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慧(洛陽周公廟博物館,河南 洛陽 471000)
我國歷史悠久,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眾多珍貴的文化遺產。因此,為充分發揮博物館的文化宣傳作用,應當不斷加強對博物館文物管理的文物保護對策探究。通過對博物館文物管理現狀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其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如管理制度不完善、人員素質不高、管理方法落后等。因此,應通過建立完善的博物館管理制度、加強人才培養等方法提高文物保護水平。
工作人員不規范處理文物,例如不使用專門的工具或手套進行操作,不遵循正確的保存和展示規范等,這可能導致文物受到損壞或污染。此外,文物保護需要細心和耐心的態度。工作人員可能在清潔、修復或移動文物時缺乏足夠的耐心,從而導致文物受到不必要的損害[1]。文物需要在適當的環境條件下存放和展示,以防止光線、濕度、溫度等因素對其造成損害。工作人員可能忽視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沒有采取適當的措施確保文物處于恰當的環境中。不同類型的文物有不同的材質和特性,需要采用相應的保護措施[2]。工作人員可能缺乏對各種文物特性的了解,無法正確評估和處理文物的需求。文物管理涉及一定的安全風險,如火災、地震等。工作人員可能缺乏對應急情況的培訓和準備,無法妥善處理突發事件,從而導致文物遭受損害或丟失[3]。
沒有建立完善的政策和規章制度來規范博物館的文物管理工作,導致工作人員在處理文物時缺乏準確的指導和依據。沒有明確劃分各個部門的職責和任務,導致工作人員之間職責重疊或者遺漏,影響了文物管理的高效性和協同性。未建立有效的文物出借、轉移和歸還的制度,導致文物在流動過程中容易出現安全問題、損壞或丟失。博物館未能提供適宜的環境條件,如溫濕度控制不當、光線照射過強等,對文物的保存和展示造成潛在威脅。缺乏對文物管理工作的定期監督和評估,無法及時發現問題并糾正,導致文物管理水平無法得到持續提高。
當前,博物館文物管理工作中人員素質問題突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管理人員專業性不強。在當前博物館文物管理工作中,大部分工作人員都是從普通工作崗位晉升上來的,缺乏專業的知識技能和文物保護意識。部分工作人員未接受過專業的培訓,不具備文物保護的專業知識。
第二,管理人員缺乏責任心。在當前博物館文物管理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員并沒有意識到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是為社會服務、為人民服務。當文物被破壞或損壞時,部分工作人員并未及時發現,導致文物進一步遭受損害[4]。
由于資金不足,博物館可能無法提供足夠的經費進行藏品的修復和保護工作,這可能導致一些文物長期處于損壞狀態,無法得到及時修復和保護。博物館可能無法購買最新的設備和設施,如環境控制系統、展示柜、安全監控設備等。這些設備和設施的更新滯后可能影響文物的保存和展示效果,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博物館可能難以提供員工培訓和專業發展機會。這可能導致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無法得到提升,影響文物管理的質量和效率。由于資金有限,博物館可能無法提供適宜的環境條件來保護文物,如溫濕度控制、除塵系統等。這可能導致文物易受到濕度、溫度、灰塵等因素的損害。
文物保護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需要不斷加強宣傳,加深全社會對文物保護的認識,加強人們對文物保護的重視。但是,目前博物館在文物保護方面,沒有充分發揮宣傳工作的作用。對于大多數民眾而言,文化遺產與自己并無直接聯系,他們對歷史文化遺產缺乏正確的認識。這就需要博物館工作人員充分利用各種平臺,做好文物保護宣傳工作,讓民眾更好地了解文物保護知識。例如可以開展知識講座、舉辦展覽等活動,使民眾認識到文物保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進行文物保護[5]。
博物館文物的鑒賞與保護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首先,鑒賞需要對文物的歷史、制作技藝、藝術價值等方面有較為深入的研究和了解,這樣才能夠對文物進行準確、全面的評估和鑒定。其次,保護文物是博物館工作的重中之重。博物館應當采取科學、規范的方法對文物進行清潔、保養、修復和展示。保障文物安全,才能有效發揮其鑒賞價值。
例如在保護紙質文物與陶瓷文物的實際過程中,兩者對環境的要求截然不同。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構建不同的保護環境,以《五牛圖》這一文物為例,剛剛出土時的《五牛圖》(局部)如圖1所示。修復過程中的《五牛圖》如圖2所示。

圖1 修復前的五牛圖(局部)

