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貝











玉林市玉州區第五實驗小學(以下簡稱“玉州五小”)有一個中草藥種植園,在那里,每個班都有一塊中草藥種植地。每年,學生們都要選擇3~5種中草藥進行培育,并負責澆水、施肥、捉蟲、松土等日常護理工作。到了學校的采摘節,各班就可以分享勞動成果了。這個中草藥種植園就是“澤·惠本草實驗園”,該實驗園不僅是學生勞動學習的場所,更是學校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玉州五小依托當地的耕讀文化、草藥文化,以中醫藥文化傳承為主思路,匯編《惠植本草》校本課程,每周定時組織學生學習校本課程。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種中草藥、辨中草藥、制中草藥,了解各種中草藥的藥理和種植技巧。
學校除有“澤·惠本草實驗園”外,還有班級種植長廊。每條教室走廊的多層花架上,放置的都不是普通的花草盆栽,而是中草藥盆栽。花盆中種有板藍根、鐵皮石斛、蘆薈等。學生們在班主任的指導下護理這些中草藥植株,并觀察、記錄植株的生長情況。在護理中草藥植株過程中,學生既鍛煉了動手能力,又培養了科學觀察事物的能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種植的中草藥長大了,可采摘了,學生們小心翼翼地按老師的要求采摘中草藥,然后將中草藥送到學校的“澤·惠本草實驗室”晾干。待中草藥晾干后,老師會帶領學生們把艾草、陳皮、薄荷、紫蘇、蘆薈、菖蒲、川貝等中草藥制成香囊、養生錘、口紅、秋梨膏、冰糖川貝檸檬羹、古法香油等。看著自己種植、采摘的中草藥搖身一變,變成了可以吃的甜品、可以用的日用品,學生們都開心極了!
為了提高學生對中草藥的認知水平,學校整合周邊資源,組織學生走進玉林南藥種苗生產中心開展研學活動。學生們一邊觀賞玉林南藥種苗生產中心的大型種植園內種類繁多的中草藥,一邊聽講解,一邊記錄各種中草藥的名稱、習性等,學習中草藥知識。
學校還從跨學科綜合實踐的角度引導學生繼承發揚中草藥文化。語文老師帶領學生圍繞“歌詞里的中草藥”“古詩詞里的中草藥”“名醫故事大講堂”“《本草綱目》中有趣的藥名”等主題開展探究性學習,并讓學生撰寫中草藥種植日記、中草藥植株生長觀察日記;道德與法治課上,老師帶學生了解蘊含中草藥文化的傳統習俗;美術課上,老師指導學生創作中草藥畫冊、手抄報、標本畫等;音樂課上,老師創編課本劇《藥香》《本草寶藏》等,讓學生以表演的形式宣揚中草藥文化,做中草藥文化的小傳承者。
通過學習和實踐,學生們都成了“小藥王”。他們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課外:發現長輩有腰酸背疼的情況,就制作養生錘來讓長輩舒筋活絡;發現家里蚊蟲多,就調制紫草膏驅蚊;到了秋高氣爽的季節,就熬制秋梨膏沖水喝;家里有人咳嗽,就熬制冰糖川貝檸檬羹給家人潤肺止咳;冬天天氣干燥,就給媽媽制作草本潤唇膏……隨著不斷地學習,學生們會制作的東西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熱愛中草藥文化。
2022年,玉州五小的“澤·惠本草實驗園”獲評廣西中小學創新、特色實驗室優秀案例。學生通過“識本草”“植本草”“賞本草”“制本草”四大課程體系與系列實踐活動,感受中草藥文化的魅力;在中草藥產品的研發中,培養科學思維及創新能力,傳承中草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