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整理|本刊記者 楊燕 供圖|山東省交通運輸廳

威海碧海金沙
從縣城到鄉村、從縣鄉公路到鄉村小道,條條公路縱橫交錯,將山東省內的一個個村莊與廣闊世界緊緊相連,成為幫助村民脫貧致富的幸福大道……近年來,山東省緊抓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重大機遇,牢牢把握“交通成為中國式現代化開路先鋒”的戰略定位,堅持將“四好農村路”建設作為服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載體,以加快旅游路建設、實現交旅融合為突破口,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邁入新征程。
近年來,山東省緊抓交通強國“四好農村路”建設和深化農村公路體制改革試點機遇,矢志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實現了“建管養運”四方面能力的顯著提升。
在山東省泰安市舊縣鄉姜溝村,村民們駕車滿載農副產品,順暢地行駛在附近已經通車的黃河壩上公路。“這條路沒修之前很難走,尤其是下雨后出現不少泥坑。現在路已修好通車了,還設置了圍擋,我們管理農田、收莊稼、運貨物都更安全方便了。”姜溝村村民張吉慧難掩喜悅地說。
“十四五”以來,山東省共完成新改建農村公路2.1萬公里,進一步構建和完善了便捷高效的農村公路骨干網絡、普惠公平的農村公路基礎網絡。全省農村公路路網規模達到26.3萬公里,密度為每百平方公里186.19公里,縣鄉道三級路及以上比例為62.9%。全部鄉鎮、建制村實現通瀝青(水泥)路,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農村村內道路基本實現“戶戶通”,行政村通6米以上雙車道公路的比例達68.9%。全省農村交通基礎設施條件得到全面改善,新改建道路建設標準高、安全性能好、路域環境美、運營服務佳,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當好開路先鋒。
此外,山東省還打造了236條、2650公里的“公路+旅游”“公路+生態”“公路+產業”等融合發展樣板路,串聯起眾多景區,帶動輻射400多個鄉鎮,惠及1000多萬居民,有效盤活了農村地區的資源,增強了“造血”功能,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科技助力、上下聯動、全民參與……隨著“路長制”的推進,讓山東境內的農村公路有了“高顏值”。
近年來,山東省創新推動實施農村公路“路長制”,推行實施覆蓋縣鄉村道的“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干群聯手、社會共治”獨具山東省特色的“路長制”管理養護體系,力爭形成新時代山東農村公路治理新格局。
其中,東營市所有縣區全部按照“總路長+分路長”模式,全部實現農村公路“路長制”全覆蓋,共形成“總路長5人總管全局,縣級路長70人、鄉級路長441人、村級路長1933人各負其責”的農村公路“路長”體系。青島市則印發了《青島市推進農村公路“路長制”工作方案》,成立青島市推進農村公路路長制工作專班,搭建起市級、區縣、鎮村“1+7+N”工作架構,建立了市級“領導小組+辦公室”、區縣“總路長+路長辦”、鄉鎮和村委會“路長+專管員”的長效管理體系,實現全市農村公路“路長制”覆蓋率100%,路長信息公示牌設置率100%。
農村公路“路長制”的實施只是山東省持續完善管理體系的一個縮影。在此過程中,山東省廣開渠道、多措并舉落實資金等要素保障工作,為農村公路建設注入生機和活力。“十四五”時期,山東省級及以上資金累計投入92億元,采取以獎代補和“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模式,支持市縣“四好農村路”建設。在此過程中,山東省充分利用農村公路“以獎代補”考核數據支撐系統,對全省農村公路項目進展和資金使用等情況跟蹤調度,及時掌握動態進展。
自2017年以來,交通運輸部聯合有關部門持續開展“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創建工作以來,山東省共有12個縣(市、區)被確定為“四好農村路”國家示范縣創建單位,數量名列前茅,帶動了山東全省“四好農村路”高質量全面發展。
為進一步鞏固“四好農村路”建設成果,發揮以點帶面的示范引領作用,山東省印發《“十四五”時期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創建工作方案》,堅持突出示范引領,對示范創建范圍、工作程序,申報流程、創建機制、支持政策,以及典型經驗推廣等做出具體要求,2023年內累計評選出7個省級示范市創建單位、23個省級示范縣創建單位,示范創建過程中不斷加快完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組織、資金、考核、技術等保障體系,補齊鄉村道路管護短板,構建新型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長效機制,為下一步創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奠定基礎,打造高品質農村公路。
