逗號隔開。但福建理工大學的校訓是四個單字,用頓號隔開,讓人覺得精華凝練,字字珠璣,讀起來也是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福建理工大學重視學生素質的培養教育,實施“本科生專利提升計劃”,資助學生作為第一發明人獲批專利授權153項;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獲國家級立項180項。近5年學校學生籃球、定向、跳繩、啦啦操、田徑、游泳和龍舟代表隊在各類國家級單項比賽中獲得18金、6銀、9銅,累計78項。女排奧運冠軍林莉在福建理工大學的體育教研部任副教授,用多年豐富的經驗為福建理工大學的體育教學保駕護航。
不得不提的還有福建理工大學的圖書館。身處福州大學城,我放眼望去,最高的建筑物便是福建理工大學的圖書館,讓學生很難不注意到它的存在。圖書館還設有“琴南書院”,為晚清書齋風格,收藏與展示學校創辦人之一林紓先生相關的文獻資料。書院將空間多種功能融為一體,實現“展藏一體”“情景學習”“人在書中”,既是文獻保護的特藏庫,又是展示校史、開展專業授課的第二課堂。
福建農林大學
你見過將祖國地圖搬進校園的大學嗎?還未進校時,我就被福建農林大學的這項創新設計深深吸引。福建農林大學的中華名特優植物園,簡稱“中華園”,就在行政主樓明德樓的對面。它不但獨具匠心,形狀模擬中國地圖,而且結合學校農林特色,在34個園里別出心裁地種上了各個省份頗具當地特色、在南方也能夠茁壯成長的花卉和植物。如果站在附近的高樓俯瞰中華園,你能清晰地看到中國地圖的形狀,中間以小路和溪水分割出各個省(區、市),還可以清晰辨別長江、黃河……到了晚上,燈火通明,還能欣賞夜景。一望之下,仿佛將祖國的大好河山都裝進眼里。每次俯瞰中華園,我作為炎黃子孫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這番新意,我愛了。
福建農林大學東枕閩江,西臨烏龍江,南靠妙峰山,北依淮安山,可謂有山有水。校園內草木繁茂,空氣清新,宛若公園一般,一步一景,美不勝收。附近的居民時常來散步,陶醉在這充滿詩情畫意的校園里。校名中“農林”二字可不是浪得虛名,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植物在這里茁壯生長,為校園美景貢獻自己的一份小小力量。到了春天,萬物復蘇,百花爭妍,讓人想起那句“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大規模種植植物、研究植物需要場地,福建農林大學沒有讓學生失望,它坐擁1178畝科教基地和4.59萬畝教學林場,面積之大讓人嘆為觀止。
2011年,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福建農林大學還與安溪縣簽約合作創辦了安溪茶學院,并于2012年首次招生,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宗懋擔任名譽院長。安溪被譽為“中國烏龍茶之鄉”,系名茶鐵觀音、黃金桂的發源地。福建農林大學與安溪校地合作成立的安溪茶學院,將統籌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發展貫穿學院事業發展全過程,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實現創新發展,被譽為“校地合作、公辦民助”高等教育的典范。
福建醫科大學
作為一座省會城市,福州怎么少得了醫科大學呢?來啦,來啦!福建醫科大學(以下簡稱“福醫”)創建于1937年,是我國建校較早的公立本科醫學院校之一。多年來,學校秉承“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校訓,砥礪“改善國民衛生的先鋒,東南醫藥界的柱石”的初心,形成了“以人為本、求是至臻”的辦學理念和“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的學校精神,孕育了“崇真向善、精誠致遠”的校風、“厚德敬業”的教風和“博學篤行”的學風,推動學校各項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福醫校園風光很美,門前的迎門石具有濃厚的歷史韻味,其上刻著“福建醫科大學”六個金色的大字。校內的姚薛路,是通往逸夫教學樓的必經之路,其名取自革命烈士姚明珠、薛介明夫婦之姓氏,以此紀念福醫前輩曾經走過的革命道路,指引福醫學子承續紅色血脈。圖書館位于思語湖畔,這里典藏云集,墨香飄散,充斥著濃厚的文化氣息。思語湖上還有一座月亮橋,形如彎彎的月牙兒,站在橋上,仰觀明凈藍天,俯看澄澈碧水,真是別樣的享受。若能日日在思語湖畔枕水而學,學醫之路是否也能少些枯燥無味?
