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民族師范學院 任淑琦 李克軍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當前,許多高校以全面育人為目標,面向新時代和信息社會人才培養需求,積極尋找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努力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在高校教師隊伍中,有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那就是新教師群體。新教師群體是高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高等教育事業科學發展、辦好人民滿意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其成長關系到高校未來的發展。因此,厘清新教師專業發展階段、專業發展目標,探索促進新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策略,幫助新教師扣好職業生涯“第一粒扣子”,將有助于促進新教師快速成長,從而推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
新教師亦稱新入職教師、初任教師、新手教師。當前,國內外學者對這一概念沒有較為統一的界定。筆者通過對相關學者所持觀點的綜合梳理,認為新教師即入職(或從事相關行業工作)4年以內,準備承擔或已經承擔教學任務的專任教師,包括從高校畢業后直接入職的新教師、從其他行業轉入的新教師等。
高校需要把握新教師成長關鍵期,對新教師進行培養,以便幫助新教師融入新的社交圈、掌握教學技能、樹立正確的職業觀。這對于新教師實現自我價值至關重要。
促進新教師專業發展,是推動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要求。教育是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隨著“文化強國”“教育強國”等概念的提出,表明教育總體發展水平已經逐漸成為衡量我國綜合實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全力支持青年教師成長,培育高等教育事業生力軍”。新教師是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因此,促進新教師專業發展,對推動教育改革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促進新教師專業發展,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方式。根據教育事業統計數據結果顯示,2017年至2021年,全國高校專任教師總數從163.32 萬人增至188.52 萬人,增長率為15.4%。由此可見,近年來,全國高校專任教師規模不斷擴大。面對繁重的教學任務,高校在招進新教師后,通常會安排新教師直接走上講臺,“短、平、快”地填補師資缺口。這些新教師大部分為非師范類應屆畢業生。由于他們的教學經驗不足,必然會對高等教育發展產生影響。因此,促進新教師專業發展,能夠有效回應人民群眾對加快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訴求。
促進新教師專業發展,是助推高校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高校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除了其必須以先進的辦學理念為引領之外,還需要擁有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新教師既承載著接續奮斗、載夢前行的使命,也肩負著開源活水、立德樹人的擔當。新教師樂于接受新鮮事物,愿意為高等教育事業奉獻光和熱,渾身充滿正能量。這些特質不僅對于推進高校教師隊伍建設來說,是必不可少的,還直接影響著高校未來的發展。因此,加快促進新教師專業發展,是推動高校高質量發展的力量源泉。
促進新教師專業發展,是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要素。人才是國家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作為人才事業的主體責任人,理應承擔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第一責任人的角色。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也。新教師與學生的年齡差距較小,這使得其更容易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充分保障日常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新教師具備可塑性強、發展潛力大等優勢特征,樂于接受先進的教育理念,愿意創新教學方法。因此,促進新教師專業發展,是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要素。
