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鳳
在小學教育中,課堂傾聽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課堂傾聽是指學生聆聽教師的課堂講解,積極地收集和理解課堂信息,并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能力。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正處在傾聽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傾聽能力的缺失會直接影響學生傾聽習慣的養成,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影響學生個人的素養形成。本文,筆者將從傾聽習慣的重要性、小學數學課堂的傾聽現狀出發,探索培養課堂傾聽的策略,以期對教師開展教學實踐有所幫助。
一、傾聽習慣在小學數學學習中的重要性
據相關資料顯示:在日常信息交流過程中,聽取信息占45%,讀取信息占16%,說出信息占30%,寫的信息只占9%。從數據中不難看出,聽取在信息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對小學生來說,課堂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因此課堂上的“聽”就顯得特別重要。傾聽和理解是密不可分的。在數學課中,若學生能踏實認真地聽教師講課和同學發言,并能夠積極地思考和反思,參與課堂活動,可以彌補自身思考問題的不足,使思維得到啟發,優化原有的知識結構,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培養小學生課堂傾聽習慣是數學學習的必要手段。
二、小學數學課堂的傾聽現狀
1.學生自身因素
(1)不會自主聽講
小學低年級的數學課堂中,教師一節數學課并不能講授很多知識,但仍有不少學生不能掌握,這與他們的課堂傾聽能力有著很大的關系。小學低年級教師要求學生調整坐姿,目視前方,雙腿并攏,手臂重疊放于桌子上,因此看上去給人一種“認真”聽講的假象,但實際上,學生只是做到“聽”,并沒有將知識進行內化、理解,沒有養成傾聽的習慣,有的學生甚至不知道如何在課堂上傾聽。
(2)注意力不集中
小學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較小,自我控制能力不好,注意力也容易分散,數學課堂又主要以數字計算為主,課堂教學相對枯燥,所以他們就會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偶爾還會與同學交頭接耳討論和課堂無關的事情。
(3)表現欲膨脹
在小學低年級的數學課堂中,每次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就會有不少學生把手舉得高高的,嘴里面還喊著:“我、我、我!”學生用這種方式來提示教師注意自己,但當教師喊別人時,就垂頭喪氣,表現出失望,失望到不聽同學的發言。而且當教師繼續提問:“還有誰有不同的想法?”不少學生會再一次把手舉高,但說的答案和之前其他同學發言的內容是一樣的或是之前教師講解過的錯誤答案,并沒有將重點放在傾聽上。
2.教師客觀因素
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式大部分是教師在講臺上繪聲繪色地講課,學生只是端正地坐在座位上聽,教師很少會去傾聽學生們在想什么?會說什么?即便教師選擇了傾聽學生,但也常常會因為學生發言時的發散思維、錯誤答案等打斷學生,打消了學生的積極性。小學生都具有一定的向師性,教師的課堂傾聽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課堂傾聽能力的培養。
三、培養課堂傾聽能力的策略
1.明確要求,培養意識
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比較小,對什么是傾聽課堂、應該怎么做到傾聽沒有什么概念。教師可根據小學生課堂常規中的要求,明確提出在小學課堂上要做到用“五心”傾聽:專心,就是讓學生在聽課時能專心聽教師講課,不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耐心,就是在教師或同學說話時能做到不隨意去打斷別人的發言,需要等他人說完后舉手發言,得到教師的同意后再去發表自己的想法;細心,就是讓學生在同學發言時仔細去聽,發現同學觀點里錯誤的地方和需要補充的地方,在自己發言時做到不與別人內容重復;虛心,就是針對同學給自己發言時提出的建議或意見要能夠虛心接受;用心,就是在聽取了同學的意見或建議后,自己不會盲目地去改變,而是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有針對性地進行選取和修正。
2.以身作則,仿效傾聽
小學低年級學生像一張張白紙,模仿能力很強,具有一定的向師性,因此教師的行為對學生課堂傾聽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教師要能夠以身作則,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傾聽榜樣。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對同一個問題會有不一樣的想法和思路,課堂上難免會有質疑、反駁、辯論的情況出現。學生在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時,語言表述可能不是很清晰,這時便需要教師耐心地去傾聽,不要對學生的發言做出不耐煩的行為,更不能夠去打斷學生的發言。在對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時,教師要盡量指出學生發言中一些有價值的觀點和創新的思路,并給予個性化的表揚。
3.結合課堂,培養傾聽意識
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在每天進入新課之前用口述的方式讓學生做口算練習。這種方式不但能夠改變傳統單一、枯燥的口算練習模式,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讓學生意識到,題目做得正確的前提是要聽清楚題目。這樣可以在不經意間培養學生的課堂傾聽能力,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和專注的意志投入到數學課堂,集中注意力于數學課堂的學習。
4.激勵性評價,養成傾聽習慣
俄羅斯有一句諺語:“語言不是蜜,卻可以粘住一切東西。”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都非常想得到教師的表揚以及鼓勵,教師一句激勵的話就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教師激勵性的語言也是培養學生課堂傾聽能力的一種途徑和方法。在平時上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認真傾聽的學生及時給予肯定,特別是對那些平時傾聽情緒不是很穩定的學生,讓學生心理上得到一定的滿足,養成傾聽的習慣。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學生只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化為自身的素質,從而受益終身。但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經常地提醒、督促和長期地指導。在平時的教學中,只要教師善于捕捉教育契機,適時引導,就能使學生逐步養成傾聽教師講解、傾聽別人意見的良好習慣,真正讓傾聽潤澤小學數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