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海
(山東中陽房地產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壽光 262700)
近年來,在低碳經濟和可持續發展背景下,建筑領域積極引入綠色施工理念,朝著綠色化方向發展。 但從實際情況看,部分建筑工程仍然存在未形成綠色施工意識及綠色施工技術應用不到位等問題,嚴重制約建筑領域的發展。 基于此,有必要對其展開深層次探究,明確綠色建筑施工技術應用重點,切實發揮其在環境保護、節約資源及降低成本等方面的作用,以促進建筑工程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綜合提升。
綠色施工整體框架如圖1 所示。

圖1 綠色施工整體框架圖
建筑施工過程產生極大的能源消耗, 不符合低碳經濟要求,因此,在開展綠色建筑施工過程中應嚴格遵循能源節約最大化原則,合理安排項目管理,為綠色施工創造良好條件,踐行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
我國地域遼闊,地形地貌復雜,不同地區的人文歷史呈現一定差異性,故在開展綠色建筑施工過程中,應充分了解不同地區的氣候、地質及人文特點等因素,進而針對性地制訂施工方案,避免出現大量成本投入。 施工前,施工人員需全面獲取當地的氣象資料,基于此對施工順序進行合理安排,確保施工措施及工藝方法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妥善處理各項施工準備,以支撐項目整體的高質量建設。
建筑工程施工會擾動或破壞地質環境,在前期設計階段,相關人員應立足綠色施工目標,在規劃、勘察及管理環節融入綠色建筑施工理念,避免不科學施工方式破壞當地的原狀土質環境。此外建筑施工中時常產生噪聲、建筑垃圾、灰塵及有害氣體等,不僅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還對周邊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基于此,施工人員應采取綠色施工措施以保護周邊環境[1]。
本工程為山東省某醫院建設項目,為適應低碳經濟背景,契合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本工程基于綠色建筑理念開展施工。該工程綜合用地8.25 hm2,建筑總面積為17.6 萬m2,其中醫技病房樓和配套服務樓均為21 層,高約90 m,其他建筑高約24 m。
3.2.1 節地技術
在臨時道路修建期間,相關人員應綜合考慮車輛類型、地形、距離及工期等影響因素,在確保用地充分滿足施工需求的同時,最大限度減少土地占用。 基于此,在正式開展施工道路布置前,施工人員對工程周邊情況展開全方位調查。 本工程交通情況良好,方便交通運輸,在施工過程中可充分利用既有道路,盡可能避免出現道路重復建設,以免對土地造成破壞。 工程施工的臨時道路建在永久性道路基層上, 只需稍加調整便可滿足施工要求,工程場地地勢平坦,可在極大程度上突破以往地物及地形限制。 臨時道路應盡量滿足平順短捷的要求,盡可能靠近材料堆場及作業棚等區域, 通過減小輔道長度實現節約用地,還能在原有基礎上縮短運輸距離。 在施工場地布置過程中應實時動態地展開管理工作, 按照相應階段對施工道路、圍墻及臨時用房等進行規劃,確保生活區、辦公區及施工區之間有效分離[2]。
除了臨時道路的修建, 施工人員還應加強對于生產用地的重視, 在優化布置相關設施的基礎上高效落實場地硬化處理, 從源頭上為綠色用地提供保障。 本工程施工周期相對較長,在施工過程中難免遭遇雨雪天氣。 因此,除基坑和臨時用房范圍內的土質區域外均需采取場地硬化處理措施, 避免場地在雨水沖刷下出現揚沙或揚塵等問題。 針對施工現場的環形道路,應通過硬化處理使其成為混凝土路面,輔道同樣需要硬化處理,為真正實現綠色施工目標,提高其節地效果,施工人員將場地硬化改為綠化,以盡量減小場地硬化面積,基于綠化要求對現場主入口采取處理措施,路面處理方案如表1 所示。

