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供圖|紹興市柯橋區公路與運輸管理中心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結合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和全省美麗鄉村示范縣創建,按照“修一條鄉道,造一片風景,富一地百姓,正一方風尚”的建設理念,打造“稽山舜源”“鑒水流韻”“蘭桂芬芳”“平王秀色”等示范景觀帶,全力推進浙江省“美麗經濟交通走廊”創建。

組圖:在柯橋區以平王線為代表的最美農村路,就像一根金絲銀線,串起了千家萬戶,繪出城鄉共富同心圓。

平王線上不同時期建成的3座橋,訴說著公路的變遷。
平王線是“平王秀色”示范景觀帶的主要游覽線路,也是會稽詩路黨建示范帶的主要組成部分,行政等級為縣道。起于平水鎮平水大道,終于王壇鎮紹甘線,路線全長23.248公里,沿線涉及平水鎮梅園村、祝家村、宋家店村、合心村、王化村、小舜江村、王壇鎮舜皇村、肇湖村、坎上村、沙地村、王壇村等兩個鎮11個行政村。2008年至2016年柯橋區累計投入3.2億元,先后分3次對平王線進行全過程、全路域、全方位打造。平王線先后完成日鑄嶺隧道8公里線位遷改和公路拓寬建設,完善排水及交通安全設施等,增加路燈照明、公交候車亭、停車場、公廁、景觀節點等配套設施,并結合公路沿線拆違章、種樹木、改立面、裝路燈、砌圍墻、做小品、治污水、理管線、保整潔“九大專項行動”,對全線弱電桿線進行梳理、局部路段入地,建筑立面改造、環境綜合整治等,使平王線達到“暢、潔、綠、美、舒、安”的美麗公路標準與要求。
平王線注重農村公路與農村經濟一體化開發,從2016年建成至今,公路帶動沿線村莊經濟發展作用十分顯著。
筑巢引鳳 通過新建交通驛站使梅園村增加停車位至300個,解決旅游“停車難”問題,助力蘭若寺遺址、日鑄嶺古道、若耶溪、會稽山峽洞等旅游資源開發,又吸引平水相逢生態園、梅園禪居民宿、桃源里文旅商貿綜合體項目落戶平王線。
破繭重生 通過打通1380米的日鑄嶺隧道,使祝家村通鎮距離由原來半小時的盤山公路縮短至5分鐘,打破制約祝家村經濟發展的“瓶頸”,也結束了祝家村冬季封山的歷史。
產業發展 平王線打通了平水鎮山區毛竹運輸的“最后一公里”,紹興華瀛竹木制品有限公司也因交通便利落戶平水鎮,合心村的毛竹“難運”“難賣”問題被解決。村集體和竹農僅銷售毛竹給該公司,每年就能帶來50萬元至60萬元的增收。
旅游發展 宋家店村以平王線為發展軸,對公路和村莊進行同步景區化改造,宋家祠堂、大巖皮、古銀杏等文化景觀節點得到恢復建造或保護開發,日鑄茶制作技藝、鹿鳴紙生產工藝得到傳承。同時沿線村民自主開發王化溪夏季休閑游,打造了8家“農家樂”、3家民宿和1家養老院,旺季時平均每天游客達到2000人次。
騰籠換鳥 平王線王化村段實施多段“改線”建設,將原來被公路分割的村莊連成一片?!百Y源”互換后,原來的穿村公路變為村內步行街,村內散落的閑置農房也得以連片開發。近兩年,王化村積極探索出投資收益型、資產盤活型等9種有效模式,已累計盤活農房300余間,流轉土地160多畝。僅金秋家園農村養老項目,就為村集體與農民年增收206萬元。
化劣為優 小舜江村地處柯橋、上虞、嵊州三縣邊界,發展一直受限。通過平王線及周邊路網“提速增質”改造與周邊3條高速公路快速路聯通,實現10分鐘可上高速公路和快速路、30分鐘通勤市域、90分鐘通達杭甬和上海,區位劣勢從此轉化為交通優勢。該村每年接待各類單位和社會團體10萬余人次,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翻兩番。
文化復興 為了支持舜皇村舜王廟會這一非遺項目的保護傳承,平王線舜皇村段從原來5.5米的公路拓寬至9米,沿線提供兩處以孝德文化為主題的景觀節點和停車場,為廟會承辦提供充足空間,同時開通旅游專線從魯迅故里景區引流游客。近年來,紹興虞舜文化旅游節每年都以平王線為場地舉辦。
資源共享 平王線在坎上村、王壇村、沙地村之間建設4座橋梁,使原來被南溪、北溪分割的三村連片成塊,為三村聯合建設資源共享提供交通基礎。同時,加密提供公交、自行車等交通服務布局,還提供智慧交通服務?,F三村已逐步形成鄉村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此外,帶動效應已輻射周邊村莊。如平王線成為“網紅公路”后,公路周邊劍灶村落戶“海豐花園”和“十味果園”等農旅項目,實行“統租返包、統一管理、收益兜底”的模式,已輻射農戶超1200戶,促農增收達7600余萬元,平均農戶年收入增加6萬元以上。目前,劍灶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已超600萬元。2022年,平王線沿線11個村莊及周邊有影響的5個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都已超過300萬元。
平王線“融路入景、崇尚自然;因地制宜、適度超前;微改精提、資源共享;保護傳承、文化自信;農民為旨、經濟為先”的設計理念,通過“給、融、借、供”的方式,靈活運用指標,實現農村公路與農村經濟一體化開發的措施可推廣、可復制。
平王線的改造提升,在解決村民便捷出行的基礎上,突出鄉村旅游,串聯起若耶溪、平水相逢生態園、會稽山峽洞漂流、日鑄嶺古道、蘭若寺水庫、御茶灣、宋家店非遺館、安基古民居群、舜駕寺、王化古村、太平里古樹公園、嶺下地下黨史館、小舜江水庫、舜王廟、兩江溪等旅游景點,成為穿行于山水之間,環山繞湖,滿目蒼翠的“騎行天堂”,讓人流連忘返。
現今平王線公路路況優良,實現智慧化營運管理。全線設有入口梅園交通驛站、鎖泗橋交通驛站等6處公路服務點,日鑄嶺、御茶灣、夫妻樹等16處沿線景觀節點,溪上停車場、合心垃圾站、王化村口停車場等12處功能性設施,40余處景觀小品,10余處人文古跡風景奇觀。平王線的改造使公路沿線整體面貌煥然一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得到充分激發。
打造“快進慢游”經濟走廊 柯橋區按照“因地制宜、崇尚自然、融景入路、充分體現自然風貌、地域特色、宜彎則彎、宜寬則寬”的理念,對其及周邊路網進行“提速增質”改造,實現平王線5分鐘到鎮中心、10分鐘能上高速、15分鐘可進城。同時,串聯起了沿途原生態的自然風光與深厚文化底蘊的人文景觀,集“山水林田湖、城鎮鄉村景”于一路,將過去的“瓶頸路”變成了寬闊的“暢游路”。
路域環境整治助力全域美麗 柯橋區在鞏固“兩路兩側”“四邊三化“專項整治成果基礎上,通過新建休閑公園、新增景觀節點和景觀小品、改建停車場等,實現平王線處處有景,步步是景,移步換景,為農村生態經濟開發奠定了基礎。

