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新課改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提出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整個教學活動都要圍繞著學生這個中心展開。只有真正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才能使現代信息技術成為師生共同參與與探究的平臺,更好地為學生的學習服務。
一、適當放慢教學節奏,在師生、生生之間展開互動探究
現代信息技術將教師從繁重的板書中解脫出來,可以讓教師與學生有更多的時間來展開思考與探究。只有深入地思考,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展開自主交流與互動探究,才能讓教學真正成為學生的學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此,在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過程中教師要適當放慢教學的步伐,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展開獨立思考與積極思維,當學生存在不同見解時要引導學生展開積極的交流與討論,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實現師生的共同參與與互動探究,真正實現以學定教,讓學生由學會到學會,在學到知識的同時學會思考與思維,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
二、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共同為教學服務
不可否認,現代信息技術具有傳統教學手段所不具備的重要優勢,現代信息技術集圖文聲像于一體,可以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深奧的知識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靜態的知識動態化、從而讓學生在輕松歡快的氛圍中展開主動探究,實現了學生由苦學到樂學,由被動接受到主動構建的轉變,這正是新課改下我們所追求的有效教學。廣大教師也正是看到了現代信息技術的這種優勢而積極地運用于教學之中,無論是新知的講授還是舊知的復習或是優質課的準備。但是在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時,冷靜下來認真思考,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手段是否能有效結合進行運用?教學手段的效果關鍵就在于運用,正如贊科夫所說“教學方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心理需要,這種教學方法就會變得高度有效”。只有理性認識,科學運用,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方法有機結合,“雙管齊下”,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優勢的強大結合,才能為學生打造富有活力與魅力的課堂,激起學生學習的激情與動力,引導學生展開主體探究,構建高效課堂,實現有效教學。
總之,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這是新課改下小學教學的必然趨勢與重要方面,是推進課程教學改革步伐,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手段。這是挑戰,更是機遇,我們要迎接挑戰,抓住機遇,在繼承中發展,在實踐中探索,這樣才能摸索出一條有效運用的途徑,探索出全新的教學模式,使之更好地為學生的學習服務,使之成為展現學生個性,激活學生思維的最佳平臺,讓學習成為學生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