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褚俊杰

“中國責任關懷的發展相對于歐美來講,起步較晚,在國內大幅度發展是近10年的事情,在責任關懷推動方面,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伊士曼(中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亞太區安全環保(HSE)總監 李雙程
與歐美及亞洲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在健康安全環保領域的法律法規較為先進。HSE(健康、安全與環境)一體化的管理是從歐美企業引進的管理體系,該體系引入國內后,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總體來看相關領域的人員水平良莠不齊。
在安全環保的社會責任方面,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企業優勢明顯。大型企業在不斷完善企業公民責任,發布自己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幾十年前,國內的化工企業就提到了“責任關懷”。目前,國內有兩個協會——國際化學品制造商協會、中國石油和化工自動化應用協會在推動相關事宜。兩家協會都在做技術標準、評估,行業事件的分享,搜集企業的責任關懷報告、公益報告等行業推動工作。兩家協會的責任關懷委員會都在推動責任關懷的發展。中國責任關懷的發展相對于歐美來講,起步較晚,在國內大幅度發展是近10年的事情,在責任關懷推動方面,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從HSE管理體系來講,行業認為的升級過程普遍認可的是“三段論”:第一階段是硬件的升級改造。首先通過工廠設計、安全設備采買等方式,提升企業內的硬件設施水平,這是基礎;其次,持續提升、完善管理體系,使HSE管理的要素有機結合,以達到HSE管理的目的,有效管理風險;再次,在體系建立方面,目前國內中小企業存在的差距比較大,部分企業沒有理解底層邏輯,沒有做好整合,這是需要挖掘和改善的地方。
第二階段是人才的應用與管理,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企業運轉過程中很多流程需要人來操作,如果人才沒有很好地發揮作用,比如制定的規章制度員工都不遵守,就失去了規章制度的意義和作用。
第三階段,最后還是要回到文化層面。即從硬件到軟件最后到文化,這個歷程是不允許跨越的。人再優秀,如果沒有很好的硬件設備和管理體系,就沒有基礎,是不牢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