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永生
“立鴻鵠志,做奮斗者”,新時代的基層干部,應當明白時代賦予的使命,肩擔重任,拒絕做“躺平青年”,接好時代的接力棒,以史為墨,以時為筆,繼續書寫屬于青年的華麗篇章。
鼓舞斗志,提升振興鄉村的“精神之力”。鄧小平同志南巡時說出的“我們窮了幾千年了,是時候了,不能再等了”。從那時起,經過幾代共產黨人的努力,中國的城市、工業的發展日新月異,逐漸走進了世界前列。今天,站在歷史的新起點,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作出鄉村振興的部署,基層干部理應接過前人的接力棒,完成屬于這個時代的歷史任務。鄉村振興為每名基層干部搭建了干事創業的好平臺,讓每個人都有條件出彩、有機會優秀。從必須干到愿意干不僅僅是責任的升華,更是個人價值的自我實現。基層干部應該拿出創業的膽量,勇于在鄉村振興中把自己的斗志激發出來。
厚積薄發,提升振興鄉村的“知識之力”。古語有云,“人有知學,則有力矣”。廣大基層干部除了要認真學習鄉村振興的各項政策,還要多問問自己,在工作中都掌握了什么、還需要掌握哪些具體的知識用到實際的工作中去。比如,在基礎設施建設中,工程的圖紙是否能夠看得懂,在施工的方量上是否能夠算得來?又如,在電商平臺銷售中,主流的電商平臺有哪些、它們針對的客戶群體又是誰、如何利用平臺把具體的農產品銷售出去?這些知識看似細小、瑣碎,卻能夠在具體的工作中發揮巨大的作用。因此,基層干部應該從領會鄉村振興政策出發到發展自身特長專業落腳,在掌握政策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專業特點和本地區的產業結構,努力形成以鄉村振興政策為知識主干,以專業特長為枝葉的知識體系,在鄉村振興中把自己的才智發揮出來。
實踐歷練,提升振興鄉村的“破題之力”。要歷練搭橋嫁接的溝通能力、變亂為序的統籌能力、牽引帶動的管理能力,把政府、群眾、資源緊密聯系,把不同項目、不同領域的建設有序整合,把各類要素、各種資源有機融合。這就要求基層干部從業務領域和所駐村社之中的小事做起,在不同的工作職責、業務的內容里分清脈絡、抓住主次、厘清關系、協同推進自己所負責的業務;在事關本地發展的規劃、決策之中多劃問號、少發嘆號,把自己掌握的信息、資源、要素往自己的工作上想,朝著鄉村振興的方向用,努力將自己打造成鄉村振興的工作能手,在鄉村振興中把自身的能力充分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