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書舟,丁寧
(魯迅美術學院,遼寧 大連 116650)
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的發展,高校產學研一體化建設發展、跨區域就學、交流創業等已經成為當下十分常見的一種現象。隨之而來的則是高校師生流動黨員的數量不斷增加,新的形勢也給基層黨組織的管理帶來了新的問題和挑戰。作為已有9500 多萬黨員的大黨,管理好全體黨員,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全面從嚴治黨,才能更好地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因此管理好、組織好、教育好流動黨員成為提升黨的組織力和戰斗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1]。
流動黨員的管理和教育一直都是黨中央關注的重點。早在1994 年黨中央就頒布了《關于加強黨員流動中組織關系管理的暫行規定》,之后又在2006 年出臺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工作的意見》,由此可見黨中央對于流動黨員的重視程度。
針對如何進一步強化對師生流動黨員的管理、服務和教育,地方黨組織以及高校基層黨組織都對其進行了大量的探索與研究實踐,通過各方的努力,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些省市已經將對于流動黨員的相關理論付諸實踐[2]。例如,營口市西市區工業園區園區黨工委和管委會高度重視對流動黨員的管理和服務工作以及教育學習,管理方面來看,園區建立起流動黨員信息庫,并將所有流動黨員納入黨組織的管理與服務中;建立了流動黨員跟蹤報告制度、流動黨員分片包干管理服務、快速響應流動黨員訴求等制度。遼寧省鞍山市委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不斷加強流動黨員的管理與服務工作:首先,做好流動黨員的摸底調查工作。主要圍繞流動黨員流動的原因、流動后的就業現狀、流動黨員的思想動態等方面,進行全面排查與信息收集。依托這些數據,鞍山市委建立了流動黨員信息臺賬、流動黨員信息庫等。
1.教育管理的重要性、迫切性與實際工作重視不足之間的矛盾
當前,高校流動黨員存在思想認識不高、黨性修養不強等問題,亟須進行有效的教育與管理。但部分高校還未能正確認識流動黨員教育與管理的重要性,忽視了對存在問題的分析、研究與解決,未能在實際工作中真正予以重視以及準確的認識。
2.教育管理規范化、系統化要求與教育管理組織、機構及隊伍建設的滯后之間的矛盾
《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中明確規定了對流動黨員的管理要求。對流動黨員進行系統化、規范化的教育管理是黨的內在要求,但是針對當前教育管理組織、機構以及隊伍建設的現狀,并未將系統化與規范化有效結合,存在著一定的滯后性,從而導致兩者之間出現了相應的矛盾[3]。
3.教育管理的實效性要求與教育管理內容、方式、方法不足之間的矛盾
高校對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存在教育內容僵化、管理方法單一、服務方式過于簡單等突出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校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針對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問題與其模式的時效性之間存在對應矛盾。
其中,λ為擾動項的空間自回歸系數,衡量了樣本觀測值的誤差項對農業綠色發展的空間誤差溢出效應或擴散效應,即若某個區域農業綠色發展遭受到了一個外部沖擊,那么這個沖擊不光影響該區域的農業綠色發展程度,也影響著其鄰近區域的農業綠色發展程度。
本研究是針對高校師生流動黨員而設立的,其實際應用價值也體現在高校教育之中。從性質方面看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從政治教育的層面來說,此次研究可以為高校黨建工作帶來一些制度上的、行政上的變化,使其更有利于對于高校師生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通過研究制定適合于高校師生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制度,讓高校師生流動黨員自覺主動地凝聚在黨組織周圍,使每一個黨員都能發揮出戰斗力和堡壘作用。
其次,從高校師生流動黨員的工作角度來看,這既是政治教育的問題,也是社會管理的問題。高校師生流動黨員群體日益龐大,這將使高校教師與學生基層黨建工作的辦公難度加大,同時流動黨員的管理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如黨組織對于流動黨員僅僅是“等”“靠”高校師生流動黨員上門,高校師生流動黨員不清楚自己流入的黨組織以及關系流程等。
最后,從黨的建設層面上來說,高校師生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關系到社會經濟和國家的發展,因為高校師生流動黨員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且因是黨員的緣故在思想作風上要強于普通群眾,在遇到困難時可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因此高校師生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對于黨提升戰斗力和組織力有著巨大的作用[4]。
近幾年,隨著高等教育的飛速發展,單就遼寧省來說,高校師生流動黨員數量呈上升趨勢。隨著社會改革和經濟發展,造成了行業的細分,經濟、學術對外交流數量明顯上升,高校已經不再限制師生發展的地域。
目前,遼寧省高校畢業生流動黨員基本上已經遍及全國,特別是東部沿海經濟強省以及中部大型城市。還有一部分畢業生有向國外發展的趨勢,廣泛分布于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由于高校畢業流動黨員具有較強的分散性,以及當代經濟社會發展所造成的高校畢業流動黨員工作、住所的頻繁變動,使其流動速度加快,畢業后流動黨員占畢業總體黨員的比例高達60%。另外,隨著社會的發展,對外交流渠道的多樣化使在校師生黨員因為學習、進修等問題變為流動黨員,而就整體趨勢而言在校師生流動黨員數量依然是呈現上升趨勢的[5]。
高校學生是國家的寶貴人才,而能從中脫穎而出成為黨員的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以魯迅美術學院為例,對于發展學生黨員要求甚為嚴格,從確定發展對象開始就采取寧缺毋濫的選拔態度,從專業成績、思想政治覺悟、人品道德等方面優中選優。能夠成為學生黨員的人無一不是在校期間政治素質過硬、一心向黨、學習成績優秀、學院活動表現突出,在日常生活中展現出堅強個人能力的優秀學生[6]。
隨著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和國家就業政策調整,高校出現了相當數量的大學生流動黨員,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如何加強大學生流動黨員的教育與管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高校黨建工作的一個嶄新課題。
