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大義鎮第二中學 褚福存
近年來,互動式教學模式在教育領域逐漸受到關注和重視,成為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互動式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還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為其成長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優勢,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策略,進而通過互動式教學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有效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果。
互動式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互動式教學方法改變了以往課堂中教師“一言堂”的現象,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不僅能夠貫徹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互動式教學逐漸成為今天教學改革的方向之一。但是在開展互動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明白互動式教學的實質內涵,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計劃,這樣才能發揮互動式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效果,切實提高學生的知識學習興趣以及學習效率。
在采取一種教學方法之前,教師要明白這種教學方法的實質內涵,而互動式教學是指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通過互動的方式,對教學內容進行共同探究和思考,以達到增強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師教學效益的目的。互動式教學模式包括多種形式,如討論、演示、實踐等。在互動式教學模式中,教師充當引導者的角色,學生是參與者和創造者,教師與學生共同構建知識。
品德良好是初中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第一個實質內涵,也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要求。在初中階段,學生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處于養成階段,特別是在這一階段學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以及思想認識的重要階段,需要家長以及教師科學引導。道德與法治作為培養學生思想品德的先鋒軍,應該切實起到應有的作用,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確保學生“先成人、再成才”。如果學生不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可能會造成一定的社會隱患,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提高學生道德素養的同時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作為祖國的朝陽與希望,初中生應該是朝氣蓬勃、熱愛生活的,但是根據相關調查,當前我國青春期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逐漸嚴重,學生對生活喪失熱情,對社會以及祖國缺乏熱愛,而作為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有義務也有責任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這也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意義所在。但是,很多教師并沒有認識到熱愛生活的重要性,也沒有掌握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現階段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背負著家長的期望,同時社會整體環境處于一個高度“內卷”的狀態,學生不僅需要學習教材知識,還需要在周末以及寒暑假參加各種興趣班,課余時間受到嚴重壓榨,學生沒有時間去探索生活,自然也就難以熱愛生活,阻礙了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達成。
學科知識是初中學習的重點,也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掌握的基本內容。初中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學科知識,包括在成長階段容易遇到的心理問題、友誼問題、情緒問題、法律知識等基本知識,這些都是學生在青春期容易碰到的實際問題,學生要通過學習這些知識,理解和應用各種學科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進而避免出現心理問題。
道德與法治教育不僅包括道德素養,也包括遵紀守法意識。新時代,教師應發揮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實質作用,使學生了解遵紀守法的重要性,幫助學生在課堂中養成規則意識、法律意識以及民主意識,使學生逐漸成為一名德才兼備、遵紀守法的合格公民,這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促使學生遵守法律法規,在遇到困難時能夠運用法律法規合理地維護自身利益,成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互動式教學模式可以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主動性。相較于傳統的單向講授模式,互動式教學更注重學生的參與和思考,這與我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不謀而合。多年來,我國一直呼吁教師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性,但是一直效果不好,這是因為課堂教學依然以教師為中心,教師依然占據著主體地位,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學習,這不僅不符合我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也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而互動式教學模式通過課堂問答、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學生在互動式教學中自主提出問題、分享經驗、互相交流,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道德與法治知識,提高學習效果和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是教師的一個重要任務。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其中的學習內容更是與學生的道德素養和心理健康相關聯,如果只是一味地死記硬背,不僅無法發揮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的實際效果,也無法幫助學生切實解決問題,而互動式教學模式可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在互動式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出有挑戰性的問題,設計開放性的任務,激發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力,幫助學生掌握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文獻分析、案例研究等任務,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發掘和分析課堂知識背后的道德和法律原則,幫助學生認識到所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有效運用方式,從而發揮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實質作用,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團結協作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需要培養學生的一個重要方面,幫助學生形成團結協作意識,可以為學生的日后生活與工作奠定扎實的思想基礎。