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縣植保檢疫站 張建華
西瓜的生長周期短,但是效益較高。近年,種植西瓜的農戶越來越多,但因為傳統(tǒng)技術和粗放管理,導致收益下降。西瓜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可以較好地提高西瓜產量和質量。
大棚栽培的西瓜,要選擇抗病力強、易坐果、品質好的品種。栽培時可選擇稍大一些的果型,從產量上增加效益,如美都、8424 等品種。
種子處理包括種子消毒和浸種催芽,種子處理有利于種子發(fā)芽和減少病害的發(fā)生。種子消毒一般會選擇溫湯浸種,具體做法是:首先將種子放入55℃的水中浸泡30 min,邊浸邊攪拌,等水溫自然冷卻后再浸種2 h 左右,然后在100 倍甲醛溶液中浸泡20 min,可防治炭疽病及枯萎病。最后將浸好的種子撈出,用濕布包好放于30℃條件下催芽,當胚根長3~4 mm 時就可以播種。
大棚西瓜采用專用的育苗基質,一般用營養(yǎng)土缽來育苗。具體做法是:先將專用的育苗基質拌濕,濕度以用手能捏成團、齊腰落地時能散開為宜,再將營養(yǎng)土裝入營養(yǎng)缽中,距離上口處2 cm 最好,每穴點播1 粒,最后上面覆蓋營養(yǎng)土,澆水蓋膜即可。
苗床溫度管理應該分階段進行,這樣才能使瓜苗更好生長。種子破土出苗時,苗床可根據(jù)情況降低溫度,白天溫度應該保持在21~24℃,夜間溫度保持在16~19℃。真葉展開后再提高苗床溫度,促進西瓜的生長,白天溫度為26~28℃,夜間溫度為17~20℃。定植前7 d 要把溫度降低一點,從而提高抗性。采用小水勤澆,防止幼苗根系腐爛或病害發(fā)生。
苗齡21~26 d,幼苗2 葉1 心時,種植戶就可以將種苗帶土移栽在已經施足肥的種植穴里,每667 m2栽2000 株左右,移栽后要澆足水,這樣有利于西瓜根系的生長。田間要排好滴灌軟管并覆蓋好薄膜,覆膜能夠起到增溫、保水、防草的作用,預防病害發(fā)生。
種植戶應根據(jù)需求控制好棚內溫度,在定植后6 d,要盡量將大棚內溫度調節(jié)在15℃以上,促進緩苗。緩苗后要經常通風,白天溫度較高時,要拉上遮陽網(wǎng)。大棚西瓜開花期間,應給予它們足夠的光照,促進西瓜的生長。
大棚內白天相對濕度在65%~70%,夜間為85%~90%。種植戶要根據(jù)實際情況,晚關大棚,加大空氣的流通,以降低棚內空氣濕度,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
種植戶在施好基肥的基礎上,應根據(jù)植株生長發(fā)育的特點,做到輕施苗肥,巧施蔓肥,重施膨瓜肥,以滿足西瓜生長和結果的需要。頭茬西瓜一般施肥3 次,在伸蔓期的時候,不但要澆水還要每667 m2追施三元復合肥15 kg,西瓜長到鴨蛋大小時要追施1 次膨瓜肥,結合澆水每667 m2追施三元復合肥15 kg。
根據(jù)大棚內西瓜的開花規(guī)律,種植戶應在8: 30 左右進行授粉。在陰天的時候因為雄花散粉較晚,所以要根據(jù)情況適當延后。陰雨天的時候要提前一天將能開的雄花摘下來,放在溫暖干燥的地方,等到次日上午開花散粉時,再給雌花授粉。
西瓜感染葉枯病后,一般先從葉子邊緣和葉尖處侵染,導致葉子變薄、焦枯,進而掉落。此病還會導致果實染病,在西瓜果實上出現(xiàn)圓形的褐色凹陷斑,最終導致果實腐爛。西瓜葉枯病在生長的中后期容易出現(xiàn),發(fā)病比較迅速,影響較大。發(fā)病初期或降雨前可以噴施8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50~600 倍液、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 倍液,每667 m2噴施藥液60 kg,每隔5~7 d 噴施1 次,連續(xù)噴施2~3 次,并注重雨后補噴和田間排水。
西瓜炭疽病在西瓜全生育期都有可能發(fā)生,中期和后期為害最嚴重,它主要損害葉片、葉柄、莖蔓和果實。發(fā)病時可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或5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250~400 倍液。
西瓜枯萎病又稱蔓割病、萎凋病、死秧病等,是由尖孢鐮刀菌西瓜專化型侵染所引起的、發(fā)生在西瓜上的病害。西瓜枯萎病發(fā)病初期,每株可用70%甲基托布津600 倍液250 mL 灌根,也可用抗枯寧或雙效靈灌根。
西瓜成熟一般是在授粉后的25~35 d,但是不同的西瓜品種,成熟的時間也會不同。因此,種植戶一定要根據(jù)西瓜品種的特點及時采摘上市,不能過早也不能過晚,否則都會影響西瓜的產量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