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義江,劉浪,葉長紅,周德超,高鈺敏,韓信
(1.貴州烏江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烏江渡發電廠,貴州 遵義 563104;2.微特技術有限公司,湖北 宜昌 443000)
橋機廣泛應用于工礦企業、車站、港口、水電廠等,一般由訓練有素的熟練人員手動操作,進行啟動、停止、來回移動、升降等操作。橋機的吊鉤在運行時由于慣性、風阻、摩擦等原因,往往會出現擺動,這給技術熟練的人員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因為必須在準確停機的同時防止吊鉤擺動,否則會出現各種安全問題,也會降低橋機的工作效率。因此,實現吊鉤的防擺控制和車體的精確定位,實現高效、安全、自動的工作是橋式起重機的關鍵任務之一。
烏江渡發電廠是貴州首座百萬千瓦級水電廠,烏江渡發電廠為了滿足無人/少人的要求,在技術上盡可能實現設備智能化,本文依托的烏江渡發電廠地下室內廠房如圖1 所示。

圖1 廠房示意圖
由圖1 可知,烏江渡發電廠廠房內的發電機組會產生極強的電磁干擾,廠房內狹小空間中橋機大、小車、吊鉤的移動極易與廠房內部設備發生碰撞。同時該廠房為地下型廠房,廠房內部濕度較大,橋機整體設計落后,控制系統長期處在潮濕環境中,損壞率較高。克服上述問題,實現大型橋機在廠房內部的精準定位是亟需解決的關鍵問題。
在廠房橋機定位任務中,采用超寬帶(Ultra-Wideband,UWB)技術的優勢主要包括以下3 個方面:(1)系統結構實現較為簡單。UWB 技術通過發送納秒脈沖的非正弦波來傳輸數據信號,發射機直接采用脈沖小激勵天線,不使用傳統收發機所需要的上變頻,因此不需要功能放大器和混頻器,而且無需中頻處理,因此實現超寬帶系統的結構相對簡單。(2)定位精確度較高。超寬帶技術具有極強的穿透性,可以在廠房內和地下進行精確定位。(3)安全系數較高。UWB 作為通信系統的物理層技術,具有天然的安全性能。
據此,本文主要以烏江渡發電廠廠房為例對其進行橋機定位研究,設計了一種基于卷機神經網絡的坐標定位方法,利用卷機神經網絡提取坐標特征,采用雙向飛行時間法測量了不同基站之間的距離,針對每個基站的坐標信息建立坐標數據庫,然后對坐標數據庫中的信息進行預處理,并利用卷機神經網絡學習坐標數據庫中的數據特征。最后,利用該模型實現烏江渡發電廠廠房橋機的定位,實驗表明,相比于傳統的室內橋機定算法,本文算法具有較高的定位精度以及魯棒性,從而有效地避免了烏江渡發電廠廠房內極強的電磁干擾,保證了在廠房內狹小空間中精確定位的有效性。
卷積神經網絡作為一種極為有效的模型被廣泛應用于工業、醫療、環境等多個領域,尤其是在圖像識別與圖像分類任務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針對NLOS 環境,本文充分發揮了卷積神經網絡在特征提取方面的優勢,設計了一種基于卷積神經網絡的坐標定位算法,如圖2 所示。

圖2 卷積神經網絡模型圖
本文所提算法中的卷積神經網絡是一種多層的監督學習神經網絡,網絡模型通過采用梯度下降法最小化損失函數,對網絡中的權重參數逐層反向調節,通過頻繁的迭代訓練提高網絡的精度。當處理圖像分類任務時,我們會把CNN 輸出的特征空間作為全連接層的輸入,用全連接層來完成從輸入到標簽集的映射。當然,整個過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如何通過訓練數據迭代調整網絡權重。
測距采用雙向飛行時間法(two way-time of flight,TW-TOF),檢測兩點之間的無線電飛行時間,即雙向飛行時間,如圖3 所示。

