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導報訊 見習記者王花 “如果說,地處黃土高原的山西是廣袤中國版圖上一塊色澤圓潤的黃玉,那么,一片片森林、一寸寸草原、一處處濕地、一抹抹荒漠綠洲就是這塊黃玉上沁出的點點翠脂,是它們在不斷厚植綠色底色中提升著表里山河的‘含氧量’,在四季輪回交替中調節著三晉大地的‘晴雨表’;是它們延伸了綠色經濟的發展空間,拓寬了生態價值的實現渠道;是它們讓生態系統‘平衡器’的功能日趨多樣,讓碳中和‘壓艙石’的作用更為凸顯……”9月6日,隨著太原花園國際大酒店會場大屏暖場視頻的播放,“綠色碳匯高質量發展論壇”拉開了帷幕。
2023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是2016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的國家級、國際性、專業化論壇,已成功舉辦六屆,逐步成為國際能源領域的高端對話平臺、科技成果發布平臺和國際合作對接平臺。2023年太原論壇以“智慧能源 綠色共贏”為主題,由外交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學技術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能源局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綠色碳匯高質量發展論壇”是本屆低碳論壇活動中一項平行論壇,由山西省林草局與大自然保護協會、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太平洋保險山西分公司共同主辦,圍繞以林草碳匯為主的綠色碳匯助力能源低碳發展展開論壇。
“森林在碳匯積累中起著主導作用,但目前山西森林面積增量空間較小,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單位面積吸收量更為重要。山西是華北地區森林較多的省份。目前山西部分森林年齡較小,尚未進入生長旺盛階段,森林生產力潛力較大。山西可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和經營行為推進森林可持續經營,不斷提高森林生態系統的生產力水平,進而促進碳匯能力、儲備能力翻番。”
就森林可持續經營如何有效提高山西碳匯增量的話題,本次論壇的演講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北京林業大學原校長沈國舫感受頗深。
山西是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發展綠色碳匯是推動山西轉型發展,助力山西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內容,迫切需要有科學的理念指引、切實的措施建議和鮮活的實踐探索。
“鞏固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要穩定現有森林、草原、濕地等生態系統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完善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科學高效利用森林資源,發展生物質能資源。開展科學研究和科技攻關。建立健全林草碳匯產品交易機制,完善國家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和方法學體系。”就林草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及途徑的話題,國家林草局生態保護修復司氣候處處長張國斌的分享擲地有聲。
“綠色金融作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對生態環保、低碳節能、清潔能源等領域項目提供金融服務。”就綠色金融助力林草生態修復的價值體現,北京林業大學林業金融研究院院長秦濤教授的分享與時俱進。
“草原碳儲量主要受草地管理、土地利用、多樣性、草地恢復等因素影響。草原固碳增碳的途徑包括草原合理利用、退化草原恢復、高質量人工草地建設。研究表明,極度退化草原通過人工恢復可以增加40%~50%的碳匯。”就《草原碳匯現狀與機遇》這一話題,中國工程院院士任繼周,北京林業大學草業與草原學院黨委書記、院長董世魁說道。
綠色碳匯高質量發展是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途徑。這次論壇,大家相互交流經驗,共同分享成果,為推進山西綠色碳匯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思路、寶貴建議和有益經驗。本次論壇的成功舉辦,一定會為山西實現“雙碳”目標貢獻智慧和力量,助力山西不斷創新機制,走出一條富有地域特色的綠色碳匯高質量發展道路,為全國資源型地區轉向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作出示范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