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 蔣麗
(1.唐山師范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2.唐山師范學院 美術學院)
2022年1月25日,河北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意見強調要“開展宣傳教育,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振興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傳教育活動。”鄉村振興中的文化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軟實力基礎,墻體宣傳畫作為鄉村振興路徑中文化傳播和宣傳的有效傳播途徑之一,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作為根本的出發點,成為了村民了解外界、提升審美的有效途徑。本論文通過對河北省部分鄉村墻繪藝術的調研,從特色鄉土資源及紅色文化傳統、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等角度出發,深入了解“美麗鄉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層訴求,對全力打造社會主義美麗新農村有重要作用。
農村墻體宣傳畫是社會歷史發展的產物,在學術史上并沒有十分明確的概念界定。農村墻體宣傳畫主要是以墻繪的形式展現于鄉村居民生活的公共墻面,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潛入鄉村的各個角落,除了傳統的宣傳標語外,還包括彩繪圖像等等。新時代,農村墻體宣傳畫成為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面墻”,其社會功能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成為探索“美麗鄉村”建設、以文化帶動旅游產業、助力脫貧的一項重要的工作。因此,從廣義上來看,農村墻體宣傳畫是指以鄉村墻體為載體,以宣傳功能實現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各種形式的墻繪。
在村口處墻面、村內主干道兩側墻體繪制墻繪,主要表現是在墻體上按照預定的宣傳內容,以獨特的風格進行整飾粉刷,將黨的方針政策、時事要聞、鄉俗文化、科普知識等內容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繪制在墻體上,形成鄉村文化普及墻。墻體宣傳畫既有裝飾美化功能,又有調整規劃鄉村街道、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作用。在村民日常生活中,村民時常駐足觀看畫面,墻體宣傳畫已經成為居民思想道德教育的傳播載體,其宣傳內容對于提升村民藝術審美和道德素養有著良好的導向作用,為文明鄉村發展做出貢獻。后冬奧時代,河北省在保持鄉村發展動力的基礎上,提取藝術介入因素,融合民間藝術傳承,將墻體宣傳畫介入鄉村建設中,增加鄉村建設研究的文化軟實力,為后期鄉村文化振興提供發展思路和理論依據。
不同的地理環境和區域文化孕育了獨特的鄉土文明和村落形態,墻繪藝術作為鄉村文化建設的一部分,被廣泛應用于我國鄉村的每個角落,成為滿足村民日常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日常審美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宣傳畫所體現的功能以及在新時代鄉村振興建設的意義,非常值得探討和研究。
鄉村振興不僅體現在百姓物質生活的改善上,也體現著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不同地域的鄉村文化是隨著歷史的演變和社會進步逐步形成的,具有不同的建筑風格、飲食習慣、民族風俗等自然和人文特色。因地制宜繪畫特色宣傳畫,保護和弘揚鄉村特色文化,是鄉村振興中必不可少的文明樣態。以墻體繪畫傳播鄉村特色文化,不僅能夠挖掘和保護鄉村文化資源,充實文化產品和服務,還可以豐富鄉民的精神世界。農村墻體宣傳畫大部分是由高校學生或者老師與鄉民共同協作所完成的,他們深入了解當地歷史與環境的基礎上,圍繞鄉村居民日常生活展開設計,使鄉村街道旁灰白的墻面以繪畫的形式靈動起來,這在建設良好的鄉村文化生態環境、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都有重要意義。
