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義平
(黔南州檢驗檢測院,貴州 都勻 558000)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小企業在政策的鼓勵下得到了快速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中小企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由于在政策上對企業要求和限制越來越少,導致企業良莠不齊,安全管理方面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盲目追求效益和擴大生產,也為中小企業埋下了不同程度的安全風險隱患,主要表現如下。
(1)安全管理意識差。由于中小企業生產規模小,在資金相對缺乏的情況下,以追求產量和擴大生產為目標,而忽視企業設備安全管理和風險防控,導致設備風險隱患增加。
(2)缺乏設備安全管理制度和設備風險預防管理體系。企業管理者為了節省成本費用,企業往往沒有設置專職的安全管理人員和安全管理機構,甚至一個技術人員身兼多職的情況,沒有制定相應的安全管理制度,造成了企業安全管理的缺失,即便有了相應的管理制定,由于沒有專職人員來執行或機構的監督,使得安全管理工作沒有落到實處。
(3)員工缺乏安全管理培訓,安全管理能力差。中小企業由于受生產規模、資金以及一些不穩定因素的影響,招聘的員工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且員工流動性較大,在員工綜合素質偏低的情況下,同樣也增加了企業安全事故風險。其次,中小企業管理人員普遍缺乏風險管控方面的技術和方法,缺乏風險預防管控的措施和風險預防控制方面的質量管理體系,不重視風險管理,這也是中小企業安全風險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1)風險管控評價的內容。造成危害后果的條件是有能量或有害物質的存在以及這些能量、有害物質的失控。風險評價就是通過危險辨識找出可能引發事故導致不良后果的材料、設備、工藝以及管理等不安全因素,并對這些因素進行分析和評價,評定風險等級、制定管理措施,達到降風險的目的。
(2)風險評價的原則。風險評價的目的是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使設備安全、高效運行,因此,風險評價應遵循科學性、系統性、綜合性、實用性的原則。即要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考慮、全面評價,要達到方法簡單、操作性強,結論明確,效果顯著的目的,這樣才能容易被接受。
(1)為了保障風險評價工作的正常開展,應成立由單位主管領導以及各職能部門負責人組成風險分級管控領導小組,明確管控職責,保證資源需求及各項管理制度的實施。(2)結合企業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和安全管理文件,制定《安全生產責任制》《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風險管控》《隱患排查治理》《應急救援預案》等相關的管理制度和設備管理標準。(3)對全體員工開展危險因素辨識方法、風險評價、管控措施等內容的培訓,提升全體員工辨識風險、預防和管控風險的能力。(4)定期檢查和考核,重點對隱患的查找、問題的落實和處理,確保工作能夠得到長期堅持和順利進行。
對風險進行有效控制的關鍵是要找出危險源,通過分析確定風險大小,由不同層級的人員來負責落實和消除隱患。如煤氣罐是企業的風險點,煤氣罐罐體本身的安全措施、操作維護要求、管理制度等就是該風險點中的各類危險源。由于危險源的識別、評價方法的選擇、風險級別的確定決定了風險的管控層級,如果方法不當、分級有偏差,可能會影響風險評價的結果。因此,對風險點內的不同危險源包括與風險點相關聯的人、物、環境及管理等因素進行識別、評價以及根據評價結果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風險分級管控的核心,風險點的確定或劃分應遵循“便于分類、功能獨立、易于管理、范圍清晰”的原則。
設備風險評價過程主要有設備相關資料信息收集、辨識和查找設備可能存在的事故隱患、評定事故隱患發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以及持續改進等過程。常用風險源辨識、風險評價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檢查表法(SCL)、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LEC、風險矩陣分析法LS、預先危險分析PHA、故障類型及影響分析FMEA、事件樹分析ETA、故障樹分析FTA 等,風險評價時,應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采用一種方法或綜合考慮評價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常用于日常作業活中辨識每個作業活動步驟的危害,通過選定的作業活動、按作業步驟分解為活動單元、識別各個活動單元可能存在的危害和后果大小、確定風險等級、制定管控措施,并通過定期評審和持續改進來有效管控風險。
(2)安全檢查表分析常用于企業生產作業活動的檢查,由一些對生產中熟悉設備、工藝以及懂安全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對作業活動或生產裝置進行分析和檢查,通過對查找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同,對查找的問題或項目進行評審。
(3)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用于分析操作人員在危險性環境中作業時的危險性分析方法,其方法和步驟如下:
計算公式:D=L×E×C (1)
式中,L、E、C 可參考表1、表2、表3 取值。

表1 危險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大小

表2 在危險環境中作業的頻繁程度

表3 事故可能造成損失大小

表4 作業條件危險性分值
作業條件危險性數值(D)越大,說明危險增大,需要完善和改進安全措施,直至調整到允許范圍。
(4)風險矩陣分析法。風險矩陣分析法簡稱(LS),分析、評價的方法和步驟如下:
計算公式:R=L×S (2)
式中,L 為事故(事件)可能性,表5 事故(事件)的可能性分數值;S 為后果嚴重性,表6 事故(事件)的嚴重性分數值;R 為危險性(也稱風險度),表7 安全風險等級判定及控制措施,R 值越大,說明該風險點危險性越大。

表5 事故(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分數值(L 值)

表6 事故(事件)后果嚴重性判定分數值(S)

表7 安全風險等級判定分數值(R)
提高企業安全風險管控首先要管理者要轉變觀念,提高企業內部控制的意識,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相關條款規定,建立健全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加大資金、物資、技術、人員的投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和信息化建設,真正構建起企業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其次,成立相應的安全管理機構,制定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和管理制度,按照管理要求進行檢查、落實和考核。再者,加強員工風險管控業務能力及安全知識的培訓,特別是防爆、防火、有毒、高空等方面的安全知識,提高員工知識和事故應急處理的能力。最后,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監督、督促企業制定企業相關的安全管理制度、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制度,按照風險分級管理的要求檢查企業各項管理制度的執行情況,確保責任得到有效落實和規章制度的有效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