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花

時值初秋,記者在陽泉市平定縣柏井鎮東山村的山上養殖基地看到:成群潔白的大鵝扇動著翅膀引頸高歌,行走于山間路上,儼然像打了勝仗的勇士,健碩而堅定。當人們看到這種場景,難免會問:“這大鵝怎么在路上跑來跑去?鵝,這種水禽遠離水池也能飼養?”面對這些疑惑,東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巨明自豪地說:“這叫南鵝北養,把南方養在水里的種蛋鵝養在北方的養殖場里。不僅能養,而且能養得好。”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隨著東山村“南鵝北養”反季節種蛋鵝產業的成熟,該村不斷探索和延伸鵝產業鏈,大力發展鵝蛋加工和鵝肉加工產業,提升鵝產品附加值,擴大“南鵝北養”品牌效應,實現了創富增收。
“在去年8000只存欄的基礎上,今年準備存欄12000只。在反季節種蛋鵝養殖的基礎上增加肉鵝和食用蛋鵝、鵝加工產品等,今年預計收入300多萬元。”王巨明說。
另據了解,近年來,柏井鎮東山村在鵝蛋產業發展趨于穩定的同時,根據市場需求又調整了種植結構,大力發展雜糧、藥材等經濟效益高的種植產業,同時,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發展鄉村旅游,奮力蹚出了一條種養結合、文旅融合的東山村集體經濟產業化發展之路。
“依托反季節種蛋鵝養殖龍頭產業,大力挖掘東山村獨特的歷史文化,著力打造‘將軍峪古長城遺址軍事文化公園’,再以‘特色養殖+文化旅游’模式,大力發展適合東山村特色的旅游業,從而助力鄉村振興。”王巨明一邊走一邊說。
產業興,則鄉村興。依托當地條件,柏井鎮亂安村確立了以東興農業專業合作社為主體,以苗木種植實現調產增收的發展思路,種植20多種適合城市綠化的特色苗木,帶動村民60多人就業,2022年實現產業增收41萬元。
“今年一季度銷售額達到20多萬元,下一步我們要擴大面積,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品種改良,包括百日紅、紫玉蘭等一些花卉苗木,經濟上要上一番。”柏井鎮亂安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東長說。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在于產業振興。
近年來,柏井鎮以村為單位,整合土地資源,因地制宜,繼續以優勢產業引領農業提質增效,發展富硒特色小雜糧種植產業,種植黑糯玉米、谷、大豆等小雜糧740畝,發展特色林果種植產業,種植蘋果、梨、櫻桃、西梅等果木園林200余畝。同時,利用閑置的荒山荒坡,構建萬畝連翹種植基地,探索推進發展黃芩藥茶種植產業等一系列特色產業,此外,積極探索發展,擴大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將農業特色產業做大做強,促進鎮域產業經濟發展提質增效。
“今年,將突出產業先行,以發展‘特’‘優’產業為抓手,在‘南鵝北養’反季節種蛋鵝養殖、小雜糧種植、苗木種植等特色產業基礎上,持續做強鵝產業模式、小雜糧加工、標準化苗木產業基地等多個特色產業,逐步構筑柏井鎮‘特’‘優’產業連片發展新格局,厚植高質量發展新活力。”柏井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李艷芳說。
柏井鎮因村制宜、綜合施策,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以特色“種”“養”為基礎,按照“一村一業”的產業發展思路,形成系列特色產業,不斷優化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為資源資產狀況等,開辟出了一條特色高效優質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一幅助力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