福醫的醫學界名人很多。“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院士曾擔任福醫的名譽校長。吳孟超是福建省閩清縣人,在78載從醫生涯中,他手執柳葉刀,突破多個“禁區”,帶領中國肝臟外科邁向世界領先地位。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是國內唯一以吳孟超的名字命名的公立三甲醫院,也是福建省肝膽醫學中心、福建省感染病診療中心和質控中心。吳孟超給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定下“國內第二、東南第一”的發展目標,親自擔任名譽院長。還有榮獲第43屆“南丁格爾獎”的福醫教授姜小鷹,她是福醫護理學院院長,國家級精品課程《護理管理學》的課程負責人。福醫還有許許多多愛崗敬業的老師,他們指引福醫學子不斷前行,為醫學界奉獻無盡的力量。
“但愿世間無疾苦,寧可架上藥生塵。”福醫人一生的期盼不過如此。
福建中醫藥大學
“大醫精誠,止于至善”是福建中醫藥大學的校訓。“大醫精誠”出自唐代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精”是指熟練的專業技能,“誠”是指高尚的道德品質,也就是說,作為一名優秀的醫生,不僅要有精湛的醫術,還要有良好的醫德。寥寥四字,看起來簡單,但如果要落實,成為一名有口皆碑、深受患者信賴的“大醫”,可并不輕松。“止于至善”則出自《禮記·大學》,表達了對完美境界的追求。一絲不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正是醫學人應具備的精神品質。校訓八字金光閃閃,被歷屆福建中醫藥大學學子銘記于心。
福建中醫藥大學校園風景宜人,學習路上困了乏了,可以在宋慈湖邊漫步。湖面上波光粼粼,有時還有可愛的天鵝在追逐嬉戲。校內有時珍園,包括閩臺道地藥材展示區、種質資源保護與繁育區、水生沼生藥材區等特色功能區,這里藥植成群,風景如畫,有文化長廊串聯著整個園子,其間每一根橫梁上都標注著一句中藥口訣。還有中醫藥文化博物館,館內有許多不同主題的展館,如人體生命科學館、中藥館、醫史館等。宋代沉船出土中藥材、清代藏醫手術器械、少數民族特色醫療器械、清代婦科診斷模型、清代串鈴……中醫藥文化博物館內陳列的醫史文物眾多,訴說著我國中醫藥學的發展歷史。
截至2023年3月,福建中醫藥大學共有4所直屬附屬醫院,其中附屬人民醫院是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附屬第二人民醫院是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重點中醫醫院,附屬第三人民醫院是國家級中醫藥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附屬康復醫院是國內首家通過國際康復質量認證委員會(CARF)認證的康復專科醫院。除此之外,學校還有11所非直屬附屬醫院、9所臨床醫學院,各類教學及畢業實習基地逾百所。屏山校區還設立國醫堂醫院,為社會提供服務。總而言之,福建中醫藥大學的學子們畢業實習不愁沒有去處,就業前景也是一片光明。
福建警察學院
福建警察學院是福建省唯一以培養公安、司法警察為主的全日制警察本科院校。學校學科專業特色鮮明,所開設本科專業大都為公安司法類專業,如治安學、偵查學、刑事科學技術、經濟犯罪偵查、警務指揮與戰術、監獄學、國內安全保衛、交通管理工程、禁毒學、網絡安全與執法、食品藥品環境犯罪偵查技術、公安政治工作等,另外也有法學、行政管理、信息安全、應急管理、海外安全管理等其他本科專業。
福建警察學院的主校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首山路,另有荊溪校區、西二環校區。學校設有警務綜合實訓樓、射擊館、體育館、武術訓練館、田徑場、駕駛訓練場、心理訓練場、游泳池、模擬法庭等實訓場館。這些場館能為學生提供充足的鍛煉機會,幫助他們更好地走上未來的工作崗位。學校還積極開展交流合作,每年都會舉辦“國際警務實戰論壇”,邀請國內外警學專家、學者和實戰部門業務骨干來講學、交流和培訓。
自辦學以來,福建警察學院已為福建省政法機關培養輸送畢業生3萬多名,培訓在職民警近12萬人次。目前,大部分畢業生已成為各級公安機關的業務骨干,有近一半的畢業生走上了公安政法戰線的各級領導崗位,其中英雄模范數不勝數。福建警察學院的畢業生們奔赴一線,懲惡揚善,為民除害,強健的身軀宛若一堵堵厚重可靠的墻,為人民群眾將危險拒之墻外。鑒于學校在教學改革、警務實戰訓練、重大活動安保中的突出表現,公安部給學校記集體一等功4次、二等功2次。
有人說,福建警察學院的學子很好認,因為他們都有“一身正氣”。“在工作中需要時刻保持警惕,遇到危險可能會遍體鱗傷,甚至獻出生命。但看到有人于萬丈深淵中被救贖,有人從水深火熱中解脫,我覺得自己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這是福建警察學院的一位畢業生告訴我的。“忠誠、勤奮、嚴謹、求實”是福建警察學院的校訓,也是福建警察學院的許多畢業生留給大家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