互動式教學模式可以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和交流能力。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不僅需要了解和掌握個人道德素養和法律知識,還要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以及解決沖突。互動式教學模式可以為學生提供團隊合作和交流的機會,通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幫助學生提高交流與合作能力,了解他人的觀點和看法,使學生形成寬容和尊重他人的態度,進而提高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為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很多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這門課時采取死記硬背的方法,這種方法不僅效率低下,而且會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課堂氛圍的形成。互動式教學模式可以增強學生的記憶,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師通過多種方式呈現知識信息,如圖表、視頻、案例等,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課堂內容。學生在互動式教學中通過多種感官去學習,從而更深入、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識,提高學習效果。
互動式教學主要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來展開教學,但是互動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前提下,就是學生具有一定的學習興趣,如此一來才能發揮互動式教學的優勢。因此,教學內容一定要與日常生活相聯系,當然這種聯系一定要建立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抓住教學中心與學生的實際生活,使學生能夠在自己的認知范圍內學習。
以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七年級上冊《友誼與成長同行》這一章節為例,這一章節主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友誼。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可以根據生活實際進行教學設計,以“友誼的重要性”“我最好的朋友”“他對我成長的影響”等主題開展自由討論會,讓學生探討幫助朋友是否會讓自己受到損失,以及我對友誼的期待是什么等問題。討論結束后,教師可以列舉一些生活中的反面例子,引導學生對自己的交友原則進行探討,如教材舉的幾個例子:“上課時,小川總是和我講話”“小川認為我是他的好朋友,不允許我與其他人來往”“放學后小川去網吧打游戲,還邀請我一起前去,說我的費用他包了”“小川和別人鬧矛盾,邀請我一起去教訓那個人”等,教師將這些課本中的反面案例拋出,可以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并選出代表講述自己的觀點。在學生講完之后,教師可以進行客觀評價,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在評價的過程中要注意評價的方式,盡量采取鼓勵性評價,在認可學生觀點的基礎上指出其中不足的地方,并對不足之處進行補充和解釋,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友誼對成長的意義,以及如何做一個“好朋友”。如此一來,學生可以聯想自己的朋友進行學習,使課本枯燥的知識“活”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上文提到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核心素養包括遵紀守法意識,這也是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意義所在。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如果每個人都不遵守紀律,社會如何才能穩定和諧呢?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以教材為根本,幫助學生樹立遵紀守法意識。例如,在教學《做守法的公民》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結合教材案例引導學生思考,一個家庭貧困的學生想減輕家里的負擔,去建筑工地撿拾固定腳手架需要的鐵卡子,最終被送到派出所。學生看完這個案例以后,教師提出問題:“這名學生為什么被送到派出所?他犯了哪些法?”通過這個案例幫助學生認識到偷竊罪的嚴重性,以及法律的重要性,切實培養學生的遵紀守法意識,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發揮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實質作用。
初中階段的學生了解世界主要通過日常生活和學習環境,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不能單純地依靠理論知識,還需要教師運用一些視頻或圖片,幫助學生深刻地理解知識,提升課堂效率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利用多媒體技術將生活中的常識引入課堂,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體會到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樂趣,了解自身所處的生活環境。
例如,在學習《生命的意義》這一課時,本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但是生命的意義從本質上來說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初中階段學生的人生閱歷以及生活經驗還不是很豐富,很難理解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因此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播放一些生活事跡,幫助學生了解生命的意義,如癌癥病人依然努力追求生活,只是為了人生之旅更加豐富;邊防官兵不畏困難,在祖國的邊境抵御外敵;教師通過教學工作幫助學生進步與成長;科學家不分晝夜地進行研究等。這些視頻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到生命的意義,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從而有效發揮道德與法治教學的作用,切實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與文化素養。
評價機制的完善是促進課堂教學效率不斷提高的前提,在道德與法治課堂開展互動式教學,教師需要采取激勵性的評價措施。首先是對學生的評價,在日常教學課堂以及課后,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的一言一行,記錄學生的日常表現,不僅是學生的學習態度,還包括學生的道德素養以及遵紀守法意識。如果學生品德高尚,教師要給予其鼓勵,引導其發揮模范帶頭的作用,感染周圍的學生,從而不斷提高學生整體道德素養;如果學生不遵守規則,教師要與學生進行溝通,幫助學生了解規則的意義與重要性,使學生在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做一名遵紀守法的人。其次是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教師要定期鼓勵學生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可以從教學方法、教學態度以及教學效果等方面入手,讓學生大膽地說出內心的想法,教師在收到學生的反饋之后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更好地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切實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互動式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課堂單向教學的弊端,通過教師與學生互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教師要充分發揮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優勢,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