以河北省滄州市孟村回族自治縣為例,滄州師范學院美術學院的師生利用2022年暑期社會實踐的時機,對牛進莊鄉東趙河村繪制了主題鮮明、弘揚鄉村文化特色的墻體宣傳畫,一幅幅“西瓜豐收”“拉山網”等展現鄉村振興的主題的宣傳畫描繪出特色產業圖景,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在墻壁上圖文并茂地呈現出來,使趙河村成為了美麗鄉村建設的立體式“縮影”;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東田莊鄉,志愿者們以區域特色為核心設計,給鄉村街道呈現出一幅幅以鄉村振興、科技興農等為主題的文化墻,激發著村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情懷,這些將地域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進行深度融合的特色宣傳畫,不僅使村民主人翁意識增強,增進了建設家鄉、繁榮家鄉的使命感,也改善了鄉村面貌;在河北省石家莊市鹿泉區紙房頭村,暑期返鄉的大學生為村里的街道繪制文化墻,他們原創的《鯉魚》《躍龍門》等彩繪,給村莊增添了節日氣氛,并且學生們還創作了與家鄉歷史文化有關的主題彩繪,受到了鄉親們的夸贊,使農村的墻體宣傳畫成為了鄉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種有地域文化色彩的宣傳畫也通過文化、視覺傳播,留住了人們的鄉愁、鄉味和鄉情。
2022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該方案把深入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作為重點任務,為打造“鄉村城鎮一樣好”,從軟實力著手,繪制了鄉村建設的路線圖。
以宣傳國家方針政策內容為主題打造農村文化墻,采用文圖結合的表現方式,以紅色、藍色為主色調,不僅增添了鄉民的視覺色彩,還能向農村地區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了解時政信息,成為傳遞正能量、傳播精神文明的重要載體。以政策內容入畫,黨建標語式樣的鄉村墻繪藝術使鄉民走出家門時便能以最快捷的方式了解時事政治,把習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二十大精神、黨風廉政建設等內容深入居民內心,內容多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邁進新時代,譜寫新篇章”“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永遠跟黨走,共筑中國夢”等宣傳圖文。
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尚義縣套里莊鄉,村路兩邊可見“鄉村振興、生態宜居、產業興旺”“從嚴治黨”等墻體宣傳畫,積極推進了宣傳教育向村民延伸,墻繪成為了重要的政策宣傳地,讓廣大基層干部和百姓在休閑之余感受到國家時政信息,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西未莊鄉,在街道墻體就標識了“永遠跟黨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標語,再配合簡單的宣傳畫,簡單明了,通俗易懂。以圖文結合的形式來解讀國家的政策體系,可以使村民第一時間知曉和領會政策,使黨的政策理念以更靈活的形式“飛入尋常百姓家”。
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推進鄉村振興、建設新農村的關鍵環節。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鄉村是中國的根,要深刻認識到鄉村振興中建設宜居宜業美好家園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準確把握新時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要義,要充分發揮人民主體性,新時代的鄉村富起來、美起來,廣大農民才會更有獲得感、更具幸福感。
在河北省邢臺市任澤區邢灣鎮穆家口村,墻體宣傳畫多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治中國”為主體設計,但是在河北省定州市西城區大奇連村,加入了很多新元素,如“愛護公物、孝敬公婆、團結鄰里、美化人居環境、營造和諧美麗的宜居村莊”等,把墻體宣傳畫建成了群眾歡迎的政策明白墻、文化娛樂墻、美德教育墻,讓每面墻壁都‘說話’,每處環境都育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美麗鄉村建設一直是鄉村振興總體布局中的關鍵一環。加強培育文明鄉風、淳樸民風,是助推鄉村文化振興的必由之路。習總書記就美麗鄉村建設、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等問題提出過一系列寶貴意見,并作出重要指示,這對于全面實施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持續推進新時代社會主義新鄉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我國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廣大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等得到了巨大的改善,農民生活水平也不斷提升,農民的文化水平和審美認知也有了階段性的提高。農村墻體宣傳畫作為我國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墻體宣傳畫不同于一般的繪畫,具有很強的地域特征,需要根據鄉村建設進行整體繪畫,與鄉村的建筑、植物、文化等特征相融合,這就需要墻體宣傳畫要因地制宜凸顯鄉村特色,從當地文化、生活、環境、政策等方面挖掘墻體畫的素材,做到墻體畫的文化性、趣味性、審美性的統一,凸顯出和諧美。
