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服務中心 祁勇
沿黃地區是河南省重要的農產品產區。黃河灘區地勢平坦、寬闊、成方連片,基本無加工企業,環境污染小,灘區內人少地多,土壤質地良好,地下水資源充足,且水位較淺,水質較好,日照充足,適宜發展大田及特色作物種植業、畜牧水產養殖業、休閑觀光農業等。沿黃市縣高效特色農業、休閑農業等發展勢頭良好,是河南省農業現代化水平較高地區。
河南省沿黃地區人口稠密、城鄉密布、工農業生產較為發達,也是重要的農產品產區、鄉村歷史文化聚集區和生態保護區,具備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帶,率先實現鄉村振興條件。
沿黃8 市耕地面積占河南省耕地總面積的28.8%,水果產量占全省的51.6%,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占全省的54.9%。靈寶蘋果、孟津梨、滎陽石榴、溫縣四大懷藥、鄭州黃河鯉魚、延津小麥等知名品牌眾多,其中,靈寶蘋果是首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品牌。創建了溫縣鐵棍山藥和小麥、延津小麥2 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和濟源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沿黃8 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2000 元。
澠池縣仰韶酒文化、靈寶函谷關、陜州地坑院、孟津衛坡鎮、黃河鯉魚文化、溫縣太極文化、朱仙鎮木版年畫和皮影戲、孟州莫溝村、蘭考樂器小鎮等沿黃鄉村民俗文化資源數不勝數。
沿黃兩岸樹木植被茂盛,濕地資源豐富,自然保護區較多,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沿黃生態帶建設正在加快建設,黃河兩岸勢必成為河南省生態保護的一塊高地。
為幫助緩解其他水壩泥沙淤積所帶來的壓力,政府于2000 年修建了小浪底水庫。雖然該水庫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泥沙淤積,減輕了防汛壓力,但也出現了使引黃灌溉變得困難等問題。引黃灌溉問題的關鍵是引水口與渠系不配套。同時,難以灌溉的主要原因是當前黃河主河槽向南偏移,下切約3 m,導致水壩引水口和閘門被抬高。在此之前,黃河水流量在達到500 m3/h 時就可順利引水,而在引黃灌溉困難的情況下,即使水流量達到5000 m3/h 也難以引水。例如,通常調水調沙主要發生在6 月和7 月,正值炎熱夏季,急需灌溉時期,引水困難。黃河水流在該時期往往處于水流量小、引水量小的一個狀態,遠遠不能滿足水稻的生產需要。
黃河流域附近鄉村產業發展不起來的主要原因是附近農業方面的專業人才嚴重匱乏,本就稀缺的人才分布十分不均衡。人才最匱乏的區域主要位于黃河流域上游,該區域生態脆弱,發展潛力小。與上游區域相比,中下游地區人才較為豐富,但受到地區、城市發展的影響,較多高校均位于西安市、鄭州市等省會城市,且其他地市高校畢業生大部分會在畢業后選擇到省會及發展較快的城市,導致人才本就匱乏的地及區城市更難得到人才助力。
河南省大力推廣“四優四化”戰略并取得較大成效,但沿黃地區農業產業結構中還存在著種養結構不合理、產業結構雷同、產業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等問題,甚至出現跟風生產而導致的產品滯銷,部分農產品階段性存在“供大于求”“供不應求”等問題。
1.保證綠色與清潔共同發展。首先,各級農業部門要推進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加強有機肥的推廣與害蟲防控等綠色防控措施。其次,政府部門要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推進畜牧大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抓好秸稈禁燒和“五料化”綜合利用。推進資源節約利用,推廣噴灌、滴灌和微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
2.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在生態環境保護層面,不忘關注山水林田湖草等,尤其是在重金屬重污染地區,鼓勵在耕地開展輪作休耕行動。要在貫徹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的原則下,對水源和土壤加強保護。
3.完善農田環境監測機制。加強對農產品用地安全、污染等監測,首先,要對已被污染的農田狀況進行詳查。其次,要加強對還未發生污染的地塊的保護。同時,可以在對土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對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土地進行分類管理和利用。最后,還要關注農產品質量安全,嚴厲打擊食品安全犯罪行為。
從黃河流域當前的農業發展狀況來看,小麥、水稻、花生等農作物發展十分不錯,除此之外,還有優質蔬菜、草畜等產業。因此,可以先從當前發展優勢的產業入手,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例如,可以先對當前小麥種植進行優化和標準化生產等;花生側重于生產大果花生;草畜可跟進國家相關政策方向,優質生產,朝現代化方向發展。側重于沿黃地帶的優勢產業,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推動重點工程發展,加快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方案落實,全力抓好農村生活垃圾、廁所改造、污水治理等工作。
1.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全面開展以“三清一改”為重點內容的村莊清潔行動,著重抓好農村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工作。
2.切實抓好戶用廁所改造。指導各地科學選擇改廁模式,突出抓好改廁質量和后期管護服務,加強技術培訓、工作指導和質量監管,指導各地建立完善的農村改廁檔案,配套建立相應維修服務體系和糞污收集利用體系。
3.梯次推進污水治理。以縣級行政區域為單元,加快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和服務向周邊村莊延伸覆蓋,優先推進經濟實力強的中心村污水管網、處理設施建設,實現污水集中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