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平, 朱文錦*
(河南省水產科學研究院, 鄭州 450044)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飼養觀賞魚成為家庭養殖的時尚新寵。 觀賞魚以其五彩繽紛的色彩、 婀娜多姿的泳姿和優雅獨特的體態,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而體色是決定觀賞魚品質、價值的關鍵,如何通過改善觀賞魚體色來提高其觀賞價值和商品價值? 是觀賞魚養殖、愛好者和水族從業者關注的焦點。 增色劑的添加使用在現代飼料工業和現代畜牧、水產養殖中日益普遍。 一是通過增色劑改變飼料的色澤。 同時起到刺激食欲和誘食的作用。 二是通過增色劑改善畜禽、水產品的色澤,提高其商品價值。
增色劑,又叫色素、著色劑,是一種特定的化學物質, 通過改變魚體內的皮膚色素沉淀改變魚的體色,通過作用于魚體的色素細胞,使魚的外觀色彩更加鮮艷。提高其觀賞性和經濟價值。增色劑主要是一些化學物質或淀粉等成分。 這些成分可以促進色素細胞的生長, 同時也可增強細胞重量和顏色的鮮亮度。
增色劑是一種水溶性化合物。 增色劑的種類比較多,世界上常用的食品著色劑有60余種,我國允許使用46種。 增色劑按來源分為天然增色劑和人工合成增色劑。 天然增色劑主要來自于植物和動物中提取或加工而成。 植物增色劑有類胡蘿卜素、葉紅素、葉黃素、姜黃素等;動物增色劑有蝦青素、胭脂蟲紅、藻青素等。 合成增色劑是通過人工化學合成方法制得的有機色素,主要有莧菜紅、胭脂紅、赤蘚紅、檸檬黃等。 合成增色劑穩定性好,色彩鮮艷,價格便宜,因此應用廣泛,但人工合成的增色劑可能存在毒性。 莧菜紅等合成增色劑中含偶氮化合物, 在體內代謝生成致突變原前體,是致癌物質,使用過多可能會對觀賞魚等動物身體產生負面影響。
增色劑的作用機理主要分為兩種: 一是通過影響魚體色素的合成和代謝來增加魚體內的色素色澤,例如蝦青素、類胡蘿卜素等;觀賞魚身體顏色大多是通過皮膚色素顆粒的形態、 分布、 含量來決定的。 增色劑在加入后可以改變皮膚色素顆粒的形態,使色素顆粒更加分散均勻, 同時也可以增強色素顆粒的密度,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營造出更加醒目的顏色效果。 二是通過著色作用,促進色素合成,使魚體表面染上特定的顏色, 例如合成染料。 觀賞魚的皮膚、鱗片和其他組織中,色素合成和色素沉積都具有很大的關聯性。 因此,增色劑加入后不僅會促進色素顆粒的形態、分布和含量的變化,還會提高觀賞魚體內的色素合成率,更好地促進魚體色素的產生,從而增強觀賞魚的色彩效果。 針對不同的魚種,需要注意不同顏色、光線、水溫等參數,才能做到讓觀賞魚的顏色更加豐富、鮮艷。
①使用増色劑可以使觀賞魚體色艷麗, 提高觀賞魚品質,吸引更多的消費者購買。
②減少飼料浪費,促進飼料的消化吸收。
③使用増色劑可以增強肌肉營養劑的含量,提供更好的魚類營養價值。
④部分増色劑還具有促進魚類生長, 提高魚體免疫功能,增加觀賞魚的產量和存活率。因為增色劑中含有一些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可以促進魚體細胞的生長發育,增強魚體的代謝能力,讓觀賞魚更快地生長,提高產量和效益。
⑤增色劑還可以為觀賞魚提供和補充營養。 增色劑中所含的一些成分,如維生素A、維生素E、蛋白質等,可以對觀賞魚的生長發育、表皮組織健康等方面發揮營養作用。
不同種類的觀賞魚對増色劑的適應性不同,使用效果有所差異。人工合成的增色劑可能存在毒性,過多使用影響魚體健康。其次,增色劑會增加水中的污染物質和氨氮含量, 對觀賞魚的生存環境產生影響。除破壞養殖環境的生態平衡外,過量使用增色劑可能會導致觀賞魚對色素的依賴性增強, 從而使其自身無法產生色素,喪失了原有的色彩。