在濟南市歷城區,工作人員可以通過“1+6+N”智慧交通監管平臺,對全區范圍內349條縣鄉村道路進行大數據監管。“這是我們結合本區特色打造的監控平臺,涵蓋了道路建設管理、交通行政執法、重點路段點位管控等全行業鏈條。”歷城區交通運輸局的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通過監控平臺,全區范圍內每一條公路的名稱、經緯度、所屬路線等信息清晰可見,實現了“一路一檔”。
“十四五”時期,山東省著重提升農村公路管護效能,不斷探索強化信息技術新應用,實現決策精準化新突破,以構建基于“互聯網+”的農村公路智能化管理養護平臺為依托,以物聯網、地理信息、遙感影像、多媒體等充分融合的信息技術應用為支撐,逐步建立“省-市-縣-鄉-村”全面覆蓋、信息共享、業務協同、高效便捷的農村公路智能化管養系統,提升管控精準化水平,落實日常養護責任。目前,山東年平均實施養護工程1.8萬公里,比例達7%。

臨沂市沂水曹姚路
此外,2022年以來,山東省級層面每年投入4900余萬元,用于24.7萬公里道路路面自動化檢測,實現具備條件道路全覆蓋,經檢測全省路面優良路率為72.1%,基于此,山東省科學研判數據,精準編制養護方案。
同時,山東省還持續開展公路設施精細化提升行動,5年來,全省共改造危舊橋梁3569座,提前完成了2020年危舊橋梁庫中1772座危橋清零任務;實施重要村道安保工程1.1萬公里,完成18.4萬處農村公路平交道口和857處鐵路道口安全整治,農村公路安全暢通水平顯著提升。
利用農村路網,運營好城鄉公交系統,方便農民生產和生活,是“四好農村路”在運營方面的重要任務。2022年,山東持續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建設,全省具備條件的建制村100%實現通客車,農村客運公交化率達96%以上。同時,建成農村公路驛站157個,成為更好滿足居民出行服務、展示交通運輸行業形象、帶動“路衍經濟”發展的重要“補給站”。
為了充分發揮“四好農村路”在推動農村社會經濟發展方面的作用,近年來,山東省把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作為重要方向推動,在線路融合、場站融合、車型創新和信息共享等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探索。其中,2022年全年,山東省就建成農村客貨郵融合站105個,開通客貨郵融合運營線路152條,惠及行政村3004個,以更有力的舉措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促進了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面推動了農村客貨運輸的高質量發展。
一條條蜿蜒交織的農村公路,溝通了廣袤城鄉,更串聯起一個個美麗鄉村……“十四五”期間,山東全面開展“四好農村路”提質增效專項行動,推進建設交通強省,優化路網結構,提升養護水平,增強通行保障能力,全力推進農村公路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提高農村交通通達深度和服務鄉村振興能力,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當好開路先鋒。
“以前杏花節的時候,游客來這賞花進出是‘老大難’,不少來玩的人就此打了‘退堂鼓’。現在,縣里對附近公路進行了提升改造,來我們這里賞花、采摘的游客也越來越多,我們村真正靠杏花蹚出了致富路。”日照市五蓮縣駝石溝村村民鄭德鵬深有感觸。
近幾年,五蓮縣對通往駝石溝村43 公里的呂街路進行系統升級改造,貫通鄉村各個景點,讓全域旅游更加融合、更有活力。該縣將建好“四好農村路”同鄉村振興、全域旅游、產業發展有機結合,架起統籌城鄉融合發展的橋梁,實現采摘園、農家樂、電商等多產融合發展,既活躍了鄉村,又富裕了村民。
“四好農村路”高標準建設,不僅打通了山東省的產業發展路,還完善了村級末端的物流節點,為構建縣、鄉、村三級物流網絡,暢通農產品進城、生產生活物資下鄉雙向流通渠道提供了基礎保障。
東營市利津縣共投資1.46 億元,沿黃河新改建農村公路54.6 公里,全面改善了黃河灘區交通物流條件,為黃河灘區提供了對外交通大通道,帶動利津縣鹽窩鎮周邊126 個村的畜牧產業、陳莊鎮周邊94 個村的瓜果種植業,培育打造黃河口灘羊、臨河蜜甜瓜、汀羅香菇等高品質金字品牌,帶動周邊居民就業10 萬余人,農民可支配收入指標連續兩年增幅超8%。
……
小村莊折射大變化。“十四五”初期,山東省政府印發《全省“四好農村路”提質增效專項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山東省新建、改造農村公路4萬公里,具備條件的行政村通公交化客車、農戶通硬化路,農村物流通達率、公路養護率、路長制覆蓋率達到100%,建成布局合理、連貫城鄉、快捷通暢、服務優質、安全綠色的農村公路體系。