表1 施工現場路面處理
3.2.2 節水技術
在建筑施工中不可避免地產生極大用水量, 而良好的節水技術能夠提高項目整體節水效果。 基于低碳經濟發展要求,本工程采用多種節水工藝。 施工現場大多采用預拌砂漿及商品混凝土。 混凝土養護過程中的節水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對于現澆板面及基礎頂面來說,初期應將塑料薄膜覆蓋其上, 后期采用毛氈灑水實施養護, 完成墻面混凝土施工后,應安排專門的工作人員實施淋水養護。
2)在框架柱拆模之后應當利用塑料薄膜將其妥善包裹,與此同時對其進行淋水,以達到相應的養護效果。
3)針對澆水養護不方便的區域,施工人員應當使用噴霧水養護液的形式, 而對于水平面混凝土的養護則可以先對其灑水,并在上面覆蓋一層塑料膜[3]。
施工人員應根據現場用水量的實際情況對機具、 沖洗車輛、排水系統及供水系統等用水展開合理安排,科學設置循環用水裝置,在完成混凝土澆筑工作后,應及時采用適當的保濕與保溫手段開展養護工作。 在此過程中應避免大量使用水資源,車輛、設備和機具等沖洗用水應使用循環用水裝置。 工作人員需提高地下水利用率,避免其直接排入排污系統。 施工人員可利用降水對泥漿護壁樁展開施工,節約用水。 在基礎施工時應綜合考慮現有條件, 結合各方影響因素設置循環水利用系統,原理如圖2 所示。

圖2 循環水利用系統
3.2.3 節能技術
對于建筑工程來說,照明系統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部分。 傳統施工場地臨時照明系統大多采用白熾燈和熒光燈, 但在綠色建筑理念下,為更好地適應低碳經濟發展要求,提高建筑整體現代化和綠色化水平, 工程最終采用LEF 節能燈構建臨時照明系統。 相較于傳統燈具,LEF 節能燈不僅具有較長的使用年限,還易于保養,可有效降低維護保養成本。 工程施工現場采用聲光控制形式, 并通過工程正式預埋管道穿線建設臨時照明聲光系統,極大地降低了臨時照明施工中的成本投入,由于均使用正式管線,并采用暗敷形式,可有效消除以往明裝臨時照明管線所埋下的安全隱患[4]。
在施工機具節約方面, 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中應基于綠色建筑施工理念合理選擇電梯和塔式起重機, 從實際出發確定其功率,在保障其基礎功能性的同時選擇能耗更小的設備,以免大功率設備應用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 與此同時,工作人員應合理安排工作面、施工順序等,減少非必要機具的應用,在相鄰作業區應共享機具資源。 在選擇施工工藝時需分析其耗能情況,避免出現設備超負荷應用現象。 本工程在施工過程中采用變頻塔式起重機技術, 主要是在塔式起重機上使用變頻器, 利用變頻器將交流電轉換成可變換頻率和電壓的直流電,舍棄以往陳舊的調速方式,轉而使用變頻器拖動三相異步電機,進一步降低塔式起重機出現機械故障的可能性。
此外,施工人員應加強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應用,在太陽光照射下,太陽能電池組件產生直流電流,并利用太陽能智能控制器為蓄電池充電,其應用原理如圖3 所示。

圖3 太陽能光伏發電原理
相較于傳統的電鍋爐、燃煤、燃油及燃氣而言,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設備初期投資較大,但其使用年限較長,且太陽能屬于清潔能源,不僅安全穩定,而且運行成本較低,更符合低碳經濟發展要求。
3.2.4 環境保護技術
以往在部分建筑工程建設中存在著大量的現場隨意堆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現象, 還會在沒有對污廢水進行妥善處理的情況下將其排放到周邊河流或土壤中, 這便帶來了地下水污染以及土壤污染等多種環境問題, 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基于此,在開展綠色建筑施工的過程中應當加強對于水土污染控制技術的應用, 在現有的下水管線內容設置相應的過濾系統, 同時還要妥善裝設沉淀池以及隔油尺等多種設施, 在全面完成對污水和廢水的處理工作之后統一向市政污水管網中排放, 避免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接排放造成河流污染。除此以外,建筑施工中有可能會產生化學溶劑等高污染性廢水, 在現場所布置的各種簡易設施本身并沒有足夠的深度處理能力,所以要將其密封到專門的容器內部進行存儲,并定期將其移交給專業的企業, 在完成深度處理之后再進行排放。此外,施工人員還應當加強對于有害氣體污染問題的重視,避免出現在現場焚燒廢棄物的現象,同時還要將受排氣凈化裝置裝設在運輸車輛和機具設備上, 以對尾氣起到良好的凈化作用,所選燃料應當盡量是清潔燃料,并且還要在密封容器中妥善保存脫模劑以及油漆等揮發性材料, 以免其揮發影響空氣質量,并造成材料浪費。
綜上所述, 強化使用綠色施工技術契合低碳經濟發展需求,促進了建筑領域的高質量發展。 因此,應深入貫徹綠色施工理念,從各個施工環節入手提高其綠色化施工水平,在減少能源消耗的同時降低施工成本,提升企業效益。本研究多為基礎性內容,還需積極探索更深層次的問題。 總而言之,綠色施工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企業應積極構建綠色施工體系,創新工藝技術,為建筑領域可持續發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