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桂梅
電子白板是基于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交互式教學平臺,有較強的交互功能,可以助力師生借助電腦進行信息交流[1]。電子白板具有批注、拖動、拍照、思維導圖、形狀、學科工具、課程視頻等功能。教師靈活應用電子白板的不同功能,可以化抽象為具體,化靜止為動態,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思維機會。眾所周知,思維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工具”,發展思維能力是學生學習數學的目的之一[2]。小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步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電子白板的應用契合小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因此,電子白板是發展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助力。小學數學教師要以數學教學的不同階段為著眼點,聯系數學教學內容,靈活應用電子白板,為學生提供數學思維機會,逐步發展思維能力。
課前階段是學生學習數學的起始階段。在此階段,學生會在學習任務或問題的驅動下,自覺發揮思維作用,積極探究新知內容。電子白板有題庫功能,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自學資源。一般情況下,教師可以聯系新知內容,找尋題庫中的相關內容,并加工為學習任務或問題,助力學生預習新知。
以“筆算乘法”為例,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多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筆算方法。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學習了口算乘法,積累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運算經驗。口算乘法是筆算乘法的基礎。于是,教師從電子白板的題庫中選擇口算乘法題目和筆算乘法題目,認真加工,設計出“筆算乘法”自學任務單(見表1)。

表1
之后,教師為學生發放“筆算乘法”自學任務單。學生認真閱讀自學任務單,了解自學任務。接著,學生積極思維,回顧乘法口算內容,探究乘法豎式計算方法,由此初步認知新知內容。
課堂階段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階段。在此階段,教師需要靈活應用電子白板。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明了情境之于學生學習情感的影響。情境是教師利用適宜手段營造出的良好的學習環境。電子白板是創設教學情境的重要手段。應用電子白板創設出的情境具有動態性、形象性,契合學生思維發展特點,很容易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3]。因此,在數學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應用電子白板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
以“兩位數乘兩位數”為例,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乘法口算是一項枯燥的活動。為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教師利用電子白板創設游戲情境。在創設情境時,教師操作電子白板,添加“地球”“生命之水”“智慧老人”“藏寶箱”等圖片,并播放火山爆發視頻。同時,教師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描述:“地球面臨著一次重大危機——火山爆發。智慧老人很久之前就預測到會出現這種現象。將一瓶生命之水倒在火山上就可以讓地球恢復原樣。生命之水就藏在藏寶箱里,大家想不想用生命之水拯救地球?要想拿到生命之水,我們需要連闖三關,拿到三把鑰匙。”
學生邊聽邊看,進入了游戲情境。同時,學生也因此產生了思維興趣,想要解決問題。教師把握時機,繼續操作電子白板,展示第一關。學生積極思維,探究、解決兩位數乘兩位數問題。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但進入了數學課堂,還發展了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現象具有直觀性、形象性,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在與數學現象互動時,學生會發揮思維作用,進行分析、比較、歸納,得出數學結論。同時,學生會由此增強形象思維的發展水平。電子白板是呈現數學現象的工具。在數學課堂講解環節,教師可以依據數學教學內容,利用電子白板的超鏈接、遮罩功能等,呈現數學現象,驅動學生進行形象思維。
以“圖形的運動(一)”為例,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之一是平移。圍繞此內容,教師先操作電子白板播放視頻。在觀看視頻時,學生經歷了電梯、國旗、火車運動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發揮形象思維作用,認真觀察、思考,探尋運動特點。在播放視頻后,教師可鼓勵學生用手勢演示電梯、國旗、火車的運動過程。在演示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進一步感知電梯、國旗、火車的運動形式及特點。教師則可以把握時機,在電子白板上展示相關圖片,并鼓勵學生分析電梯、國旗、火車運動的共同特點。學生認真觀察、思考,發現其共同特點——都可以看成“平移”。教師對此進行贊賞,并鼓勵學生回顧生活,描述生活中常見的類似現象。學生積極思維,聯想類似的生活現象,踴躍作答。例如,有學生提到“滑滑梯”“緩緩開啟的電梯門”等。在學生作答時,教師操作電子白板,用超鏈接功能展現相關圖片。學生觀察圖片,想象運動場景,驗證是否在作平移運動。最后,教師鼓勵學生動手操作數學模型,展示平移運動。與此同時,教師選擇學生代表,鼓勵學生利用電子白板的投影功能,當眾操作數學模型。如此,學生不但深刻地理解了數學知識,還鍛煉了形象思維能力,一舉兩得。
隨堂練習是學生發展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4]。在參與隨堂練習時,學生會認真閱讀題目,積極思維,聯想相關的數學知識點,理清解題思路,細心列式、運算,得出結果。電子白板有題庫功能,因此,在課堂練習環節,教師可以依據學生課堂學習情況,從電子白板中的題庫中選擇相應練習題,組織隨堂練習活動,助力學生發展其數學思維能力。
以“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為例,在課前階段,教師從電子白板的題庫中依據教學需要選擇相應的練習題,并插入電子白板中。在課堂上,教師始終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學生了解了平行四邊形的概念、特點后,操作電子白板,呈現如下練習題:
1.數一數
圖1 中的兩個圖形中各包含多少個平行四邊形?