教師專業發展階段理論。當前,許多學者都對教師專業發展階段進行了研究。其中,研究較早的是美國學者弗朗斯·富勒。他通過對教師所關注問題的研究,將教師專業成長劃分為四個階段,分別為任教前關注階段、早期生存關注階段、關注教學情境階段、關注學生階段。根據這一研究理論,新教師正處于早期生存關注階段。在這一階段,新教師初次接觸實際的教學工作,不僅面臨著由學生向教師角色的轉換,還正處于所學理論與實踐的磨合期。因此,其非常關注自己的生存適應性,如關注對課堂的控制情況、是否被學生喜歡、他人對自己的評價等。美國學者卡茨依據教師教學年份與資歷將任教五年以內的教師發展分為求生存期、鞏固期、更新期、成熟期等四個階段。英國學者詹姆斯·波特將教師專業發展劃分為職前、入職、職后三個階段,在教師不同的成長時期,有著不同的發展基礎和條件、不同的發展目標和要求,也面臨不同的困難和障礙,從而表現出不同階段的發展特征。美國學者伯利納在對教師教學專長發展的研究中,受人工智能研究領域“專家系統”思路的啟發,提出了教師教學專長發展的五階段理論。伯利納認為,教師教學專長的發展可以劃分為新手教師、熟練新手教師、勝任型教師、業務精干型教師和專家型教師等五個階段。在其看來,教師從新手階段起步,隨著知識和經驗的積累,經過2~3年發展成為熟練新手教師。其中,大部分熟練新手教師經過教學實踐和職業培訓,經過3~4年成為勝任型教師。經過大約5年知識和經驗的積累,部分教師成為業務精干型教師。最后,只有少數業務精干型教師能夠成為專家型教師。
新教師專業發展階段歷程。筆者在對許多研究理論的梳理過程中,較為贊同伯利納提出的教師教學專長發展的五階段理論,并在該理論的基礎上,進行了重新建構。筆者將新教師專業發展歷程劃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0~1年的“適應型”新手教師、1~2年的“任務型”新手教師、2~3年的“領悟型”新手教師、3~4年的“領軍型”新手教師。
入職1年以內為教學認知期。在這一階段,新教師的發展目標是站上講臺。為此,新教師需要盡快適應教學工作。入職1~2年為教學改進期。在這一階段,新教師的發展目標是站穩講臺。為此,新教師需要快速掌握教學技能。入職2~3年為教學熟練期。在這一階段,新教師的發展目標是站好講臺。為此,新教師需要對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深刻反思,以充分保障教學質量的提高。入職3~4年為教學蛻變期。在這一階段,新教師的發展目標是享受講臺。為此,新教師需要積極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新教師面臨的專業發展困境。面對繁重的教學任務,新教師時常感到手足無措,產生畏難心理,影響其教學熱情。從教學認知期到教學蛻變期,其工作成熟度、心理成熟度會逐漸發生變化,面臨的困境也會有所不同。
在教學認知期,由于“適應型”新手教師剛步入工作崗位,正處于職業適應期,使得“適應型”新手教師面對新的工作環境,難免出現一些問題,如缺乏文化認同感和組織歸屬感,對職業的認知存在偏差,等等。
在教學改進期,由于“任務型”新手教師的教學水平不高,導致自身的教學效能感偏低。一方面,“任務型”新手教師對學科知識掌握得不夠扎實。另一方面,“任務型”新手教師欠缺經驗,表現為對教學設備的使用不夠熟練,應對課堂突發事件的經驗不足,等等。
在教學熟練期,由于“領悟型”新手教師的反思能力不強,導致“領悟型”新手教師對教學計劃實施不到位。現實中,“領悟型”新手教師能夠根據高校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好規范的教學設計。然而,由于“領悟型”新手教師缺乏教學經驗,無法對課堂教學進行有效的反思,導致其沒有找到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同時,其沒有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從而造成了教學流程過于程序化。
在教學蛻變期,由于“領軍型”新手教師的創新意識不強,致使“領軍型”新手教師參與課程建設的積極性不高。現實中,盡管“領軍型”新手教師具備過硬的專業能力,但對自身存在的問題缺乏反思。同時,“領軍型”新手教師未能形成獨到的教學理念,無法敏銳地發現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加之,“領軍型”新手教師對課程建設的參與度不高。這些問題都對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帶來了不利影響。
新教師專業發展“四階”目標。根據新教師職后各階段的表現,合理確定新教師專業發展目標,能夠幫助其明確專業發展方向。
初階發展目標為“夯實基礎、筑牢根基”。在這一階段,一方面,新教師既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又要積極參加各類專題培訓,以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另一方面,新教師不僅要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虛心接受其他教師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還要積極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