如今時間已過半。據統計,截至2023年7 月底,山東省已累計完成投資168 億元,完成年度投資任務的78.5%。完成新改建農村公路5644 公里,路面狀況改善工程完成11307 公里,危舊橋改造工程完成178 座,重要村道或三級及以上村道安保工程完成2227 公里,分別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81%、62%、59%、74%。
隨著“四好農村路”提質增效專項行動的不斷推進,如今走在山東的農村公路上,聞得見花香,看得見水流,憶得起鄉愁。
泰安市岱岳區道朗鎮北張村,安臥在群山環抱之中。當地新建主要道路的同時,疏通農村公路“毛細血管”,為特色農產品、旅游資源等提供了有力支撐。
“2023年,岱岳區計劃投資1.5 億元,新改建‘四好農村路’105 公里,完成123 公里預防性養護工程,實施農村公路安防設施改造30 公里。”岱岳區交通運輸局局長趙平說。
據介紹,2023年,山東省將實施新改建農村公路7000 公里、改造危舊橋梁300 座、實施路面狀況改善工程1.8 萬公里、重要及三級公路以上村道安保工程3000 公里,并通過爭取要求保障、細化分解任務、明確落實責任、定期跟蹤調度、按月通報督導等方式,穩步推動各項工作順利實施。
“‘十四五’時期后兩年,山東省交通運輸系統將繼續實施‘四好農村路’提質增效專項行動。”山東省交通運輸廳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將重點圍繞路網提升、道路通達、通行安全保障、融合發展示范和運輸服務升級“五大工程”,到2025年實施剩余2 萬公里農村公路的提檔升級工程,提升農村公路服務品質,完成存量危橋改造,推進完善重要及三級以上村道安全設施工程,提升農村公路安全通行水平,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和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力量。
>鏈接
提質增效專項行動的“四個提升”
提升管理養護的執行力 以推行農村公路“路長制”實施為抓手,構建新型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長效機制,補齊鄉村道管護短板。
提升服務鄉村振興的支撐力 探索豐富“交通+”模式,推動建設“幸福小康路”“平安放心路”“特色致富路”。持續推進農村通戶道路硬化實施,進一步提升道路通達能力,提高通戶比例。
提升安全暢通的保障力 對校車路線、臨水臨崖等危險和事故多發路段開展安全風險排查,加快實施提升改造。“十四五”期間,實施農村公路危舊橋改造工程,確保消除2020年底的存量危橋。
提升建設質量的監管力 加快全省公路建設養護基礎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和應用,實現對農村公路項目精準化管理。
近年來,文化和旅游部連續發布“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鄉村建設與旅游發展相得益彰。2023年3月,山東提出,將充分利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的重大機遇,構建交通與旅游融合發展新格局,帶動全省農村公路建設轉型升級,把旅游公路打造成為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和國家文化公園標志性工程。

威海市松林觀海旅游公路
石墻灰瓦,黃漆木門,翠竹掩映。在威海市文登區高村鎮慈口觀村,民宿小院錯落有致地散布于鵂鹠山腳下。對于慈口觀村村民張桂珍來說,收拾一個小院能掙60元,每天拿出中午的時間收拾4個小院就能掙240元。她還把在城里務工的兒子叫了回來,從事生態農業土建工程,每月工資7000多元。
慈口觀村的快速發展,得益于威海市依托多條農村公路打造的千里山海自駕旅游公路。這條公路途經4個區市、46個街鎮、400個鄉村、80個鄉村振興樣板片區。
近年來,威海市聚焦“山海融合、四季融合、交旅融合、軟硬融合”,按照“政府主導、交通搭臺、文旅唱戲、部門協作、地方合力”的工作模式,創新交旅融合發展新模式,高標準打造了1001公里的千里山海自駕旅游公路,把整座城市變成一個“沒有邊界的大景區”,帶動全市游客數量和旅游消費年均增長率達到10%以上。
千里山海自駕旅游公路,將威海全市的八大片區、32個鎮街串聯成線,覆蓋全市90%以上旅游資源,將沿線100余處綜合服務區、休閑驛站、房車營地、田園綜合體、休閑采摘園、農家樂、漁家樂等與鄉村振興眾多樣板片區、重點工程、產業基地緊密結合。
“威海市大力發揮‘公路+N’功能,會同文旅、海洋、農業等部門,將優質農業旅游項目、海洋項目、工業旅游項目等一體打包推介,催生經濟發展新動能新模式,打造特色發展新引擎。”威海市交通運輸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下一步,威海市將進一步打響千里山海自駕旅游公路品牌,全力構建“一路促一環、一環促一網、一網促全域”的旅游公路網。
