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鄔菁 黃伶
2005年,大學在讀生黃曉維以無償獻血的方式度過了自己的21歲生日,也開啟了他長達18年的無償獻血之路。如今,在湖北省武漢市第一迎賓路城市窗口,他面帶微笑,把最美的風景送給來漢的客人。
皮膚黝黑、身材挺拔、健康陽光、話不太多、笑起來很有感染力,這是大家對黃曉維的第一印象。扎根高速公路一線十余載,黃曉維立足收費崗位,不畏寒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專多能”的新含義。
黃曉維是湖北省級“本禹志愿服務隊”——武漢機場路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機場路公司”)“微笑天河”志愿服務隊100 余名志愿者中的一員。2005年12 月26 日,還在讀大學的他以無償獻血的方式度過了自己的21 歲生日。與此同時,他特地多留了2 毫升血樣,登記加入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一次嘗試,黃曉維堅持了18年從未間斷,累計獻血198次,獻血量超過6.4 萬毫升,相當于將全身的血液換了15 次,捐獻的血液足以讓400 人得到及時救治。
武漢這座英雄城市,10年連續五次獲評“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武漢血液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項征國說:“一座城市有如此龐大的獻血力量,不僅是武漢熱血事業發展的印記,也是城市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桿。”
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百次無償獻血紀念章、24 枚江城獻血紀章、武漢市崗位學雷鋒標兵……這些榮譽證書、獎杯獎牌都是黃曉維堅持公益事業的見證。近年來,黃曉維累計參加公益活動百余次,已有5 名同事在他的帶領下成為固定獻血者。除此之外,他還積極發動身邊家人朋友加入志愿者行列,爭當志愿服務的科普員、宣講人。他經常帶上愛人、女兒一起參加環保行動、關愛老人等志愿服務活動。他的事跡曾多次獲得《人民日報》、武漢電視臺等主流媒體的報道。
這份對公益事業的熱情同樣激勵著黃曉維在收費員崗位上發光發熱。參加工作10 余年來,黃曉維一直以積極的工作態度詮釋著他對高速公路事業的全部熱情。
武漢市區至天河機場高速公路跨河穿湖,惡劣天氣頻發,迎賓保衛任務重,應急處置時效要求高。每天上崗前,黃曉維總提醒自己要更用心一點、更仔細一些。通過不斷努力,他練就了一手穩、準、快的收費本領,被武漢機場路公司評為“星級收費員”。每當遇到車輛爆胎的司乘、無意識走上高速公路的老人……他都會第一時間提供幫助。每當談起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他的臉上都會泛起讓人溫暖的笑意。
日常工作中,他總是面帶微笑,真誠親切地迎接過往司乘。“您好,請稍候……一路平安,再見。”這幾句簡短的文明用語,是黃曉維用熱心和耐心在收費員與司乘人員之間搭起的暖心橋梁。
在平凡的收費崗位上,他抒寫著不平凡的人生。在晝夜車流不息的車道里,過往司乘帶走的是滿意的微笑,留下的是對“楚天第一門 大美機場路”窗口形象的贊譽。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神州大地。為守好武漢市的北大門,武漢機場路公司迅速組建了防疫突擊隊。黃曉維是當時第一批報名的員工。他們駐守在公司100 多天不曾回家,護送全國來漢醫護人員十萬余人,指引1.8 萬噸防疫物資安全抵達目的地,為英雄之城奮力筑起了一條高效暢通的生命救援通道。他們不懼烈日高溫炙烤、不畏嚴寒頂風冒雪,春夏秋冬周而復始。他們風里來、雨里去、不分晝夜地奮戰在一線,用實際行動踐行“交通人”的初心。
黃曉維堅持身體力行、踐行志愿精神,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人間大愛”和當代青年的責任擔當,為擦亮“楚天第一門 大美機場路”品牌形象貢獻著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