二階發展目標為“扎實推進、穩固提升”。在這一階段,一方面,新教師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認真尋找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努力完成教學設計。另一方面,新教師不僅要積極關注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動態,還要分析自身的優勢和劣勢,主動設定自己的短期職業目標。
三階發展目標為“主動探索、創新突破”。在這一階段,新教師要樹立參與課程建設的主體意識,積極參與精品課程建設。同時,新教師要主動開展課題研究,努力提升自身的教科研能力。另外,新教師還要積極關注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動態,及時調整職業生涯規劃。
四階發展目標為“示范引領、提質培優”。在這一階段,一方面,新教師不僅要精準分析學情,優化課程設置,還要積極申報教改項目。另一方面,新教師要充分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扎實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新教師專業發展策略。筆者聚焦新教師專業發展目標,結合新教師崗位實際,建立了教師教學能力模型。這一模型以立德樹人為統領,以教學設計與實施能力為核心,以教學創新能力、課程建設能力、職業適應能力、自我發展能力為補充,從六個維度建立起新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的三維空間架構。
實施新教師專業能力培養策略應以這一模型為依托,以突破新教師各專業發展階段面臨的困境為著力點,以“全面覆蓋、分層實施、重點突出”為原則,確保新教師素養培育的實效性。
對于“適應型”新手教師(初階新手)的培養,強調督促“適應型”新手教師進行接受式學習。為此,高校教師發展中心需要組織“適應型”新手教師開展集中培訓。一是開展師德師風專題培訓,以提高“適應型”新手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二是開展校史專題培訓,以幫助“適應型”新手教師了解高校發展歷程,感悟校史底蘊,厚植愛校情懷。三是開展課堂教學技能培訓,以引導“適應型”新手教師熟練掌握教學設計、教學觀摩、教學板書等課堂教學技能。
對于“任務型”新手教師(二階新手)的培養,強調督促“任務型”新手教師進行任務式學習。為此,一方面,高校教師發展中心需要組織“任務型”新手教師開展專項培訓。一是開展教育理論專項培訓,引導“任務型”新手教師學習相關的教育理論,以便“任務型”新手教師把握新時代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二是開展教學技能提升專項培訓,以幫助“任務型”新手教師改進教學方法,精進教學技能,進而點燃“任務型”新手教師的教學熱情。三是開展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制作與應用專項培訓,以幫助“任務型”新手教師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另一方面,高校教師發展中心需要引導“任務型”新手教師承擔一定的教學任務,并鼓勵“任務型”新手教師及時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
對于“領悟型”新手教師(三階新手)的培養,強調督促“領悟型”新手教師進行探究式學習。一是定期開展教學經驗交流活動,積極引導“領悟型”新手教師群體圍繞教與學的方法、教學評價的破與立等主題,開展互動研討,讓他們能夠找到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二是鼓勵“領悟型”新手教師參加教學改革研究課題申報立項工作,以助推“領悟型”新手教師提升教科研能力。三是積極組織“領悟型”新手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教學技能大賽,以帶動“領悟型”新手教師專業技能的提高。
對于“領軍型”新手教師(四階新手)的培養,強調督促“領軍型”新手教師進行自主性學習。一是加快選樹一批優秀“領軍型”新手教師。高校需要鼓勵其他“領軍型”新手教師以這些優秀“領軍型”新手教師為榜樣,努力學習,以實現他們專業能力的提升。二是定期舉辦教學經驗交流會,以引導“領軍型”新手教師形成個人的教學風格。三是設立專項經費,積極鼓勵“領軍型”新手教師開展涉及課程建設、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相關活動,以促進“領軍型”新手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
新教師專業發展階段是教師職業生涯的重要開端,它見證了新教師不斷蛻變的全過程,涵蓋了新教師在教育觀念、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等方面的發展情況。開展新教師專業發展研究,明確新教師專業發展階段對應目標,為新教師定制個性化培養方案,將有助于新教師做好職業生涯規劃,使其牢固樹立立德樹人、育人至上的教育理念,提升其教學設計與實施能力,強化其創新思維能力,讓其能夠順利度過職業適應期,促使其形成求真務實、愛崗敬業的良好作風,從而為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提高高等教育質量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