平王線祝家村
建設交通驛站助力路衍經濟 柯橋區始終把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作為鄉村振興中心任務,為把農民“錢袋子”鼓起來,一直積極探索交農融合發展模式。啟動交通驛站建設計劃,打造具有主題特色、具有休息場所、具有功能設施、具有旅游服務、具有共富作用的“五有”交通共富驛站。選址注重農村內部自主經濟發展,不與民奪利,深耕途徑旅客經濟,為村民和村特色經濟免費發布富民廣告等方式激發路衍經濟,為農村經濟“輸血”,點燃柯橋鄉村經濟發展新引擎。
城鄉一體提供出行同質服務 聚焦人享其行,平王線全線已實現“村村通公交”,以及城鄉新能源公交車和夜公交、城鄉公交一票制(低票價)、智能調度監管等服務全覆蓋。沿線村民通過手機實時查詢公交信息,可以家門口上車,城區下車,一車直達,實現公交出行的“一鍵知曉”和“一鍵抵達”。此外,山區免費就醫公交專線和旅游公交專線讓公交出行服務更豐富。
交、郵、銷保障物流同網同速 通過村級綜合服務站或快遞末端基礎設施建設和“交、郵、銷”三位一體農村物流模式,實現了村級郵快件、農產品投遞、自取和攬收“一站式”服務。通過“區級中轉、鎮級分撥、村級配送”農村物流體系建設,打造城區與山區同網同質電商物流服務體系,有效推動王壇青梅、平水茶葉等百余種本地農產品“走出去”,帶動周邊村民發家致富。

平王線王化村段

平王線小舜江村段
實施全民路長實現全域長治 柯橋區全面實施三級“路長制”和“全民路長”,依托“互聯網+”,實行“全域路長”,提升農村公路基層現代化治理能力,打造“網格無盲區、保潔全天候、服務全時段、監督全過程”的常態化管理網絡。柯橋區“路長制”列入交通運輸部首批典型案例。
持續深化交通基層治理改革 搶抓“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契機,按照“區域性”執法方式,加快交通執法基層站所“隊伍正規化、執法規范化、監管數字化”進程,執法力量下沉鎮街比例高達70.7%,聯動開展“網格化”管理,推進“立體式”聯動治理,完善“1+5”全新執法指揮體系,全面打造交通基層現代化治理改革新模式。2022年共辦理交通運輸行政處罰案件4051件,罰款1385.05萬元,案件數、處罰金額數均位列全市第一。
黨建引領派駐“共富指導員” 柯橋區是駐村指導員制度的萌發地,近年來,柯橋區不斷挖掘和升華制度內涵,以黨建聯盟為引領,深化“縣鄉一體、條抓塊統”改革,建成了平王線等以“美麗公路”串聯的黨建示范帶,派出“共富指導員”,通過“五星3A”創建,讓農村人居環境大幅度提升,再現了“山陰道上行,如在鏡中游”的全域美麗面貌。制定駐村指導員制度等相關做法被評為全省首批共同富裕示范區最佳實踐案例。
交通運輸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先行領域。在柯橋區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新模式下,以平王線為代表的最美農村路,就像一根金絲銀線,串起了千家萬戶,連接了黨心民心,把黨的好政策送到農民手里,暖到農民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