以上問題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就高校師生流動黨員自身來講,黨組織管理高校師生流動黨員的數量不斷增加,有些高校師生流動黨員“等”“靠”思想嚴重,組織覺悟有所下降,總是安于現狀,導致流入地黨組織對其的管理難度大大增加。其次,從黨組織和集體方面來看,雖然高校師生流動黨員數量逐年增加,但負責高校師生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人員卻沒有隨之穩步增加,這導致在教育管理中難免出現問題。最后,對于教育管理人員來說,工作積極性不高也是造成問題的原因之一。在工作中只是一味地“承襲舊制”做到不出錯,卻不能達到“更上一層樓”地持續性提高工作水平和質量[8]。
高校針對師生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探索創新,有效凝聚了高校的師生黨員,為高校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師生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實踐中,在深入思考高校目前成效的基礎上,對下一步加強和改進師生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幾點對策。
1.提高思想認識
高校黨組織應深刻認識到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重要性,加強思想教育,提高高校師生流動黨員對于黨組織的思想認識。在對高校師生流動黨員進行教育管理時,應當將加強黨員隊伍建設作為當前管理工作中的重點部分,以提升師生流動黨員的相關教育管理工作,提高黨員工作積極性,深入體現黨的政治性和先進性。
其次,對于教育管理工作人員來說也是如此。高校師生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需要在思想上引起重視,只有意識到高校師生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對于黨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才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工作效率,積極為高校師生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想辦法、找出路[9]。
2.強化管理責任
針對當前高校流動黨員的流出、流入兩方面管理工作,建立合理的管理責任制,強化“屬地管理、雙邊責任”原則,監督黨內外組織的密切配合,促進協調暢通、齊抓共管的長效管理機制。在此基礎上應明確責任歸屬,減少因責任歸屬分配不明、權責不統一而造成的高校師生流動黨員只流出不流入的問題。
高校應建立分級化管理制度,進一步健全黨組織的人才服務機構,做到每一級黨組織都有專人或部門負責高校師生流動黨員的轉接和教育管理工作。促進流動黨員教育管理責任的確立。同時有效擴展黨建工作,處理好畢業生黨員接轉組織關系等問題[10]。
3.提升黨員個人組織意識
一方面提升組織意識可以在以下幾點入手:首先,在高校師生流動黨員流動前就需要做好相應的教育工作,提高高校師生流動黨員的組織意識。要求教師黨員引導其學生流動黨員在外出期間也應嚴格遵守黨紀,督促教師流動黨員自覺樹立正確的流動黨員組織意識,積極配合高校黨組織管理工作的實施。其次,在流動過程中不斷加強自我學習,繼續提升自我修養。最后,在到達流入地后積極主動地向流入地黨組織靠攏,盡快適應新組織的生活,積極融入新組織之中[11]。
4.創新高校師生流動黨員管理機制
針對高校對師生流動黨員管理工作的要求,高校應就其黨員組織的實際情況,創新黨員管理機制,結合當前現代化技術手段有效加強對師生流動黨員工作的管理。通過高校自身在技術、人才引用、信息資訊等各方面的優勢,建立完備的流動黨員信息庫,掌握流動黨員的基本情況,以此合理保障流動黨員管理工作的積極展開。
5.重點解決黨員關鍵問題
關于流動黨員的管理問題難度較大,尤其是針對留學生黨員以及畢業生黨員,其工作管理復雜、要求高校黨組織對其進一步進行系統管理。高校應針對留學生、畢業生等流動黨員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重點解決其存在的關鍵性問題,加強對二類流動黨員的教育工作,鼓勵教師流動黨員帶動學生流動黨員積極參加組織生活,推進流動黨員間管理工作的展開[12]。
6.利用互聯網加強高校師生流動黨員的管理
利用互聯網技術對高校師生流動黨員進行管理可不受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且信息傳達及時,能大大提升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由于現在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加之“電子政務”系統的使用,不必像過去一樣一件事需要到多個部門去進行辦理。高校中所使用的“智慧團建”系統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其次,對于高校師生流動黨員的學習來說,互聯網技術極大地豐富了學習的模式和內容。高校師生流動黨員可通過手機等移動端平臺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13]。
通過近一年來對“高校師生流動黨員‘高飛莫斷線’的教育管理模式”探析,更好地發現了高校師生流動黨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找到高校師生流動黨員工作的矛盾點,找到高校師生流動黨員工作出現的問題和成因,更好地發展高校師生流動黨員工作提供相應的幫助。在理論層面上可依據研究構建出高校師生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理論框架,讓高校流動黨員在“高飛莫斷線”的基礎上得到更好的教育和管理,提升學校黨組織的戰斗力和對于政策的執行力。
在研究過程中對一些地區的理論或實踐進行檢驗和優化,使其更加符合高校師生流動黨員的實際。在原來的師生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礎上打破之前對于高校師生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方式,變被動教育為潛移默化式的教育。通過互聯網、高校內網開展線上、線下宣傳等方式在無形之中對高校師生流動黨員進行思想教育。這種潛移默化式的教育擁有潤物細無聲的優勢,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束縛,能夠真正做到一言一行皆在學習的效果。使高校師生流動黨員主動進行相關知識、精神的學習一改以往被動接受的局面。對于全體師生來說,這種潛移默化式的教育融入了日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之中,對于增強高校整體對黨的理解和支持具有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