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劉曉燕
高新技術企業數量5 年內翻兩番,躍居全國第三;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持續提升,連續7 年蟬聯全國第三;企業的研發投入、科技人員、研發機構、承擔的科技項目、授權專利均占全省80%~90%,形成了“5 個百分之八九十”創新格局;僅2022 年,全省規上高新技術企業以31%的數量占比,貢獻了規上工業企業46%的營業收入、75.2%的研發投入和61.3%的利稅……一組組躍動的數字,折射出浙江科技企業蓬勃發展之勢。
從量的積累到質的變化再到效的凸顯,浙江強化企業科技創新全生命周期管理,優化創新創業生態,改革高成長科技企業梯次培育機制,交出了亮麗成績單。浙江科技企業揚帆而上、乘勢而起的背后,蘊藏的是創新改革的澎湃力量。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引領支撐作用,營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浙江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強勢推進高新技術企業“擴面提能”,構建完善的科技企業梯次培育機制,掀起科技型企業向“高”攀升、向“新”突破、向“強”進軍的熱潮,一大批創新活力旺盛的高新技術企業乘勢而起,聚勢而強。
誠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醫藥生物行業的高新技術企業,2022年實現深交所創業板成功上市。“我們始終堅持以技術創新驅動企業發展。”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借著上市發展契機,我們進一步擴大了研發投入和研發人員規模,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企業的快速發展,鐫刻著科技創新的鮮明烙印。這背后,是浙江重視科技創新、加強企業創新主體培育、助力企業釋放創新動能的不懈努力。“近幾年,公司高度重視科技創新,而良好的科技企業培育體系,也持續激發了我們在科技創新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誠達藥業相關負責人表示。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高新技術企業是創新驅動發展的‘生力軍’。自2016 年以來,浙江已實施兩輪科技企業‘雙倍增’行動計劃,通過多措并舉的培育,浙江高新技術企業頂天立地、科技型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的格局基本形成。”省科技廳高新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據了解,浙江科技企業數量不斷躍升,2022 年與2017 年相比,高新技術企業從0.9 萬家增加到3.6 萬家,五年翻兩番;科技型中小企業從4 萬家增加到9.8 萬家,增長近1.5 倍;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從42.3%提高到64%。

供圖/視覺中國
“浙江圍繞企業從出生、成長到壯大的全生命周期,構建‘微成長、小升高、高壯大、大變強’的科技企業梯次培育機制,形成了‘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科技領軍企業’的科技企業成長體系。”省科技廳高新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瑞希特(浙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流體輸送和流體控制研究的高新技術企業,2022 年入選浙江省第四批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我們深知‘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只有不斷創新開拓,才能與時俱進,滿足市場的需求和迎合時代的潮流。”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科技創新的引領下,眾多科技型中小企業也開始向“高”進階,而創新能力強、引領作用大、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科技企業則加速提升能級攀高進位,向“強”邁進,力爭成為科技小巨人企業和科技領軍企業。
今年年初,嘉興中潤光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選浙江省首批科技小巨人榜單。這是浙江嘉興的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在入選之前,已在光學變焦鏡頭設計細分領域深耕多年,是國內高端光學變焦鏡頭設計和產品的主要供應商之一。“浙江省科技小巨人企業需要有強勁的科技創新能力,是具有一定經濟規模和高成長性的高新技術企業,我們符合條件,所以積極申報了。”談起申報,企業相關負責人有感而發,“申報成功還是得益于我們對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和對科技引領的不懈堅持。”
越來越多的科技創新之勢正在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勝勢,支撐著企業向深推進、向前發展。
“截至目前,我省共有科技小巨人企業120 家、科技領軍企業74 家,涌現出海康威視、新華三、貝達藥業等一大批競爭力強的企業。”省科技廳高新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我們還將立足三大科創高地和15 大戰略領域,加快培育更多更強更優的企業梯隊,結成科技創新‘雁陣’,以‘頭雁效應’激發‘雁陣活力’,為我省科技型企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源源不斷的力量。”
滴灌、培優、創強……高成長型企業紛紛涌現,科技創新碩果累累,創新動能源源不斷,佳績背后,是浙江加快創新主體培育的不懈努力。“深入研究我省科技企業的特點和發展規律,不斷強化政策支持,優化創新環境,集聚創新資源,破解企業‘成長的煩惱’,讓更多好苗子在這片沃土上扎根發芽、舒枝展葉、開花結果。”省科技廳高新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下好政策支撐“先手棋”,營造企業創新發展良好生態。浙江前瞻性布局、系統性謀劃,先后出臺了《浙江省科技企業“雙倍增”行動計劃》《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管理辦法》《浙江省科技小巨人企業管理辦法(試行)》《浙江省科技領軍企業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政策,從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完善財政稅收支持、促進創新發展等角度發力,打造最優科創營商環境,貫通了企業從“孵化破殼”到“雛鳥展翅”再至“雄鷹翱翔”的發展脈絡。
下好數字化治理“關鍵棋”,提升科技企業服務能力。緊乘數字化發展大勢,迭代建設“科技企業成長在線”重大應用,其中,“入駐孵化”場景能幫助初創期科技型企業快速定位合適的孵化器,全面提升雙創載體孵化培育科技企業的能力;“企業培育”場景提高了企業申報認定的積極性與便利性,推動科技企業培育從“被動治理”向“精準出擊”轉變;“平臺建設”場景解決了平臺研發方向與產業需求不匹配、平臺間協同創新難等問題,同時推行省重點企業研究院“競爭制”、企業研究院“門檻制”和高企研發中心“備案制”。數字化平臺的搭建,實現了科技企業數字化治理與集成化、精細化、便利化服務。
下好資源要素集聚“制勝棋”,加快提升企業創新能力。通過“企業、項目、平臺”聯動配置,推動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快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增強企業創新制勝硬核能力。近年來,浙江積極探索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浙江路徑”,推行“揭榜掛帥”“賽馬制”等新型攻關模式,2022 年立項的“尖兵”“領雁”重大攻關項目中,由企業牽頭或參與的超過八成。
創新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正以蓬勃之勢不斷凸顯。未來,浙江將以省“315”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程為引領,組織實施科技企業“雙倍增”升級版和科技領軍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培育計劃,聚焦企業培育,打造“創新雁陣”,聚焦平臺支撐,激活“創新因子”,聚焦“雙鏈”融合,夯實“創新鏈條”,加速推動科技企業“擴面提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