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芳(商丘博物館,河南 商丘 476016)
博物館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機構,在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科學知識、加強民眾文化認同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1]。原創陳展是提高博物館對觀眾的吸引力、擴大博物館公共影響力的重要形式。原創性展覽指“在展覽過程中展覽主題的提出、展覽內容和形式設計的確定、輔助展品的制作,由本館工作人員獨立完成,展覽是否具有學術性、思想性和藝術性等因素,是認定一個展覽是否具有原創性的關鍵”。原創陳展的設計與創新手段為博物館與觀眾之間架起溝通橋梁并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還使更多的陳展方式進入原創展覽,從而更好地為觀眾服務,滿足觀眾的多層次需求。這些手段包括陳列展示、數字資源開發、藏品研究、文化衍生產品開發等方面。本文現對原創陳展的設計與創新方面的一些看法進行論述。
關于參觀博物館的目的,人們已經從單純的“欣賞”物品轉為“感受”物品。單純地羅列展品不再能讓觀眾滿意,人們更想通過展示來認識和感知展品以及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在參觀中學習知識,感受文物的價值和內涵。這就要求博物館工作人員以“興趣為本”的理念為基礎,以受眾的感受、需要和體驗為出發點,舉辦貼近觀眾生活及興趣的展覽,通過不同的敘事方式,讓聽眾在有限的時空中找到屬于自己的獨特感受。
環境、情節、形式,是一個好故事的三大要素,也是對博物館展覽效果舉足輕重的要素。商丘博物館在陳展文本設計中加入了故事性,這種方法具有深厚的親和力,吸引受眾順著劇情的發展與邏輯前進,他們的情感易隨著劇情的節奏而出現波動,具有強烈的感染力。這種方式也非常便于受眾了解博物館及物品,因而廣受歡迎。商丘博物館的《商業文明展覽》在展廳空間上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商業的起源、商業與貨幣、商業思想、商業政策和行商做賈五個篇章,呈現了中華商業文明的發展脈絡。第二部分主要利用場景,讓觀眾通過沉浸式的參觀方式體驗“市井繁華和商幫與行會”兩個篇章。在展覽中營造氛圍環境,讓故事情節立體化、空間化,豐富展覽故事的講述形式,根據陳展主題或敘述型或對話型或獨白型,從而實現展陳構建向敘事性轉變,能讓展覽敘事的形式與觀眾緊密貼近。

270 度全息展柜展示館藏精品“宋代泥塑陶狗”

“四神云氣圖”和“金縷玉衣”展廳

應天書院展廳

東漢 玄鳥伏虎降牛畫像石
原創性展覽的關鍵不在于藏品的歸屬,而在于組織展覽的過程。衡量一家博物館的實力,不能單純地根據藏品的擁有量評判,還要把藏品的利用率作為重要的考核指標。館際之間可以互相借展與換展,這樣可以在提高展品利用率的同時,積極探索展覽策劃的社會化參與程度,充分借助外部力量,通過與外部力量的協同聯動,整合博物館資源。比如可以積極加入類似中國博物館協會等行業組織以及各種類型的“博物館聯盟”。這些博物館聯合體在文化遺產資源互通互補、陳列展覽差異化布局、文旅路線聯動、人才培養、業務交流等方面有著很大的潛力。此外,還可以與院校機構、不同等級和屬性的博物館聯動整合。與省級大館開展交流合作,有利于補充基層博物館研究力量的不足。通過以上陳展體系的轉變,打造精品陳展。為進一步推動博物館間的交流合作,提升河南館藏文物的利用效率,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活”起來。商丘博物館采取館際合作模式,舉辦了“甲骨文青銅器玉器—商王朝文物精品展”“南陽漢代陶狗展”等臨時展覽。藏品資源可以通過藏品共享和館際合作走到原創展覽中去,原創展覽的成功離不開以藏品為基礎的社會化參與。
地域文化是指不同的地理環境里源遠流長、獨具個性、傳承延續的文化,由特定地域的人民生活理念、方式、形態凝聚而成的獨具特色的歷史傳統文化。地方博物館是征集、典藏、保護、研究及陳列展示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陣地,地方博物館的職責在于弘揚和傳承本地特色文化,因此在陳列設計中與地域文化有必然而特殊的聯系。此要求使其在陳列手段、風格和設計語言等方面具備濃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因此,博物館空間設計和地域文化之間存在相互促進的關系。地方博物館在構建博物館展覽體系時,要將本區域、本行業的特色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結合起來,在更宏大的國家敘事、民族敘事體系中突出區域特色、行業特色。再如,積極與當地各級政府溝通,努力將博物館納入文旅主題路線,同時打造特色化景觀、挖掘特色資源亮點、提供特色文旅服務,為地域文旅經濟體系提供文化支持。地方博物館在喚起鄉村記憶、親近百姓生活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梢钥紤]以非遺及鄉土文化等為突破口,彰顯基層博物館鮮明的個性特色,努力打好特色牌。
現在,博物館的業務無論從陳展的方式和公眾互動方式方面看都有了一系列的調整。博物館積極參與當地文化建設,而橋梁和紐帶則是博物館中資源和業務活動。博物館的功能不再是原來狹義的博物館的基本功能:收藏、研究、教育,而是通過不斷拓展,向參與者和服務者身份轉變。展品是博物館一切活動的物質基礎,具有科學、歷史及藝術價值,通過展覽發揮物與人(展品與觀眾)之間的中介作用。博物館教育和學習是在展品和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展開的。一個博物館存在的價值在于有效地使展品及其研究成果為社會公眾服務。
展覽本身是一種教育??梢栽谡褂[策劃初期就讓教育者參與進來,包括從藏品到展品的挑選。教育工作者作為觀眾研究方面的專家,深入了解不同觀眾的需求,可以在展覽策劃過程中,提供實用性的建議,將內容有效傳達給觀眾,促進展覽內容與創意相結合,啟發觀眾,實現展覽目的。因此,教育人員應該全程參與博物館展覽的規劃,并實施相關信息化項目。