其實,威海市千里山海自駕旅游公路只是山東省圍繞省委省政府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山東段)建設和文化體驗廊道建設部署,聚焦黃河、大運河、齊長城、黃渤海、沂蒙革命老區五大旅游資源富集區,謀劃構建“外部交通快捷,內部交通順暢,慢行交通豐富”的“快進慢游”旅游交通體系中的其中一條旅游環線。
“為了進一步強化‘四好農村路’融合服務功能,山東省以旅游公路建設為突破,在推動交旅融合發展方面先行先試、積極探索,全面推進全省旅游交通網建設。”山東省交通運輸廳相關工作人員表示,2023年,山東提出以“行游一體、人在路上、路在畫中”為體驗目標,將規劃形成東部“千里濱海”、西部“魯風運河”、南部“紅色沂蒙”、北部“黃河入海”、中部“長城尋跡”五大主題風景道,計劃到2025年,完成2758公里農村公路旅游路改造提升,基本建成全省“東西南北中、一環游山東”旅游風景道總體布局。其中,2023年計劃完成1229公里,占總里程的44%,截至7月底,已全部開工,并建成751公里,占年度計劃的61%。
布局藍圖已繪制,如何高效完工才是關鍵。在此過程中,山東省交通運輸廳多措并舉,從強化頂層設計、強化要素保障、強化部門聯動、強化科學監管等方面,護航旅游公路改造提升工程。
——強化頂層設計 山東省印發《山東省旅游交通網主骨架布局規劃(2023-2030年)》《山東省旅游公路建設指南》《山東省旅游公路建設指導意見》《關于加強2023年度省級鄉村振興重大專項(“四好農村路”)資金管理的通知》等,明確發展方向、任務目標和工作要求等,為全省農村公路和旅游公路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和保障。
——強化要素保障 在土地保障方面,山東省交通運輸廳通過加強與自然資源部門溝通協調,落實農村公路新改建、錯車道建設用地政策,協調解決建設用地手續等。
為了保障建設資金,山東省交通運輸廳還積極爭取中央車購稅和燃油稅返還資金用于農村公路項目,與山東省財政廳聯合印發《山東省旅游公路建設項目省級獎補資金暫行標準》,對入庫并建設的旅游公路項目給予獎補,發揮激勵引導作用。
“在資金分配時,我們充分考慮各地經濟發展差異,對財政困難縣、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等特殊縣,在資金原獎補標準基礎上上浮10%予以支持。”山東省交通運輸廳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他們還繼續把“四好農村路”省級資金納入涉農資金整合約束性任務管理,通過“年初預撥、年終清算”和“大專項+任務清單”方式,由市縣統籌用于農村公路建設和養護,確保專款專用。
——強化部門聯動 山東省將農村公路和旅游交通網主骨架建設納入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工作機制,省、市、縣三級按照“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分工負責、共同推進”的思路,建立省級頂層設計、市級統籌組織、縣級實施推進、社會積極參與的推進機制。
市、縣級政府則將旅游交通網主骨架建設納入市、縣級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工作機制,成立由市、縣級政府主要負責人任組長,交通運輸部門牽頭,各相關部門聯合,各司其職的多級工作專班體系,及時解決建設推進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按照屬地管理原則,集中力量整合公路沿線資源,建立清單化任務目標,全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和旅游公路建設。
——強化科學監管 山東省政府將農村公路和旅游風景道建設推進工作納入對省市督辦的考評中,建立常態化調度機制,強化建設組織調度。根據年度清單化工作臺賬,逐項調度進展,一月一通報。同時,實施現場督導,按照季度開展重點項目現場督導,確保項目建設;加強考評激勵,將旅游公路項目建設推進情況納入年度省對市“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考評。
每年山東省都將評選出5個旅游風景道建設推進示范市,并予以通報表揚,給予不少于3000萬元的省級獎勵資金,用于支持旅游公路建設;對進展緩慢、推進不力的市進行約談問責,一年內受到兩次以上約談的市,將被取消評優資格。
……
一項項措施的精準落地,使得山東省旅游公路的建設工作穩步推薦。未來,山東省將建立三年動態項目庫和年度建設計劃,并突出旅游重要節點因素,進一步細化各項目完工時間,帶動實現交旅深度融合,打造山東旅游交通新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