圖3 雙邊雙向測距示意圖
雙邊雙向測距,設備A(Device A)主動發送(TX)數據,同時記錄發送時間戳,設備B(Device B)接收(RX)到之后記錄接收時間戳。設備A 主動發起第一次測距消息,設備B 響應,當設備A 收到數據之后,再返回數據,可以得到如下4 個時間差Tround1、Tround2、Treply1、Treply2。最終得到無線信號的飛行時間Tprop,見公式1。
公式1 為測距的機制是非對稱的測距方法情況,對于響應時間不要求相同。在實際情況中設備發送、接收數據需要時間,假設設備A 和設備B 的時鐘偏移量分別為ea和eb,則飛行時間測量為公式2 所示。
雙邊雙向測距飛行時間的誤差為公式3 所示。
由于ea<<1 和eb<<1。飛行時間的誤差化簡,如公式4 所示。
在實驗場里每相同距離選取一個采樣點。然后數據采集人員站在采樣點上進行數據集采集。采用雙向飛行時間法(TW-TOF)采集采樣點到4 個不同定位基站節點之間的距離,采集到的連續時間序列作為該采樣點的坐標信息。然后分別采集區域內每個采樣點的坐標信息,建立該區域的坐標數據庫。在每個待測點上收集定位標簽與基站之間的距離數據,將距離數據作為坐標信息存入坐標數據庫中。如圖4 所示。

圖4 現場實驗選取樣本點示意圖
本文建立坐標數據庫,布置多個超寬帶基站和標簽,收集每個待測點的標簽與各個基站之間的距離作為坐標信息,并將數據存入坐標數據庫。在場地內每相隔相等的距離取測試點直至測試點布滿整個場地。在每個測試點取連續的多個時刻的標簽和4 個基站間的距離,構成一個數組,作為該點坐標特征。
訓練坐標數據庫時,卷積神經網絡輸入的坐標特征需先進行標準差歸一化處理,輸出的位置信息需要經過編號處理并記錄編號方式,如圖5 所示為部分輸入數據示例圖。相應的實測信號定位中的待測數據也需要進行標準差歸一化處理,且采用的均值和標準差應參考訓練輸入時的數值。

圖5 部分輸入數據示例圖
將坐標定位數據庫中的信息隨機打亂,分為訓練數據(0.9)和測試數據(0.1)。使用訓練數據對卷積神經網絡進行多次訓練,并使用測試數據測試準確率。學 習 率 為0.0001,epoch 為200,batch_size 為10,kernel_size=9,進行訓練。
如表1 所示,不同定位算法在基站數、硬件要求、定位精度比較,RSS 與TOA 定位在現實中定位精度,已經使用的基站個數方面上,都與本文定位算法有一定的差距。

表1 不同定位方法的區別
如圖6 測距實驗所示。調用訓練好的卷積神經網絡模型,輸入標準差歸一化后的待測數據,輸出即為代表位置信息的編號,通過查詢編號方式即可得到相應的位置信息,使用TW-TOF 算法與RSS、TOA 算法比較,實驗迭代80 次開始收斂,當訓練次數達到80 倫時TW-TOF 準確率接近100%。

圖6 實驗迭代次數與訓練準確率關系示例
本文首先對烏江渡發電廠廠房進行實地場景調研,對廠房的干擾因素、廠房空間結構以及廠房內橋機大、小車和吊鉤的行走軌跡進行分析。本文提出一種基于卷積神經網絡的坐標定位算法,通過TW-TOF 測距算法獲取廠房內各點之間的距離,構成定位點的坐標數據,利用卷積神經網絡學習其坐標數據特征實現廠房內部橋機精準定位,并將本文提出的方法與RSS、TOA 定位算法進行對比,本文所提出的算法可實現更精準、快速的定位。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將圍繞如何利用圖像信息的優勢,發揮監控視頻的實時性和動態性,將其與超聲波信息相結合,提取更加準確的橋機位置表征信息,從而實現更為精準的廠房橋機定位,避免復雜傳感器的布置并減少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