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武
當今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融合越來越密切,信息技術已滲透到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在大力倡導“核心素養”的當下,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又能發揮哪些促進作用呢?身為一線教師的筆者,將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作一些簡要的分析。
一、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
事實證明,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極大地促進了課堂教學的發展。然而,有些教師對多媒體教學設備硬件和軟件的使用方法知之甚少,這就失去了將多媒體教學設備引入課堂的意義,信息技術的作用也無法得到充分發揮。作為教師,要樹立“活到老,學到老”的理念,更要學會運用各種多媒體教學設備,例如智慧黑板的操作、實物展臺的調節、各種教學平臺的登錄、電子設備之間的切換等。此外,還要熟練掌握各種常用軟件的應用。只有做到流暢地使用這些設備和應用,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游刃有余地應用它們。通過強大的互聯網平臺,教師還可以隨時播放視頻、音頻和展示圖片,從而使學生對知識有一個多感官、全方位的了解,這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增加學生對知識深度的探尋和廣度的求索,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信息技術與教育的結合,徹底地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使知識的學習一改以往呆板、被動的局面。信息化教學背景下,學生的學習方式已經由傳統的被動學習轉變成了主動學習。借助信息技術,學生可以上網觀看相關的教學視頻、搜集資料,并在課下進行自主學習或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對知識的初步了解,查詢和挖掘知識產生的背景,激發學習興趣,增強探究欲望,這也有利于教師引導學生逐步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同時,教師亦可倡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讓學生利用互聯網對所學知識進行提前學習,找出學習的難點和疑惑之處,然后在課堂上、在教師的講解中有針對性地予以解決。此外,借助信息技術手段,也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和鞏固。
例如,在教授《開國大典》一文時,教師讓學生通過智慧黑板觀看《開國大典》的電影視頻,使其對“開國大典”的宏偉盛況以及過程有個初步的了解,感受熱烈、莊嚴的氣氛,體會到群眾激動、自豪的情感。但是,為什么會是這樣呢?學生并不了解。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互聯網搜索“開國大典”召開的歷史背景,了解當時的國家發展情況?;剡^頭來,再對課文具體的段落進行講解。這樣,學生會有不一樣的感受,會更深刻、更準確地理解課文作者背后所要表達的內涵。
三、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
使用看圖識字軟件可以提高學生認識文字和使用文字的能力。在學會使用計算機等各種媒體設備后,學生一旦學會使用看圖識字教學軟件,教師就可以放手讓他們自主學習生字。這樣,學生就可以通過自行查看所學生字的部首、間架結構、筆畫、筆順、正確讀音和漢字的意思,同時借助看圖識字軟件進行聽、說、讀、寫和打字的訓練。這種人機交互的方式實現了讓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檢查和自我提高的目的。
學生可以通過網絡進行課外閱讀的檢索和閱讀各種電子刊物,例如,學生可以登錄長春市圖書館、吉林省圖書館、喜馬拉雅等各種閱讀平臺,以擴展閱讀視野和增加閱讀量。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檢索大量信息的能力。同時,可以讓學生通過Word、PPT等常用的文字處理軟件來提高自己的習作能力。在掌握文字處理軟件的基礎上,學生也可以通過多媒體辦公軟件來寫文章,并借助多媒體辦公軟件檢查錯別字、語法錯誤等,提高寫作效率。另外,學生還可以使用彩色符號、多彩的圖片、不同的聲音或三維動畫等多種形式來創作自己的“立體”習作。教師也可以通過微信平臺、QQ平臺、釘釘平臺等來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多媒體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密切結合,實現了遠程文字聊天、有聲聊天、視頻聊天等功能,為學生練習口語交際提供了更多的平臺,創造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學生對新鮮事物的敏感是與生俱來的,只有吸引住學生的眼球,激發他們的興趣,才能徹底地打開學生的求知欲。作為一線教師,筆者知道課前幾分鐘是很難將學生分散的注意力迅速集中,使其馬上進入學習狀態的。但是,這個時候如果能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難題。因為多媒體教學設備所呈現出的生動、豐富的視頻畫面極具沖擊力,學生們的眼睛馬上就會被畫面所吸引,他們的好奇心瞬間就會被激發,而這種好奇心一旦被調動,就會發展成為認知興趣,進而表現出持久、強烈的求知欲望。
比如,在講授“顏色”這一單元時,筆者就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將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嫩綠的小草、蔚藍的海水、金色的稻穗、火紅的夕陽等畫面呈現給學生,一張張色彩斑斕的圖片在動聽的鋼琴曲的伴奏下不停地播放,流動的畫面立刻把學生們吸引住了。在一番忘我的欣賞之后,學生們自然在不知不覺中走進了教師精心布置的色彩“陷阱”之中,貪婪地吸收著有關色彩的知識。
五、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1.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學生可以通過各種學習平臺提供的軟件自主進行搜索、閱讀、練習、評價等一系列學習活動,培養自主學習能力。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利用計算機的交互技術達成資源共享,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2.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
大千世界,豐富多彩。課堂教學中涉及的事物,學生在日常生活常常無法看到,如歷史文物、歷史事件、國內外的名勝古跡等,沒有切身的感受,自然也無法對其進行合理的想象。這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現這些事物的形態或活動情景,把古今中外的人物、事件、古跡再現出來,以便學生觀察、發現和理解。
3.提升學生的想象能力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想象力的黃金時期,學生的想象力是隨著表象的積累而不斷發展的,而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可以充分、形象地呈現出語言文字所描述的情境。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根據生動的畫面產生豐富的聯想,進而感受語言文字的豐富內涵。因此,多媒體技術在幫助學生建立感性認識、發展想象能力方面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成熟,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融合將不斷得到創新。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教育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為了與時俱進和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巨大紅利,我們應該借助信息技術這個助推器,使課堂教學進入一個全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