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媛
育人為先,德育為本,德育不僅關系到學校氛圍、班級文化的塑造,同時也與學生未來的發展之路息息相關。良好的德育教育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幫助他們提升社會適應能力,是特殊教育學校的重點工作之一。然而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可能面臨各種行為問題,如情緒失控、自我調節困難等,加之一些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缺乏正面的榜樣和支持,導致他們在理解和接受德育教育上存在更多困難。對此,本文將從班主任的角度,圍繞特殊教育學校德育教育策略這一主題進行探討,以供參考。
良好的班級氛圍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情感認同,有助于營造積極的學習環境,促進沖突解決和團隊合作,進而推動德育工作有效進行。對此,班主任應當積極地與學生建立友好平等的師生關系,并樂于傾聽學生的需求和意見,表達出對他們的關心和支持。特別是特殊教育學校的部分學生存在行為問題,班主任更需要調整好自己心態,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與包容,引導他們自尊、自信、自愛。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班主任也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參與合作活動來教導他們如何互相幫助和支持,為了激發他們的參與積極性,班主任可以設立合作獎勵機制,鼓勵學生共同努力,以此建立和諧互進的班級氛圍。另外,班主任可以通過與學生一起制定班級規則來鼓勵學生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并通過建立相互監督的機制來激勵他們維持和諧的班級氛圍。在此過程中,班主任也必須以公正的態度處理學生之間的沖突和問題,給予每個學生充分的尊重與關注。
特殊教育學校的許多學生都比較有個性,常常有不配合教師工作的情況發生。而且學生之間往往具有不同的發展水平、認知能力和情緒特點,這使得班主任在進行德育工作時總會面臨諸多挑戰。對此,班主任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需求和能力進行個性化的設計,以此適應不同學生的差異性。首先,班主任可以通過家庭訪問、調查問卷、師生交流以及獲取其他教師的評價等方式來準確把握每個學生的興趣、能力和需求,為制定個性化的德育計劃提供充足的參考依據。其次,班主任可以通過鼓勵學生參與班級決策、給予學生表達意見和建議的機會、引導學生參與教學評價環節、鼓勵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德育活動等等方式來幫助學生樹立主人翁意識,以提升他們的責任感和參與度。在進行德育的過程中,班主任還需要向學生提供及時的反饋和認可,通過口頭贊揚、實物獎勵等方式來肯定他們的表現,以此激勵他們更好地配合教學工作的有序展開。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觸和學習道德價值觀的地方,家庭教育對于孩子的個性和情感發展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班主任應當重視家長對于德育工作的重要輔助作用,通過統一教育理念、推動家校合作,實現學校和家庭的協同育人,共同解決學生成長路上的難題,為德育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幫助。對此,班主任可以參考以下方式展開行動。首先,班主任需要與學生的家長保持定期溝通,分享學生在德育方面的進展和需要關注的問題。過程中班主任可以與家長一起討論并制定學生的德育計劃和目標,確保雙方對學生的發展方向有共識。例如家長可以提供有關學生在家庭環境中的特點和需求的信息,班主任則可以根據學校的教育資源和專業知識制定合適的計劃。班主任還可以向家長提供有關德育的資源和信息,例如相關書籍、網站、專題講座等,鼓勵家長參與相關培訓或研討會,以增加他們的德育知識和技能。
特殊教育學校要有效開展的德育教育工作并非一件易事,班主任需要做出諸多嘗試和努力,這一過程中,班主任應當將學生放在德育工作的主體地位,尊重和包容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并可以通過營造和諧的班級氛圍、鼓勵學生參與班級活動以及推動家校合作等來充分發揮德育工作的積極效應,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江蘇省濱海縣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