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麗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字詞運用能力,促進詞匯積累,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語言表達和組織能力等。因此,教師應圍繞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發展水平,立足教材,不斷創新教學,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掌握寫作技巧和方法,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一、在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
作文教學的關鍵是讓學生意識到作文取材于生活,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生活是一切創作的源泉。比如,在學習《橋》這篇課文時,教師除了借助多媒體引導學生認識各種各樣的橋,還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橋,再讓學生以“我身邊的橋”為主題寫一篇作文,運用課堂中學到的景物描寫方法進行寫作。學生通過觀察,能夠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避免走進脫離現實、缺乏情感、內容空洞的寫作誤區。在此過程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正確觀察,可以按照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由主到次或者由遠及近等順序進行觀察,抓住事物的重點特征。又如,在冬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玩雪、賞雪,引導學生用心體驗和觀察雪天的美景。活動結束后,讓學生以“冬雪”為主題寫一篇作文,鼓勵學生結合親身體驗進行寫作。此時,學生會有更深的領悟和感想,在寫作過程中也能更加得心應手。此外,教師還可以布置周度寫作任務,讓學生養成隨手記錄所見所聞所感的好習慣,從而積累更多鮮活的寫作素材。
二、在情境教學中理解寫作主題和內容
小學生好奇心強,對一些新鮮事物具有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寫作主題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通過一些趣味性和探索性較強的問題,將課程內容和學生的思維聯系起來。情境教學具有一定的直觀性,可以促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寫作主題和內容。當然,教師也需要做好充足的備課工作,圍繞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設計階梯式問題,幫助學生在問題情境中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掌握寫作的基本要求。
三、借助多媒體技術營造課堂氛圍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可以更加直觀形象地展示寫作主題,提升課堂趣味性,以調動學生的各項感官,使其更加深入地理解寫作主題和內容。比如,教師用動畫的形式展示不同職業的人物形象特征,并讓學生根據這些人物特征猜測其職業,引導學生把握人物寫作的技巧,讓學生在愉快的課堂氛圍中進行創作,從而逐漸提升寫作水平。
四、深挖教材,激發創作靈感
寫作要有一定的創造性,一篇優秀的文章不僅要語言流暢,還需要立意深刻、素材新穎。因此,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注重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在此過程中,教師還要深度挖掘教材內容,并對主題思想進行提煉。例如,以“假如我是一名教師”“我是古代人的一天”“重回小學時”等主題進行作文教學時,教師要注意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鼓勵學生大膽創作。作文的體裁更是不拘一格,可以是情景短劇,也可以是話劇等,以此充分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
五、多元化評價提升寫作水平
教師要想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就要摒棄傳統的寫作評價方式,積極開展多元化、生活化的評價,讓評價更加客觀、真實。比如,教師可以將學生的作文發布到學校的微信公眾平臺上,以豐富評價的主體。此外,教師也可以在教室中布置一個作文展覽區,將學生的作文張貼出來,讓學生互評,這不僅能讓學生對自身寫作水平有清晰的認知,使其能夠根據自身的不足和優勢調整寫作方式,提升寫作水平,還有助于教師作文教學策略的調整,促進作文教學實現質的飛躍。
總之,在小學作文教學中,要想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其寫作水平,教師需要結合學情,不斷優化教學,引領學生感受生活,豐富寫作素材,促進其書面表達能力的提高;同時也要創新授課方法,融合多媒體技術,深挖教材,在多元化評價中促進作文教學質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