宋 泥塑陶狗

明 鏤雕梅鶴紋桃形玉洗

漢 雙人玉舞人玉佩
博物館促使公眾愉悅地進行參與式學習,是博物館工作的一個努力方向。實際上,博物館界越來越重視公眾的參與,著力加強博物館的教育與服務功能。為了服務受眾,博物館教育工作人員可以推出多樣化的在線項目、課程和活動,以提供更廣泛的教育資源,供學校課堂使用或便于無法親臨博物館的人士使用,并對這些資源進行持續更新和積極維護。同時,博物館越來越傾向于運用互聯網技術收集可利用的信息,例如觀眾反饋、博物館教育資源的利用情況和參與者相應的信息等。當今,越來越多的博物館推出“云講解”“云課堂”“云活動”“文博知識競答”“征文比賽”等,運用新媒體呈現的方式,構建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博物館傳播體系,使博物館與公眾的溝通范圍進一步擴展。溝通與互動,也是展覽的一種延伸。
文創產品是博物館陳列展的一種延伸。通過文創產品深挖文物內涵,可以讓公眾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了解、認識、認同傳統文化,堅定他們的文化自信,讓大家感受到中原文化的厚重與深沉,這是博物館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在展覽策劃過程中把文創開發作為重要環節,文創產品的研發應伴隨每次相應展覽,使觀眾通過購買文創衍生品,把博物館的記憶帶回家,更好地了解和加深展覽帶來的文化體驗。使博物館的教育功能得到了更好的發揮和延伸。博物館文創產品可以與本館藏品緊密結合,貼近公眾,傳承地方文明以及區域特色文化,譬如結合非遺文化產品。近年來,故宮博物院不僅深挖藏品內在的傳統歷史文化內涵,而且注重探索產品符號和表達方式。以文創產品為載體,將傳統文化與公眾文化需求完美“對接”起來。現在各博物館也對文創產品很重視,在文創產品設計過程中,商丘博物館堅持文創產品是可移動博物館的理念,深入挖掘藏品的文化內涵、器型紋飾、銘文釋義等元素,結合館藏文物以及當地特色,以漢雙人玉舞人玉佩、明鏤雕梅鶴紋桃形玉洗為原型,制作的文創產品有抱枕、茶杯墊、絲巾、冰箱貼等文創產品。文物“出圈”,文化“入圈”,使文創產品成為傳播博物館特色文化的重要媒介。
在當今互聯網時代,博物館要用新的展覽形態及傳播手段去講好文物藏品的故事,做到讓文物活起來,智慧化博物館成為一種趨勢。
一是拓展新媒體平臺。線上觀展、直播展覽成了一種時尚,可以舉辦一系列線上活動,增加藏品數字化展示機會,增強博物館互聯網的力量。
二是加強與融媒體、數字化企業合作,創新數字文化產品及服務,使博物館在影響力、傳播力方面得到快速增長,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博物館。數字賦能是當下博物館發展的一大趨勢。商丘博物館結合展廳輔助場景演繹文物背后的故事與歷史,帶給觀眾沉浸式展覽體驗。場景提升項目如“燧人氏鉆木取火”“玄鳥生商”等神話故事采用全息單面展示技術,經三維可視化改造后,融合聲光電多媒體技術為觀眾提供了沉浸式文化體驗。270度全息展柜展示館藏精品“宋代泥塑陶狗”,利用幻影成像原理,懸浮于空中,時而呼呼大睡,時而奔跑跳躍,仿佛近在眼前。金縷玉衣及《四神云氣圖》部分采用沉浸式3D mapping演繹方式,結合實物展品讓觀眾身臨其境地了解金縷玉衣、《四神云氣圖》背后的故事和歷史。應天書院部分采用裸眼3D及超高清三維數字化技術,以數字科技復原古代場景,記載并展示應天書院的發展歷史。觀眾在動態的畫卷中得以感受書院繁華盛景。
博物館必將向規范化、社會化、專業化和現代化方向發展。在工作思維方面要積極探索原創陳展的設計與創新方式,相信在新時代下,博物館人秉持開放服務理念,運用創新思維,張揚優勢,補齊短板,必將譜寫高質量的博物館服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