宣傳畫題材的選擇和表現要突出鄉村的特色,因地因時制宜,從新時代風貌、時事熱點、民俗風習、鄉土傳統中充分挖掘宣傳畫的特點,例如河北涿州忠義店村的“張飛故里結義圣地”文化墻,將歷史文化知識融入鄉村文化生活,引導村民接受文化知識的熏陶;充分發揮設計理念較高層次的宣傳畫對提升村民認知水平的作用,例如,河北省衡水市故城縣作為旅游地區的鄉村,結合鄉村旅游,根據當地的旅游景點、優美環境,利用房屋墻體,創作出多姿多彩、富有鄉土氣息的墻畫,墻畫與周邊景色融為一體,構建出美麗的田園風光;建立“畫聲有我”的微信公眾號,通過小程序、朋友圈、微信群等發送宣傳畫的教育資料,拉近與受眾的距離,強化宣傳畫教育功能的有效供給。因地制宜繪制農村墻體宣傳畫,在美化村容村貌的同時,開展道德教育,傳播精神文明,展示民風民俗,有效增強村民的自豪感和對新農村建設的熱情,展示出新農村農民的嶄新面貌。
鄉村墻體宣傳畫具有傳播性、教育性、引導性、大眾性的特點,宣傳畫要拓寬思路,拓展主題表達,突出核心宣傳要點。農村墻體宣傳畫除了要體現出鄉村特色,還要根據國家政策、文化發展、科技發展等拓展宣傳畫的主題,讓村民在各個主題參觀中,看到國家文明、經濟、科技的進步與發展,提升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幸福感。
農村墻體宣傳畫的主題多種多樣,根據鄉村政策需求進行多元主題選擇,促進新農村的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以扶貧和繁榮為主題的宣傳畫在新農村的建設中起著重要作用,對于鼓舞農村地區人民堅定脫貧信心。例如河北平鄉縣以“喜迎二十大,共筑中國夢”為主題,手繪墻面,以一幅幅紅色元素畫來弘揚中國優秀文化,在潛移默化中滋潤了居民的精神土壤;疫情時期,宣傳畫作為農村防疫宣傳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傳播防疫政策方針與措施的當中起著關鍵作用。例如,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港城大街街道以“疫情防控,疫路開花”為主題扮靚城市街景,向市民宣傳防疫政策;鄉村振興政策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新的方向,引領農村向前發展。例如邯鄲涉縣偏店鄉以“三拆四治五提升”行動為抓手,強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新蓋的農房墻體上一幅幅宣傳“鄉村振興”方針政策的精美畫作令人耳目一新,通俗易懂的百姓話語,圖文并茂的宣傳方式,進一步全面提升農村面貌和路域環境。農村墻體宣傳畫越是主題明確,越能夠吸引人。農村墻體畫方式可以是漫畫、手繪、涂鴉等方式,突出主題,才能夠達到一墻一風景的效果,提升宣傳效能。
新農村文明建設是實現鄉村振興發展“最后一公里”的迫切需要。農村墻體宣傳畫作為新農村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要落實規范化管理,完善聯動機制,加強對墻體文化發展的保障。《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推進城鄉統一繪畫,科學安排鄉村結構布局,墻繪藝術的推進是為了更好規劃鄉村。可見,農村墻體宣傳畫要根據鄉村實際情況進行規劃和設計,做到畫前有設計,不能盲目進行,設計要兼顧內容和宣傳效果,使其能夠有效傳達信息,發揮真正宣傳效能。
鄉村政府部門要加強對墻體宣傳畫進行規范管理。首先,墻體宣傳畫的內容題材方面的選擇方面,制定內容題材選擇制度,由政府設計部門提供相關書籍供繪畫者進行學習;選擇鄉村優秀的藝術文化資源,組織當地藝術教師團隊將已設計好的繪畫圖紙交給政府審核,進行評選后進行繪制,保證繪制內容體現鄉村環境特征,能夠彰顯出中華傳統文化特色和現代文明發展特點。其次,墻體宣傳畫要滿足鄉鎮居民的生活和心理需求,能夠給居民帶來視覺享受和情感寄托,展現出人文關懷的特性,設計過程中要得到居民的廣泛認可,可以運用網絡居民票選的方式選擇繪制內容,或者組織居民參與到墻體宣傳畫的設計中,充分發揮民間藝術的效力。最后,提升創作團隊的繪畫水平,提高墻體宣傳畫的宣傳效能。加強與藝術院校的交流合作,提升繪畫團隊的專業化程度;邀請具有一定經驗的藝術團隊對鄉村創作團隊進行有效培訓,提升鄉村創作團隊的繪畫能力;加強與鄉村能人、農民畫家的對話合作,將新的思想、新的文化融入到繪畫作品中,創作出更多好的藝術作品,展現出“美麗中國”的精彩畫面。
一墻一風景,原本不起眼的墻壁,通過巧妙設計,結合各鄉村的主導產業、文化特色、地方風情等,描繪出一幅幅獨具本土特色的畫卷。農村墻體宣傳畫對創成中華優秀文化,提升農村人民精神文明,推動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們要清晰認識到墻體宣傳畫的時代價值,并從因地制宜,強化有效供給;拓寬思路,拓展主題表達;強化保障,完善聯動機制三方面入手,提升墻體宣傳畫的宣傳能力,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能讓鄉村文化活起來,給質樸鄉村增添一道靚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