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秀永 王愛東 張正波
根據水利部發布的《中國水土保持公報( 2020 年)》,2020 年全國水土流失面積269.27萬km2,約占國土面積的28%,可見我國水土流失問題相當嚴峻。近年來,在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推動下,我國經濟發展與自然生態關系逐漸和諧,同時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水土流失面積逐年減少,水土保持工作在發展理念、管理方式、技術方法等方面實現了跨越發展,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水土保持在促進鄉村振興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本文圍繞水土保持工作對鄉村振興的促進展開論述。
《中國水土保持概論》一書主要針對中國新世紀水土保持新理念、新技術、新動態、新成果和新方法進行全面系統的總結,為相關行業管理人員、科技工作者、大專院校學生及其他相關人員及時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提供便利。全書共11 章內容,基本涵蓋了當今水土保持行業發展的主要領域,反映了當今水土保持學科和實踐發展的新成果,主要包括自然地理背景、水土流失狀況、水土保持發展歷程、區劃與規劃、綜合治理、預防與監督、水土流失監測、信息化建設、科技發展戰略與展望等內容。
水土保持是國家整治水土流失、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一項長遠國策,是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措施。水土保持能夠有效涵養水源,保障土壤質量,為工農業經濟發展奠定基礎。水土保持工作重點在鄉村地區,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
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治理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會帶走肥沃土壤,對農業生產造成嚴重破壞;流失的泥沙會淤積河道,不利于防洪;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災害與水土流失也有較大關系。據統計,我國每年因水土流失問題造成直接或間接經濟損失相當于GDP 總量的3.5%。水土保持是針對水土流失問題而制定的具體舉措。第二,改善生態環境。生態環境是人類發展和生存的基礎,水土保持能夠涵養水源,固化土壤,減少河道淤積,減輕干旱,恢復植被,營造良好生態環境。第三,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國民經濟發展離不開土地和水資源,水土保持能夠減少土壤中水分流失,減輕土壤干旱和沙化的危機,為工農業發展提供土地和水源保障,尤其對于農業生產,能夠保障土壤生產力,確保農業穩產高效。
水土保持對鄉村振興的促進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保障農業發展。鄉村振興離不開農業發展。水土保持能夠有效減少土壤中水分流失,為農作物生長提供較為充足的水分保障,避免土壤缺水影響農作物產量。同時,水土保持還能有效降低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壤肥力下降,保持土壤中氮、磷等有機肥料儲量,保障土壤生產力。此外,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業生產發展朝著有機農業方向發展,水土保持能夠促使土壤保持天然養分,為有機農業發展提供基礎保障。第二,保障鄉村人居環境安全。人居環境安全是鄉村振興戰略實現的基礎保障。水土保持能夠減少鄉村水土流失造成的水源缺乏和滑坡、泥石流等災害問題,通過恢復植被,減少地表徑流,固化土壤,使得農村地區人居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第三,美麗鄉村建設的生態保障。在生態文明建設的推動下,美麗鄉村建設成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內容。水土保持是解決水土流失問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舉措。水土保持能夠通過科學規劃,有效解決農村水土流失問題,對農村地區田地、道路、山林、河流進行綜合治理,實現土地穩固、道路綠化美化、山林樹木茂密、河流清潔順暢,有效提升農村地區生態環境水平和質量,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生態保障。第四,推動鄉村旅游產業發展。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已成必然趨勢,很多地區依靠自身優勢發展旅游產業,成為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水土保持是農村地區發展旅游產業的基礎,水土保持能夠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為鄉村地區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為旅游產業發展提供保障;同時能夠改善生態環境,恢復農村地區良好自然風光,為農村地區發展生態旅游和特色景觀做好基礎資源保障工作,推動農村地區旅游產業發展。
綜合上述,水土保持工作是利國利民的大事,對于國民經濟發展和保障民眾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同時還能夠改善生態環境,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工作。此外,水土保持是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能夠保障農業發展、鄉村人居環境安全,是美麗鄉村建設的生態保障,是推動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基礎力量。因此,我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要將水土保持作為基礎性工作來抓。
作者簡介:謝秀永(1976—),男,山東兗州人,濟寧市兗州區水務局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農田水利、水土保持
王愛東(1977—),女,山東兗州人,濟寧市兗州區大安鎮政府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農田水利
張正波(1972—),男,山東濟寧人,濟寧市水利事業發展中心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水資源管理及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