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評論員
農村公路是保障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的基本條件,是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先導性、基礎性設施,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支撐,對于農村居民脫貧致富奔小康,對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于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都有重要的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村路網持續延伸,通達、通暢程度大幅提高。10年來,全國共新改建農村公路約253 萬公里,解決了1040 個鄉鎮、10.5 萬個建制村通硬化路難題,實現了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如今,一條條農村公路通村暢鄉,成為民生路、產業路、致富路,為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帶去了人氣、財氣、福氣。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好農村路”的重要指示,深刻闡述了農村公路發展為了誰、干什么、怎么干等重大問題,具有深刻理論內涵和重大指導意義?!八暮棉r村路”修的是路,改變的是農村面貌,聯系的是黨心民心,鞏固的是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從打好脫貧攻堅戰到鄉村振興,“四好農村路”是破解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瓶頸的關鍵,是確保小康路上不讓任何一個地方因交通而掉隊的底氣所在,也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重要基礎設施,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堅強保障。
這些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四好農村路”建設,連續在中央一號文件、政府工作報告中對農村公路作出部署?!掇r村公路養護管理辦法》《關于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的意見》等一系列法規和政策性文件相繼出臺,使農村公路制度體系更加完善。各地將“四好農村路”納入政府績效考核,全面實施“路長制”,“政府主導、部門協同、行業主抓、社會參與”的農村公路治理格局逐步形成。農村公路基本實現“有路必養”,優良路率持續提升?!翱h道縣管、鄉村道鄉村管”的體系已經確立,“以縣為主、分級負責、群眾參與”的養護格局初步形成,農村公路便捷通達、安全運行、養護體系、服務功能基本實現。
當前,我國農村公路仍存在基礎路網通達深度和服務能力不足,路況水平不高,農村與國省干線公路、村內道路銜接程度不夠等問題,擴大農村公路有效投資和有效供給、完善城鄉物流體系還有很大空間。2022年中辦、國辦印發的《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要求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繼續開展“四好農村路”示范創建,推動農村公路建設項目更多向進村入戶傾斜。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我們要深入實施新一輪農村公路建設改造,推動農村公路養護資金及管理機構運行經費和人員支出按規定納入地方一般公共財政預算,加大農村公路相關就業崗位開發力度,促進農村居民就地就近就業增收,進一步健全完善“路長制”組織體系、運行機制,大力發展“路衍經濟”,推進農村公路與沿線配套設施、產業園區、旅游景區、鄉村旅游一體化建設。
“四好農村路”是黨和政府與廣大老百姓的連心路,承載著億萬農民兄弟的致富夢想。我們要把高質量的“四好農村路”與建設交通強國有機結合,加速農村公路提檔升級,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穩步擴大農村公路網絡覆蓋程度,積極推進農村公路聯網成環,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