觀賞魚分為四類:錦鯉、金魚、熱帶魚和海水魚類等。 不同種類的觀賞魚生物學特征以及生態習性不同,與環境的關系也不盡相同。 因此,不同魚類之間增色效果表現各有差異。 比如龍魚是亞熱帶地區水產品種,其個體生長快、體型大、嘴長等特點被人們喜愛。讓龍魚增色效果顯著,需要給予它們足夠的光線以及適宜的水溫條件。 錦鯉和金魚等以體色鮮艷為主,飼料中添加的增色劑主要有螺旋藻等,飼料添加量5%~7%。 紅鸚鵡飼料添加的增色劑是蝦黃素等。
不同的水環境會影響觀賞魚的健康、 生長以及顏色等。如果水體pH值過高或者過低,都會對觀賞魚增色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 在進行觀賞魚養殖的時候,需要對水質進行及時檢測,根據檢測結果做出相應的調整。另外,觀賞魚所處的水溫和光照條件對魚體增色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一般來說,只有在適宜的水溫和光照條件下, 觀賞魚的增色效果才能得到顯著的提升。 在水族箱內比如藍色燈管可以提升紅色和紫色的鮮艷度, 紫色燈管則可以使黃色和金色更加飽滿。
觀賞魚的飼料質量、原料種類、營養元素的供應等都直接關系到觀賞魚的健康、生長和顏色。 觀賞魚需要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纖維素等一系列營養物質,否則會出現營養不良癥狀,甚至威脅魚的生命安全。 飼料中添加脂肪更能促進色素的沉積, 且添加動物脂肪比添加植物油增色效果更好。
使用増色劑對環境的影響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5.1.1 使用増色劑可能導致水質污染, 對魚類生存環境造成破壞。 隨著増色劑在水體中的積累,會產生毒性污染, 對其他生物群體及水質造成肉眼可見的危害。 其中最常見的是有機氮的過度積累,會導致水體的溶解氧含量下降,從而影響魚類的存活率。
5.1.2 使用増色劑可能會引起水體pH值和氧氣含量的改變,對水環境和水中生物平衡產生危害。 増色劑中的一些成分可以加速有機物的分解, 導致養殖水體中的營養鹽含量上升,從而導致水體富營養化。 過度使用増色劑可能會對養殖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影響生態平衡。 因此, 使用増色劑應該嚴格控制使用量,盡可能地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5.1.3 對于某些激素類増色劑,殘留物存留在水中,可能會使魚類處于應激狀態, 導致魚類免疫力降低以及生殖系統受損。
5.1.4 増色劑的殘留物會破壞水生生物的食物鏈。這些化學物質通過食物鏈的傳遞,在魚身體內累積,導致魚類健康受到威脅
使用増色劑對觀賞魚的影響需要分析其化學成分及攝入量。 増色劑的化學成分包括亮氨酸、胡蘿卜素及傳色素等, 這些成分對魚體健康發育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然而使用超過規定的攝入量和頻率,可能會引起體內生物化學反應的改變, 導致魚體疾病等健康問題。 因此,合理使用増色劑,控制濃度和頻率,提高觀賞魚體色亮度的同時不損害其健康, 是非常必要的。
隨著人們對觀賞魚的需求不斷增加, 增色劑在觀賞魚養殖中的應用前景越來越廣闊。 目前,市場上的增色劑品種越來越多, 研究機構開始研究關于增色劑更多的應用領域。增色劑生產成本相對較低,隨著填充劑的材料、生產工藝改進等技術的發展,將進一步促進增色劑在觀賞魚養殖中的應用。因此,在使用增色劑的過程中, 必須嚴格控制使用量, 定期檢測,將養殖環境保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確保其對魚體和環境帶來的影響最小化。同時,應該不斷探索和研究,尋找更加可靠和安全的增色劑,推動觀賞魚養殖行業的健康發展。在合理使用増色劑的同時,防范其可能帶來的健康和環境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應該制定相應的監管制度和標準, 加強市場監管和科學研究,以保障觀賞魚的合理養殖和環境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