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任光莉
他是我國著名的海洋漁業資源與生態學家,長期從事海洋生物資源開發與可持續利用及發展戰略研究,開拓了我國海洋生態系統動力學和大海洋生態系統研究,為我國漁業科學與海洋科學多學科交叉和生態系統水平海洋管理基礎研究進入世界先進行列作出了突出貢獻。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名譽所長唐啟升。
“我1943 年12 月出生于遼寧大連,1961 年從黃海水產學院畢業,1969 年在興趣的驅使下開始走上獨立科研的道路?!被貞浧鹱约旱目蒲兄?,唐啟升說,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臨海的太平路上散步,看到了巴爾扎克小說里工人下酒的鯡魚,這些藍晶晶的魚擠在漁民的地排車上,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從那時起,他便一頭扎進了黃海鯡魚的研究之中,這一扎就是12 年。
為了研究鯡魚的分布和習性,每年他都會在鯡魚產卵地收集資料并調查走訪漁民。當時科研條件極其艱苦,“翻山越嶺是家常便飯,路上全靠燒餅充饑。累了就在沙灘上睡一覺,醒來繼續趕路,自行車都是奢侈的代步工具?!泵棵空勂甬敃r的情形,唐啟升都以苦為樂。就這樣,12 年里他走遍了山東半島及遼東半島東岸的每一個鯡魚產卵場。
為了獲取第一手數據,他還組織了一個由三對漁船組成的“調查艦隊”,對黃海深水區鯡魚索餌場和越冬場進行海上調查。經過連續多年的細致觀測和追蹤記錄,唐啟升獲得了大量珍貴的一手資料,發表了《黃海鯡魚世代數量波動原因的初步探討》《黃海鯡魚的性成熟、生殖力和生長特征研究》等論文,揭示了黃海鯡魚的洄游分布和種群數量變動規律,為推動我國新漁場開發和漁業的快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那個時期,關于黃海鯡魚研究的文獻資料,一半以上都出自唐啟升之手。
研究成果頻出的唐啟升,此時卻感到自己進入科研的瓶頸期?!拔铱傆X得,研究的路越走越窄,關于漁業資源波動的原因,很多問題找不到答案?!鼻≡诖藭r,他考取了改革開放后國家首批公派出國進修的資格。1981 年,唐啟升被教育部派往挪威、美國做訪問學者,先后到挪威海洋研究所、丹麥國家海洋漁業研究所、美國馬里蘭大學、華盛頓大學等海洋研究機構開展“環球訪學”。訪學期間,他發現自己的“困惑”也正是“世界的困惑”。歐美學者經歷百余年種群動態、資源評估和漁業管理研討之后所遇到的困惑,與他的如出一轍?!坝幸鉄o意當中,我就這么一腳踏進了世界前沿探索當中?!边@也激發了他更大的科研興趣。
“國家讓我出來學習,應該抓住機會,作出點成績?!痹L學期間,唐啟升廢寢忘食、晝夜奮戰在實驗室里。他從梭子蟹種群數量與環境關系入手,成功地將環境影響因素添加到親體與補充量關系研究當中,發表的論文引起國際同行的廣泛關注。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世界上首次將環境影響因素嵌入漁業種群動態理論模型中,他對“不同環境條件下的一組親體與補充量關系模式”的研究至今無人超越,這也推動他步入到一個新的研究領域——海洋生態系統研究。
在美國進修的后期,他靜下心來總結學習研究的成果。“那時,我意識到海洋生態系統研究將是漁業科學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和重要的發展方向。因此,在1984 年回國后,便立項開展黃海漁業生態系統的研究,并在1985 年到1986 年實施了海上調查,從此也開啟了我的大海洋之夢?!碧茊⑸f。
1984 年,唐啟升領銜啟動了我國上世紀50 年代以來黃海第一次全海區的漁業生態系調查,跳出了100多年來漁業種群動態研究以單種為出發點的藩籬,開始從大海洋生態系的前瞻性角度研究種群變化。在不斷地探索中,唐啟升逐漸形成了海洋生態系統研究的學術思想,構建了我國近海生態系統動力學理論體系框架,率先從整體水平上開展黃海漁業生態系的資源與管理研究,有力地推動了大海洋生態系概念在全球的發展。
隨著研究的逐漸深入,他根據“高營養層次重要魚類的生態轉換效率與營養級存在負相關”的科學發現,提出了與歐美國家不同的資源可持續管理的策略(即非頂層獲取策略),形成了漁業資源恢復是一個復雜而緩慢的過程、中國近海生態系統研究的重要出口在水產養殖等認識。圍繞這些重要的新認識開展相關研究,為我國漁業綠色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科學依據,也使我國大海洋生態系研究令國際同行刮目相看,在世界科學前沿領域占據一席之地。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1993 年,為了在北太平洋狹鱈保護與管理的國際談判中爭取話語權,唐啟升主動請纓,率領“北斗”號科學調查船赴白令海海盆區、鄂霍次克海國際水域進行狹鱈資源聲學評估調查研究。唐啟升不懼風高浪險,多次帶隊進行拖網取樣,首次完整地獲得了狹鱈等當年生幼魚在白令海海盆區和公海區分布及其數量的寶貴資料。兩個多月后,在“白令公海生物資源保護與管理會議”上,當美國說白令海公海區沒有狹鱈幼魚時,我國當即公示了科研調查結果,讓美方深感意外。在公海深水區發現當年生幼魚意味著捕撈國家在那里有捕撈的主權,這個重要的科學發現在維護國家權益的國際談判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保護和穩定了我國北太平洋狹鱈遠洋漁業。
