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CONCERN

本欄目供圖/視覺中國
浙江大學最新研究成果問世:藥物提純無需蒸餾 一張薄膜即可實現常溫過濾
據悉,浙江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系相關團隊運用分子層沉積法,制備出可用于有機溶劑納濾的超薄聚酰胺納米微孔膜,使藥物提純不再依賴于加熱蒸餾過程。實驗顯示,團隊制備的聚酰胺膜表面光滑,厚度在10~35 納米范圍內,線性可控、結構均一完整且應用穩定,對有機溶劑中目標物的過濾效率在90%以上。相關研究論文近日在線發表于《美國化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
克服
■西湖大學工學院相關團隊開發了“基于折紙結構的全運動模式流體驅動單元”,實現了單一驅動單元高達7 種運動模式的全運動模式集成,有效解決了當前柔性機械臂工作空間小、運動模式單一等問題。
揭示
■浙江大學農學院相關課題組研究發現,自20 世紀50 年代以來,昆蟲為適應有機氯殺蟲劑的使用而產生的在GABA(γ-氨基丁酸)受體上的靶標抗性,是重演了昆蟲防御植物萜類毒素的適應性進化,并揭示了二者在遺傳機制上的相關性。
生態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相關團隊以浙江千島湖陸橋島嶼上食果鳥類和結果植物為研究對象,提出利用整個千島湖區域的互作數據和局域島嶼的物種庫構建單個島嶼互作網絡的設想,證明了利用區域生態信息構建局域物種互作網絡的可行性。
驗證
■浙江工業大學理學院相關團隊與合作者,在由氮化硼包裹的單層二硒化鎢中,利用電場實現了對激子軌道雜化的調控。該實驗研究證明了二維激子的電可調性并提供了在電光調制方面的應用潛能。
解析
■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相關團隊合作發表最新成果,該研究在線蟲、果蠅和人類中得出一致結論:“母親”的生育年齡會影響“孩子”成年后的身高等特征。研究團隊使用模式生物線蟲詳細解析了這一現象背后的生物學機制。
策略
■浙江中醫藥大學相關團隊針對癲癇發作時大腦異常放電的疾病特征和藥物治療中多類型藥物遞送的需求特點,首次設計了一種電場敏感的、適用于多種抗發作藥物的普適性膠束納米遞藥系統,為癲癇藥物按需治療提供了一種新策略。
開辟DEVELOP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最新研究成果有效填補彈性鐵電材料領域空白
日前,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創新性地提出“彈性鐵電”概念,并采用“微交聯法”研發出了兼具彈性回復與鐵電性的新型高分子鐵電材料。新材料的拉伸率高達125%,有效解決了傳統鐵電材料在可穿戴領域難以在大形變下保持穩定性能的難題,填補了彈性鐵電材料領域的空白。該成果于8月4日在《科學》發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