圖1
2.判一判
(1)平行四邊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
(2)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出一個平行四邊形。( )
(3)平行四邊形中僅有兩條高。( )
之后,教師給學生充足的練習時間。在練習時間結束后,教師隨機選擇學生,鼓勵學生展示練習結果并說明理由。在整個練習和講解過程中,學生始終發揮思維作用,查漏補缺,加深對課堂所學的理解,同時切實鍛煉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課堂總結是學生發揮邏輯思維作用,梳理、總結學習內容的活動。電子白板具有思維導圖功能。思維導圖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圖形思維工具[5]。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會發散思維,聯想與中心主題相關的知識點,邏輯清晰地將知識點展現于不同的框架。學生既可以建構知識結構,深刻理解學習內容,又可以發展邏輯思維能力。所以,在數學課堂總結環節,教師可以應用電子白板,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
以“多邊形的面積”為例,在課堂上,學生著重探究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使用了不同的方法。探究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方法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因此,在課堂總結環節,教師向學生提出任務:“請大家回顧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全過程,梳理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不同方法,繪制思維導圖。”在了解任務內容后,全體學生開動思維,在腦海中描繪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全過程,認真繪制思維導圖。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一個學生代表上臺操作電子白板,繪制思維導圖。學生代表在信息素養的支撐下認真操作,展現邏輯思維情況。在規定的時間結束后,教師鼓勵學生對比自己和學生代表的思維導圖,發現彼此的優點和不足。學生積極思維,認真分析、對比,不斷完善自己的思維導圖。
課后階段是學生復習數學的重要階段。復習是一項以思維為主的活動[6]。在數學課堂上,學生雖然體驗了不同的活動,逐步認知了學習內容,但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大部分學生存在思維漏洞。針對此情況,教師可以遷移教學經驗,明確學生的思維漏洞,并以此為基礎操作電子白板,直觀展示知識探究過程,并錄制視頻。在課后階段,教師可以將視頻發送給學生,助力學生彌補思維漏洞,提升思維能力發展水平。
以“圓柱和圓錐”為例,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合作探究圓柱的特征。在學生探究后,教師組織隨堂練習活動和課堂總結活動。基于此,教師了解到大部分學生不太清楚影響圓柱高矮、粗細的因素。于是,在課后階段,教師操作電子白板,利用數學畫板功能,插入圓柱,并不斷拖動圓柱,變化圓柱的高低和粗細。與此同時,教師借助錄像功能錄制視頻。之后,教師將視頻發送給學生,并提出學習任務:“請大家觀看視頻,總結影響圓柱高矮、粗細的因素。”在此任務的推動下,學生認真觀看視頻。在觀看視頻時,他們發揮形象思維作用,直觀認知影響圓柱高矮、粗細的因素。學生主動在班級微信群中交流。在不斷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碰撞出思維火花,進一步認知影響圓柱高矮、粗細的因素,由此增強了空間思維能力發展水平。教師可以把握時機,鼓勵學生在班級微信群中闡述自己學習的不足。教師據此操作電子白板,動態演繹相關場景,錄制視頻,助力學生復習課堂所學內容。
綜上所述,電子白板是學生發展數學思維能力的助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緊扣學生思維特點和電子白板的不同功能,圍繞具體的教學內容,立足不同的教學階段,靈活應用電子白板的不同功能,創設多樣的活動,為學生提供思維機會。在思維的作用下,學生不僅可以積極探究、掌握數學知識,還可以切實發展數學思維能力。