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獻釗
核心素養是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靈魂,是體育課堂教學的聚焦點和著力點,而深度學習則是促進學生課程核心素養形成與發展的必經之路。水平五(高一)《籃球:傳切配合(縱切)》一課以核心素養為導向,以有效問題為支架,以真實情境活動創設為依托,以合作實踐為驅動,著力于籃球知識的關聯、遷移、重組與凝聚,積極實施結構化教學,通過“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有效促進高階思維的發展和關鍵能力的提升,促成學生深度學習的發生。
一、核心素養導向下學習目標結構化預設可觀、可測
該課學習目標設計凸顯了核心素養發展導向,“以終為始”逆向設計,從線、面、體三維建立立體空間,描述了核心素養發展目標,即“能會什么”“能應用到何種程度”“能施以厚澤哪些品德”。如,基于現場教學,確定了學生不僅能學會傳切配合技術,而且能在3VS2教學比賽的條件下運用,發展學生變向跑的能力,培養積極鍛煉的健康行為,同時厚澤“團結協作、遵守規則、勇敢頑強”的體育品德,具體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1.運動能力目標預設
課前教師充分了解學情,明確了學生配合意識、技能綜合運用以及籃球比賽的完整體驗是潛在的發展水平,預設了最近發展區的學習目標,如,目標描述為,能夠說出傳切配合的戰術方法與運用時機,能夠和同伴配合做出傳切配合的動作,并能在3VS2教學比賽中運用。“說”“做”“運用”三者行為動詞不僅呈立體遞進關系,而且具有精確性、具體性和可操作性的基本特征。
2.健康行為目標預設
教師基于傳切配合跑位、假動作切入以及合作對抗等戰術特點,對學生體能要求較高,對此,更需靈活變向能力和積極的態度。在健康行為目標的制訂中細化了目標,如,目標描述為:積極參加體能練習,發展變向跑能力。文字雖短,但抓住了核心,使健康行為目標更聚焦,同時也具有可觀、可測的特征。
3.體育品德目標預設
教師抓住了籃球運動的項目特點,通過傳切配合的學、練、賽活動,能夠培育應有的體育意志品質和精神,如,目標描述為:在學練和比賽中表現出團結協作、遵守規則、勇敢頑強的品質。目標制訂貼近籃球傳切配合學、練所蘊含的體育品德素養培養的價值和意義,行為表現可觀、可測,“立德樹人”落到了實處。
二、教學內容結構化設計,為學生從淺層理解走向深度學習奠定基礎
結構化教學是幫助學生建立對體育運動、健康生活的整體認知,掌握體育知識、技能和方法,發展思維品質,提升綜合應用能力,提高思想認識水平的重要法寶。
該課在教學內容設計上,體現了《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所倡導的學科大概念統攝下的教學系統化、整體化和教學內容結構化要求。教師結合學情和籃球運動的特點,基于學以致用、融會貫通的目標,巧妙地將籃球運球、跑位、傳球和投籃等知識和技能之間關聯、遷移與整合,進行有邏輯、有序列、有體系的結構化設計,注重學習內容的疊加性和遞進性。如,首先設計了行進間傳接球接上籃練習,引導學生嘗試傳接配合;布置2VS2對抗練習,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如,在防守下傳球、如何擺脫防守切入籃下等,引出本課學習任務傳與切;然后設計了如何學習傳與切的練習,通過多種形式和方法的傳接球練習鞏固傳接球技術,接著任務升級進行假動作接切入練習:從模仿練習到在防守下的切入練習,再進行傳切組合的(縱切)配合練習,并借助(標志物)強調切入路線與身體姿勢,在消極和積極防守時,又強調切入時機傳球的方式、時機和球的落點等;最后安排了3VS2比賽和2VS1比賽傳切配合運用練習。整個學習內容設計與安排結構完整、層次清晰,為學生從淺表理解走向深度學習奠定基礎。
三、創設真實問題情境,助推深度學習發生
學習目標的實現需要學生的“真實性學力”,“真實性學力”需要借助“真實性學習(深度學習)”培育,而“真實性學習”只有在真實性情境中才會發生。換言之,課程核心素養的落地呼喚深度學習和真實性學習情境。
該課教學依據籃球運動項目特征,基于傳切配合重難點的解決,結合學情,創設了“問題驅動情境”“組合練習情境”“真實比賽情境”,從而讓學生深度參與、深度探究、深層理解、深刻感悟和深度拓展,助推了深度學習的發生。
1.創設“問題”驅動情境
行進間傳接球接投籃練習環節,用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跑動、如何切入、如何示意傳球?在2VS2對抗練習環節,用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在對方防守下如何傳球?如何擺脫防守切入籃下……引發了學生的深度思考,激發了學生深度探究的興趣。
2.“組合練習”情境
在傳接球環節,教師安排了多種形式的傳接球練習:雙手胸前傳接球及反彈球練習;雙手頭上傳接球練習;單手體側傳接球練習;傳接球對抗練習。由2人到3人,由對傳到對抗,由單一到多樣,提升學生的傳接球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技能,為實現“會打比賽”目標儲備了關鍵能力。
3.深度拓展“真實比賽”情境
在3VS2比賽和2VS1比賽情境中,教師打破常規比賽規則的限制,拓展比賽規則,要求控球隊員只能運1次球,進攻隊用傳切配合投進球得3分,其他方式進球得2分;未上場的隊員認真觀看比賽,區分本隊是否使用傳切配合完成進攻并計分。這樣既有特殊規則又有不同分工,強化了傳切配合在真實情境下的運用,有助于學生團隊配合、合作交流等關鍵能力的培養。
四、優化建議
完善“問題鏈”設計,使其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如,在緊逼情境下,成功的傳接球要滿足哪些條件?在積極防守下,如何虛晃擺脫防守,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在傳切配合時,如何與隊友進行交流,從而達到默契配合?這些開放性問題的提出,能引導學生深度思考,進一步促進學生從整體視角深刻地理解籃球運動的本質,引發學生在真實情境中,主動運用已有知識與技能解決實際中的問題,進而形成系統高效的運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