圖2 修復中的《五牛圖》(局部)
比較圖1和圖2可以看出,修復過程中的《五牛圖》的漏洞已經得到了修補。修復后的紙質文物對環境濕度和氧氣質量分數相對敏感,在這種情況下,文物的展覽必須控制好相關環境參數。首先,需要控制好相對濕度,一旦濕度過大,會導致紙張因此發生軟化,如果濕度過小,容易導致紙張因此而碎裂。同時,還需要控制展柜當中的氧氣質量分數,如果氧氣質量分數過高,可能會導致《五牛圖》快速氧化而發黃。
在文物管理過程中,首先應當完善的就是文物管理制度,應當對現有規章制度進行完善,例如文化保護制度、文物流轉制度、文物鑒定制度、文物市場管理制度等,結合當前實際發展情況進行補充和修訂,并確保相關文物管理人員以及工作人員等,都能夠嚴格地按照相關的規章制度進行工作。另外,博物館還應當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以及當地的文化特色對文物管理制度進行完善,協調好鑒賞與保護之間的關系,提高管理工作水平,更好地發揮文物價值。
例如在弦紋陶罐與繩紋陶罐(圖3)的管理過程中,必須要充分了解文物當前狀態,這兩件文物屬于西周文物,距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在這種情況下,文物的展出環境以及對應的監督管理措施必須隨之加強與改善,例如優化環境濕度、溫度等。對陶瓷類文物,在實際保護中,除了控制好環境參數之外,還需要做好安保工作,避免發生碰撞損壞文物。同時,研究發現弦紋陶罐和繩紋陶罐表面會出現掉色,對于這種情況,就需要聘請專業的工作人員進行補色處理,這對文物的保護與加強具有重要作用和關鍵意義。

圖3 弦紋陶罐與繩紋陶罐
首先,需要針對現如今博物館文物保護與管理工作的實際需求,對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人員進行嚴格要求,定期對博物館文物保護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培訓與考核,讓工作人員可以獲得更多的知識與技能。例如工作人員需要了解不同朝代、不同材質的文物保護方式等。按照相關人員的具體職責與工作內容,制定對應的培訓方案。例如針對一些書畫之類的文物保護工作,由于這類文物較為脆弱,并且往往已經受損,因此必須要招聘一些專業的書畫修復工作人員,同時,還需要為專業人員進行培訓,幫助工作人員掌握更多的專業技術內容。
其次,還需要培訓一些安全管理人員,幫助工作人員在安全管理期間結合文物的實際情況進行保護與管理,維護文物的安全與性質的穩定。例如在保護一些較為珍貴的文物時,博物館安全管理人員必須綜合考慮斷電、火災、水災等不同場景,在發生緊急情況時保護好文物,對文物進行科學排列。例如如果發生斷電,一些要求低溫、低氧環境的文物,就需要立刻連通備用電源。將一些大型文物布置在安全通道附近區域。這樣一旦發生火災可以快速完成撤離。
首先,定期監測文物所處環境的溫度、濕度、光照等指標,并根據文物的特點設定相應的環境要求。例如對于紙質文物而言,控制相對濕度在40%~60%可以減緩紙張的老化速度。采取合適的安全措施,如安裝監控攝像頭、設置防盜報警系統、加強保安力量等,有助于防止文物被盜竊或損壞。
舉個例子,對于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可以開展以下預防性保護工作。首先,建立恒溫恒濕的展廳,將空氣濕度控制在特定范圍內,避免金屬生銹;其次,使用抗紫外線玻璃或紗布遮擋直接陽光照射,減少光線對青銅表面的損害;再者,定期檢查青銅器的表面情況,如氧化、裂紋或腐蝕跡象,需要及時進行修復和保養;最后,設置監控設備,并加強文物展廳的安全措施,確保青銅器免遭盜竊或損壞。
文物保護宣傳工作是博物館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博物館在文物管理工作中應當積極地開展文物保護宣傳活動,讓文物保護意識深入人心。例如在西周的陶豆(圖4)文物展覽的過程中,博物館可以舉辦各種類型的展覽活動,吸引社會大眾參觀文物,增加公眾對文物保護的了解程度,從而提高公眾對文物的重視程度。同時也可以利用互聯網等媒體平臺進行宣傳,充分地利用互聯網的傳播優勢,使得社會大眾對文物保護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在進行宣傳時應當注意方式方法,只有將枯燥乏味的文字與圖片轉換成生動有趣的視頻或者動畫,才能吸引人們了解兩件文物背后的故事。

圖4 陶豆
在新時代背景下,文物保護工作對人們的生活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博物館文物管理中的文物保護工作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博物館文物實際管理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博物館應當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做好相關工作。在新時代背景下,博物館應當轉變傳統管理觀念,創新管理模式與管理手段,從而為人們提供更好、更優質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