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劉娜

摘下口罩,卸掉耳塞,車間里的嘈雜聲一下涌入魏杰的耳道內,他有些聽不清記者的話語。8月31日,記者走進太重集團工程機械分公司焊接廠房內,見到正在工作的焊工魏杰。
看到魏杰的履歷,驚訝于他自2013年起還在學校讀書時就已經在職業技能大賽中嶄露頭角,獲得過位列一二名的好成績。入廠至今8年間幾乎年年都有榮譽加持,通過他不斷的努力,已經成為同行業中的佼佼者。而“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山西省青年崗位能手”“三晉技術能手”“晉陽工匠”“太重職工技術狀元”……40多項榮譽證書,是魏杰一路走來艱辛付出的最好見證。
“初入職場時,我就想當一名好職工,做好領導交付的任務。但慢慢地,我覺得要通過手中的焊槍不斷把產品做精做優,甚至做成一件可以令人欣賞的藝術品,是件特別享受的事兒。”魏杰說。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一般形容在一年中最冷最熱的時候,仍然在練習武功,形容的是一種如鋼鐵般的意志。由于工種的特殊性,為防止被電弧光高溫烤傷,不論嚴寒酷暑,都必須穿著秋衣秋褲,有時候一蹲就是幾個小時,但他從未喊過苦累。焊接工藝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產品的美觀和品質。倘若把焊工比作一名裁縫,一件衣服是否好看、耐穿,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裁縫縫制的針腳是否精細,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繡花”功夫。而魏杰手中的焊槍,就相當于裁縫手中的針線,他需要將每一塊高強度鋼零件焊接成完整的部件,所以大家把他稱為“鋼鐵裁縫”。
在工作中,魏杰始終追求“細致、精致、極致”。近年來,公司不斷加大產品創新力度,焊接產品的主要材料也變成了薄板高強鋼。從厚板大噸位起重機一下跨越到了新產品的薄板高強鋼,所焊接的產品厚度比之前降低了90%,這對魏杰而言,是一次重大挑戰。在一次焊接伸縮臂的任務中,最薄的高強鋼厚度僅有5.5mm,這相當于三根牙簽的厚度,人無法進入到伸縮臂內圈進行焊接,但必須做到單面焊雙面成型的效果。怎么辦?憑借著技術經驗,魏杰與技術人員反復交流探討后,決定采用人機共同作業的方法來完成,既能夠將變形控制到最小,還能發揮機器人焊接的優勢,最終順利地完成了伸縮臂的焊接工作。
2020年7月底,1200T起重機的擺動支腿緊急返廠,原因是客戶在使用過程中出現了鍛造部件開裂現象,如果選擇報廢,那么對于客戶來說損失至少在百萬元以上,最終協商返廠,但客戶希望返修時間盡量壓縮至最短。經過廠里的商量決定采用返修的方式來彌補制作一條支腿的周期,這種修復難度極大,接到任務后的魏杰不惜白連夜的加班趕在最短時間內完成焊縫。
當時的天氣特別炎熱,魏杰必須穿著厚厚的阻燃服,身上的汗把工作服打濕,焊接的高溫又把衣服烤干,反反復復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最終,焊后48小時經檢測一次性合格,魏杰才松了一口氣。
工匠,于國是重器、于家是棟梁、于人是楷模。魏杰常說:“工匠、匠心對我來說就是用十年如一日的專注去處理好每一道焊縫,把活干漂亮。”現在,魏杰正通過自己的努力,培養幫助更多的工友成為技術能手、行業狀元,共同為公司早日建設成為具有國際一流競爭力的現代智能裝備制造企業而不懈奮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