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剛鋒
關鍵詞: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團隊;策略
一流的課程建設團隊是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條件和保障,在2012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工作實施辦法》的通知中,對“團隊要求”是“學術造詣深厚、教學經驗豐富、教學特色鮮明、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主持建設,建設團隊結構合理,應包括專業教師和教育技術骨干”。2016年,山東省教育廳印發的《關于啟動職業教育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的通知》中要求“課程團隊”“要體現校企融合、結構合理的原則。團隊成員應具有一定比例的行業企業專家,鼓勵吸收校外承擔相同課程的教師共同建設”。
在對100名中職專業課教師的調研中發現:中職專業課教師中71%來自大學應屆本科或研究生畢業生,來自行業企業的只占9%,另外20%來自往屆畢業生,但畢業后并未從事相關專業。
在被調查的教師中,高達90%的教師認為自己的實踐教學能力需要加強。僅有41%的教師認為自己對行業、企業的新技術、新工藝非常熟悉。
在被調研的專業課教師中,有高達30%的教師的信息化教學僅限于使用課件授課,有77%教師不熟悉視頻制作和處理軟件,教學常用的數字化教學資源是網絡下載的圖片或視頻。
在被調查的專業課教師中,有89%的教師認為自己專業的教師結構不合理,不合理的主要表現:排在第一位的是教師年齡結構不合理,年輕教師居多,排在第二位的是職稱結構不合理,低職稱教師較多,缺乏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
鑒于中職學校的實際情況和教師隊伍的特點,課程建設團隊應至少包括教學團隊和技術團隊,即“A+B”模式。
1.教學團隊的組建要求
教學團隊是圍繞教書育人的教學目標,為完成某個教學任務,按照年齡、職稱、學歷等結構合理搭配的教師組建而成的團隊,主要包括課程負責人和主講教師。
1.1課程負責人:課程負責人是團隊的核心人物,在課程建設中發揮領軍作用。主要負責精品課程的總體設計、課程建設規劃、方案制定、課程資源建設等。在《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工作實施辦法》中,對課程負責人的要求是“學術造詣深厚、教學經驗豐富、教學特色鮮明、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因此,課程負責人應首選教學名師、學科或專業帶頭人擔任。
1.2主講教師:主要負責教學設計、教學實施等課程建設的具體工作。山東省教育廳印發的《關于啟動職業教育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的通知》中教學團隊“體現校企融合、結構合理原則。團隊成員應具有一定比例的行業企業專家”。一線行業企業的專家更能了解崗位的職業能力需求,而學校教師能有效的圍繞典型性工作任務進行課程行整合、重構,更加合理的組織教學內容。因此主講教師的組成應主要包括:
1.2.1教學名師和專業或學科帶頭人:遴選1~2名教學名師或學科帶頭人參與課程建設,發揮該學科的學術帶頭作用。
1.2.2骨干教師和學術骨干:教學骨干教師和學術骨干教學基本功扎實,課程設計和資源建設能力強,教學水平高,是課程建設的中堅力量。
1.2.3青年教師:作為課程建設的后備力量,青年教師思想活躍、信息化水平高,是學校中極具活力的群體,可以保證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1.2.4行業、企業的專業人才和能工巧匠:由熟悉行業、企業的專業人才擔任主講教師,能更好地促進教學與行業、企業崗位實際的融合。
2.教學團隊的組成
根據課程建設對教學團隊的要求,團隊組成應由中職學校教師和行業企業兼職教師組成,為兼顧課程建設對教師隊伍的培養和課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教學團隊的組建策略采用“A=1+N1+N2+N3”模式。
“1”:是課程負責人;“N1”:是骨干教師、教學名師、學科帶頭人;“N2”:是年輕教師;“N3”:是行業企業兼職教師。
技術團隊由學校信息化技術人員或校外技術人員組成,負責媒體設計和制作等,如視頻錄制、后期制作和教學游戲、虛擬仿真軟件的制作等。
“A+B”模式讓擁有不同專長的人員分別承擔所擅長的課程建設任務。各有所長,互為補充,使課程教學團隊的綜合能力更加突出。科學合理地組建一支一流的建設團隊對于精品資源給共享課的建設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路曉燕.高校精品課程教學隊伍建設研究——以河南省四所高校為例[D].河南大學.2020(06).
[2]胡來林.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策略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6).
本文系2021年山東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021518)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曲阜中醫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