1996 年至2005 年,唐啟升又組織實施了《海洋生物資源補充調查及資源評價》項目,首次對我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生物資源及其棲息環境進行同步調查評估,為我國與韓國、日本、越南等國海洋劃界和漁業談判提供了更加確切的科學依據。“九五”期間,唐啟升還主持完成了國家科技攻關“海灣系統養殖容量及環境優化技術”課題研究,提出7 項海水養殖多元生態優化和規?;】叼B殖實用技術,首次證明了中國貝藻養殖對海洋碳循環和減排大氣二氧化碳的貢獻。該項目技術成果在我國沿海各地迅速展開,有力推動了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由于他在海洋生物資源開發與可持續利用研究領域的杰出貢獻,1999 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我與海洋打交道50 多年,對大海的情懷早已深切地融入其中?!碧茊⑸f,在科技與社會聯系日益緊密的今天,一個科技工作者不僅要有科學探索的興趣,更要有戰略謀劃的眼光,既要有科研創新的精神,還要有積極貢獻社會的公益意識,才能把學問做好,才能為人類、為社會造福。
這些年,唐啟升圍繞國家重大需求開展戰略咨詢研究,多次向國家提出具有前瞻性和戰略性的建議報告,先后提出“實施海洋強國戰略”等院士專家建議10 項,促成我國第一個生物資源養護行動實施計劃《中國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行動綱要》和《關于促進海洋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的發布,為推動我國海洋生物資源多層面的開發利用和漁業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基礎。如今人們所津津樂道的增殖放流、海洋牧場、設置瀕危物種保護區等重大水生生物資源養護管理措施,皆由此起步。
2003 年,國務院啟動《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2006—2020)》戰略研究,唐啟升被科技部聘為“能源、資源與海洋”和“農業”兩個專題組的研究骨干,主持海洋生物資源科技發展戰略研討,他提出“藍色海洋食物計劃”,既要保障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的安全性,又要解決海洋生態系統的承載力與水產品需求之間的矛盾。2009 年以來,唐啟升以中國水產養殖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組織了多項中國工程院重大咨詢課題和重點項目。2017 年,在中國工程院老院長徐匡迪的支持下,唐啟升聯合院士專家又提出《關于促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建議》,提出讓養殖區保持合理的養殖密度、鼓勵發展符合不同水域生態系統特點的養殖生產新模式、鼓勵深水網箱發展等綠色低碳的“碳匯漁業”發展新理念。在他看來,中國廣闊的海域、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雄厚的產業基礎和完備的科研條件為發展“碳匯漁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推動“碳匯漁業”的努力符合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將引導海洋漁業向環境友好型轉變,也必將為全球溫室氣體減排作出積極貢獻,引領全球氣候治理向新的領域發展。
向海圖強,把論文寫在祖國的遼闊海域里,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建設海洋強國的偉大事業中,唐啟升耕海牧漁50 余載,在這片藍色國土上留下了科技報國的深深印記。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边@是唐啟升經常引用的一句話。如今他已近80 歲高齡,仍然精神矍鑠,每天工作8 小時以上。他說,將自己的畢生精力全部貢獻給國家現代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是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