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華

頸椎病是因為頸椎間盤發生退行性變化或骨質增生壓迫頸脊髓或頸神經根所致,臨床表現為頸痛、轉側不利、掣引上肢、麻木酸脹等,勞累后加劇。雖然治療方法很多,但是經治療后很多病人由于各種原因又會出現反復。所以在治療后,還要通過自我鍛煉和養護來維持和鞏固療效。實踐證明,有針對性地做頸椎病醫療體操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防治結合方法。有關專家根據醫療體操的編操原則,綜合頸椎病各型的病理改變及臨床癥狀,編制了一套較為系統、全面、完整的頸椎病啞鈴體操,具體操作介紹如下。
第1節屈肘擴胸運動預備:兩手持啞鈴自然下垂,分腿站立。動作:①兩臂屈肘,同時后擺擴胸;②還原成預備姿勢。反復進行12~16次。
第2節斜方擊出運動預備:兩手持啞鈴屈肘置于胸兩側,分腿站立。動作:①上體稍向左轉,右手向左前斜方擊;②還原成預備姿勢;③~④左手同上擊出。左、右交替,各重復6~8次。
第3節側方擊出運動預備:同第2節。動作:①左于持啞鈴向左側方擊出;②還原成預備姿勢;③~④右手同上擊出。左、右交替,各重復6~8次。
第4節上方擊出運動預備:同第2節。動作:①右手持啞鈴內上方擊出;②還原成預備姿勢;③~④左手同上擊出。左、右交替,各重復6~8次。
第5節直臂外展運動預備:右手持啞鈴下垂,分腿站立。動作:①右上肢直臂外展至90度;②還原成預備姿勢,換左手持啞鈴下垂;③~④左上肢直臂外展還原。左右交替,各重復6~8次。
第6節直臂前上舉運動預備:同第5節。動作:①右上肢直臂由前向上舉;②還原成預備姿勢,換左手持啞鈴下垂;③~④左臂前上舉,還原。左右交替,各重復6~8次。
第7節聳肩運動預備:兩手持啞鈴下垂,分腿站立。動作:①兩臂伸直,兩肩用力向上聳起;②兩肩向后旋放下。反復進行12~16次。
第8節兩肩后張擴胸后伸運動預備:同第7節。動作:①兩臂伸直外旋,兩肩后張,同時擴胸;②還原成預備姿勢。反復進行12~16次。
第9節直臂前后擺動運動預備:同第7節,但兩腿前后分立。動作:①左、右上肢直臂同時前、后交替擺動;②重復6~8次后,兩腳互換站立位置,再同樣擺動6~8次。
第10節頭側屈運動預備:同第7節。動作:①頭頸部向左肩方向屈曲,盡可能達到最大范圍;②還原成預備姿勢;③~④向右側方向重復①~②。左、右交替,各重復6~8次。
第11節頭前屈后仰運動預備:同第7節。動作:①頭頸部向前屈曲,盡可能達到最大范圍;②還原成預備姿勢;③頭頸部向后仰伸,達到可能的最大范圍;④還原成預備姿勢。重復6~8次。
第12節頭側轉運動預備:同第7節。動作:頭頸部向左側旋轉到盡可能的范圍;②還原成預備姿勢;③~④頭頸部向右側側轉如同①~②。重復6~8次。
第13節旋轉運動預備:同第7節。動作:①頭頸部沿逆時針方向旋轉1周;②還原成預備姿勢;③~④頭頸部沿順時針方向完成同①~②。重復6~8次。
①完成各節動作時,動作要盡量準確:②手持的啞鈴重量可依據個人體力情況選擇;③各節動作的重復次數,可根據情況加減;④第10節至第13節的頭頸部運動,要針對活動障礙的方向,反復做適應性加大范圍的練習;⑤對某些動作,如頭部側轉和旋轉易引起椎動脈型患者眩暈癥狀加重,可暫時不做,待癥狀緩解后再做。這套體操每日可做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